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力推进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力推进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

黄帅

莫斯科国立大学山西省阳泉市045000

摘要: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是随着新型网络兴起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社会主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程的一部分,也是志愿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网上的宣传志愿服务队伍紧随新兴网络发展,成立专业队伍,建立服务网站,策划举办了大量公益活动,以网化人,树立网上宣传的形象。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文明;志愿服务

引言

当前,网络以开放的特点、开放交流的表达方式,彻底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模式,也为的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提出了新的契机与问题。网络文明传播支援服务,作为中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下的新生事物,通过积极利用互联网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切实加强了网络空间精神文明创建,并获得了良好的网上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

一、加强网络思想,精心组织网上文明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一)固本强基,组建志愿者队伍

在渐进式发展网上志愿者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发展网络文明传播支援服务,扩大志愿服务工作效应,着重建设了三个网上文明志愿者团队:一支骨干志愿者团队,遴选一支社会责任心强、熟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网络、拥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志愿者,参与组织开展的各类网上文明宣传活动;一个宣传领导干部队伍,由各宣传机构专职分管网上文明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负责同志组建,承担本辖区内网上文明志愿者团队建设管理工作,他们既是"引导员",又是"作战员";一个文明单位义工团队,市级上述文明工作单位一般成立了三人上述团队,参与网络文明宣传活动。

(二)搭建平台,打造网传工作阵地

以文明网为平台,通过设置专项栏目,即时公布工作部署、重大信息、重要活动启示等,宣传介绍全国各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方面的鲜活实践和生动经验。利用广播、报纸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广泛地传播志愿服务政策,积极推广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通过创新形式的方法,借助一个大网络平台比如QQ群等,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网上文明宣传服务技术培训,通过全国总群直播、各县分群直播的形式,全面讲解宣传理念和方法、微博宣传规范知识以及网上文明宣传的有关问题,图文并茂,以便于全体志愿者迅速了解该项业务,进而拓展服务教育活动的受众面。

(三)注重策划,开展特色传播活动

网上文明宣传活动策划巧妙利用热门事件,善捕捉网友关心焦点,引起众多网民和社区志愿者的极大兴趣,增加社会活动的魅力和代入感,让网民转变"被动转发"为"积极积极参与",力求形成网上宣传策划精品,推动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传播社会主旋律。2020年2月,一股突发的疫病席卷祖国大地,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凝聚力量、共战"疫",各地开展主旨为"‘疫’不容辞,我们在行动"的网络文明宣传活动,记录抵御疫病一线所见所闻,传播社会正能量,汇聚防疫合力。

(四)以网化人,创建网上的文明企业

文明城市的建立工作中会发现许多不文明行为现象,充分发掘了社会现实问题和新闻现象,让网上的文明行为宣传活动落地生根,从而形成了网上文明行为宣传工作的网络行为特色。"互联网+"时代下,共有单车带给了生活便捷,同样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提问,策划开展的"我是搬搬侠"活动,积极地倡议大伙文明骑行,号召众多网络和民众"搬走"不文明现象,催生文明行为,召唤文明创造中更多的"搬搬侠",引领人民反省不文明,用行动去践行文明创造。活动综合稿件在中国文明网首页要闻刊登之后,更是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各地涌现了更多的"搬搬侠"。

二、立足现实问题,主动适应网络文明的志愿工作的挑战

(一)对网络的宣传工作也遇到了新的困难问题

由于微信、自媒体等新兴传媒工具的出现,互联网爆炸式增长的内容传播方式使得网友接受资讯的途径越来越广,博客和微博的读者群体日益减少,互联网宣传工作的成效也收到了阻碍,互联网的宣传管理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1]

(二)志愿者队伍专业性不足

针对网上文明宣传事业的新情况、新趋势,特别是新兴传媒的特点,团队和部分志愿者不能及时按照规定调整思路和方式、灵活运用互联网先进技术手段、科学高效的进行网上文明宣传服务。

(三)网络文明传播缺乏有效互动

近年来,虽然一些活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但网络文明宣传活动更多侧重于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和拓展,与线下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结合不紧密,但往往活动却没有开展,从而使得宣传活动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促进网络文明宣传志愿服务开展新局面的措施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在虚拟网络空间实施真正的志愿服务,既是群众性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课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应当将互联网文明宣传管理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发展建设工作总安排,适时修订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社区和志愿服务项目等考评制度,把互联网文明宣传工作作为考核的一个重点内容。另外,应当发挥文明单位的标杆效应,推动各文明单位跳出自身抓创新,在积极加入互联网文明宣传志愿服务项目中扩大榜样效应。

(二)做好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积极与广播影视等传统文化新闻媒体协调,共同联系并开展民间公益行动,适时追踪并通报民间公益行动的情况,传统文化新闻媒体和互联网新闻媒体深入结合,线上线下的紧密联系,继续向广大群众传递正能量。同时,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文明网开设网络文明宣传专栏,广泛发布优质博文和志愿者评论,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载体广泛开展网络文明宣传活动。并引导各文明服务单位充分利用已有的官方微博,建立网上文明宣传服务的特色团队。

(三)推动网上网下工作联动

在中国志愿服务网登记并注册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全国各级机关各单位志愿者均可申请,经考察合格后,参加网上文明宣传项目的人员将根据相关要求,计算志愿服务时间长。针对实践,在全市首创策划实施了一批网上网下互动的志愿服务活动,将网上的宣传项目作为志愿服务时间的主要统计方式[2]。每季将参加公益活动的宣传图片、参加的项目类型和数量汇总后上报到全国志愿服务网审核,在确认服务时间后发布,从而有效实现了网上网下志愿服务的互动。

(四)引领全市志愿服务工作

网络文明宣传志愿服务不但可以传递文明的精髓,而且可以凝聚人们的行动。根据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做大做强、扩大影响,文明网旗下开发建立了子网站志愿服务网,宣传服务,传播活动动态,展现组织面貌。并为志愿服务活动"收集、评价、公布、执行、考评、奖励"六步走的要求进行全方位服务,对我市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管理工作,并且紧密结合专业业务公益活动的发展,加大了作用。

四、结语

网络文明宣传志愿服务是新兴媒体时代特有的类型,在项目内涵、环境、信息内容传播等方面都与普通的专业服务活动截然不同。网络文明宣传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良性互动。通过建设强大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精心策划活动内容,结合多媒体和多平台,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大力开展网络文明志愿服务,大力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大力开展网络文明志愿服务推广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海波.推进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J].群众,2018(11):48-49.

[2]李娟.东营市农村志愿服务工作研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9,32(0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