“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策略

马亚运

342222199108131214安徽省 宿州市 234000

摘要:城市和农村在实现“双碳”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了重要的内容。从碳减排和碳增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全面、全要素、全领域的发展方法,并从城乡布局、资源利用、城乡治理等方面来制定城乡统筹的对策。通过建立低碳空间模式,可以增加空间碳减排的经济效益通过低影响的发展措施来建立低碳化基础设施,宣传绿色发展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聚焦城乡治理可以创新低碳发展路径,从而促进碳目标的落实,也促进低碳城乡规划建设的落实。

关键词:“双碳”目标;城乡规划;碳平衡

“双碳”指的是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减排的重要思想,而“双碳”的实现,对于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碳达峰达到一定程度后,CO2的排放量不会再增长,达到高峰后,碳排放的最高峰就是碳达峰。许多发达国家都实现了碳达峰的目标,而我们的碳排放水平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还没有达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预测,并通过碳捕获、封存技术、植树造林等方式降低碳排放,实现碳平衡。

1双碳概念的产生背景

《全球升温1.5℃的特别报告》指出,要想真正实施2摄氏度的控制,到2030年,要达到与2010年相比减少25%的碳中和,到2070年达到碳中和,也就是说,全球的碳排放要在2020-2030年之间实现碳达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承诺实现碳中和,并设定了碳中和。到2030年,我们的CO2排放量将会减少65%,森林的储量将会增加60亿立方米,风力和太阳能将会达到12亿KW。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从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上进行改革和优化,从土地、能源、基础设施、农村发展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2城乡双碳的关系

城乡发展空间是实现城市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空间规模、消费习惯、生活方式、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城市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如果大量的居民生活在都市,那么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就会增加,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而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建筑、工业、电力等方面的能源消费。我国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城市,而33%的二氧化碳来自大型建筑的供热、制冷和供电,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的扩张、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工业的发展,都会对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农村的碳排放量则来自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包括日常生活、做饭、化肥、电力、秸秆等,而耕地的过度砍伐,也会对土壤造成破坏。

在我国,关于城市低碳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已有许多学者在规划编制、指标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低碳城市为例,提出了一种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系统的建立,使我国的低碳发展不再限于城市,而是向农村延伸,涉及到山、水、林、田、草等国土空间。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要强化对交通、建筑、电力系统的能源消耗、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优化。通过生态修复、植树造林等方式来提高我国城乡碳汇水平,实现碳减排、碳增汇的目标。在政策上,要充分利用规划的功能,把低碳发展的思想贯彻到城乡发展之中,在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能源消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3实现“双碳”目标的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城乡规划的低碳型、资源利用率和城乡治理的包容性。

3.1营造降低碳排放效益的低碳空间模式

由于土地资源是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而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会导致其形态的改变,从而成为制约我国碳循环的主要障碍。专家们估计,约30%的二氧化碳是由土地使用改变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的关系主要有:土地利用变动和碳排放量、土地使用变动以及碳汇变动。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污染,是指随着人们对大自然中原有的森林与湿地环境加以更新所形成的碳污染,而土壤利用的变化和碳汇的形成表明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活动产生的碳汇。土地使用改变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可以细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其中直接的碳排放量是由土壤类型的改变引起的,而间接的碳排放量是指由土地所承载的人所产生的。从土地资源和碳排放量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要素管理系统中,将“双碳”指标与城乡规划相结合,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增加耕地、林地、有效减少碳源,增加碳汇。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城市用地和交通运输相结合,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降低运输企业的碳排放。

3.2推动城市生态化改造的绿色消费

绿色城市化的关键在于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构建绿色出行方式与消费模式。城市通过规模效应、同群效应等方式达到碳排放,到了城市,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观念都会随之改变,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也会向城市居民靠拢,从而达到城市的碳减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多,对绿色消费和对衣食住行的各种需要都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应建立“十五分钟生活圈”、“便捷功能运输系统”等,以推动市民绿色出行。通过强化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实现交通、视频、垃圾处理、住房等行业的低碳环保标准,推动工业结构转变,实现低碳生活。以“双碳”为核心的城市规划与形式优化,可以促进区域内各经济要素的集聚,推动农村地区零散工业产业的集聚,从而在降低运输、环保成本的前提下,做好企业的环保和低碳转型工作。

3.3推动绿色工业的发展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视角,立足于一小时等时圈交通,全面、全过程地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着力发展以结构集约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为特点的生态产业园区,使城市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推进城乡产业绿色低碳,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制造体系。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智能装备等,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带动地区工业的绿色、低碳一体发展。

结束语

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改革,贯彻到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深化了我国的体制和规划制度的改革,明确了:“以改革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建立和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城市规划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城乡统筹的前提下,要从碳减排、碳增汇两个层面,寻找实现碳中和的全区域、全空间、全要素的途径,走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春慧,胡林,王晓宁,等. 基于"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策略[J]. 规划师,2022,38(1):12-16. 

[2]刘兴中. 基于"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策略[J]. 电脑校园,2019(12):5075-5076.

[3]李智轩,甄峰. 双碳目标下城乡空间治理路径与策略[J].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5):113-118. 

作者简介:

姓名:马亚运(1991.8 ),性别:男,职称:助理工程师,职务:项目经理,学历: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