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改造人行道衔接设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城市道路改造人行道衔接设计初探

王钰桥

湖州南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无锡   214000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的扩张,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人行道设计也愈来愈被社会所关注和重视。然而,在长期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人行道衔接设计往往不被相关人员所重视,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和安全。有鉴于此,文章对当前城市道路规划中人行道衔接设计现状展开分析,并结合人行道衔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人行道衔接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道路环境。

关键词:城市道路;人行道;衔接设计

在城市道路规划领域,由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构成的规划体系层层递进,丝丝环扣,形成了良好的规划传导效果,能较好的贯彻上位规划的意图,指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同时在道路设计阶段,包含前期工作和工程设计两部分内容: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人行道道路工程设计的体系内容也紧密衔接,由粗到细,能实现工程投资测算,组织项目建设实施的目的。但就人行道衔接设计目前实施的情况看,很多城市道路与人行道规划设计之间的衔接往往存在偏差,导致城市人行道设计管理工作的混乱,乃至工程的废弃,造成不良的社会经济影响。

1 城市道路规划中人行道衔接设计现状

道路和人行道规划设计衔接不畅的原因总结下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规划的原因、工程设计的原因以及行政管理的原因。

1.1 规划的原因:规划编制偏宏观,未能充分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用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的规划,也是道路设计编制主要的法定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重点倾向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落实,编制范围内宏观的人口及用地控制指标的制定等。

控规中的道路规划主要是基于片区交通组织及总体路网指标的角度,对道路的功能定位、横断面及线位的平面空间控制预留,并结合地形地貌及片区排水需要,对道路竖向空间进行控制。控规对于道路具体的渠化拓宽,路线是否满足后续工程设计的技术标准、竖向是否存在问题等不会做过多的细化,从而导致在下一步工程设计时产生两者脱节的现象。

1.2 工程设计的原因:受相关规范要求或现场条件限制,需对规划作出调整

道路工程设计包含的专业较多,各专业均有各自的规范技术标准。因此在具体道路工程设计时,受工程相关规范要求,道路的线型需考虑缓和曲线、交叉口渠化拓宽、横断面的优化、慢行立体过街设施、竖向的优化等都会对上位规划进行调整;另外受拆迁、文物及地勘等现场条件限制,也会导致需要对道路规划平面、竖向等产生调整。这些调整在工程设计阶段是合理且必要的,但却与上位规划不符,从而产生两者的矛盾。

1.3 行政管理的原因:多头管理,难以统筹

道路工程项目从前期立项到后期的建设,涉及发改、规划、交通、国土等众多部门,其中规划部门对于道路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般在建设工程许可证颁发后,规划部门对于工程建设的管理基本结束,剩余工作主要由交通局、建设局等部门管理。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局部变更,但规划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另外还有就是工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对原规划进行了调整并获得主管部门的认可后,却未反映到规划图上,规划仍沿用原旧的控规图,导致规划和设计衔接不畅,甚至可能出现相关工程审批的错误。

2 城市道路人行道衔接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人行道空间狭窄

受到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影响,市政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这就导致道路红线规划一般较窄,其同时需要满足车道、绿化带、人行道等多方面的建设需求,因此人行道的设计往往比较受限。人行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行人基本的交通需求,并在合适的位置布设路灯、垃圾桶、绿化带等来满足人行道的其他附属功能要求,考虑到设施带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因此留给人行道有效的设计宽度大多难以充分地实现其功能性,甚至达不到相关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最低限值。而在有些道路设计中,虽然其宽度能够勉强满足设计需要,但在实际使用中又受到公交车站、停车位等的空间占用,损害人行道的有效空间。在传统设计中,人行道、设施带、功能区三者往往混在一块进行整体的设计,而实际能够留给行人通行的空间则严重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对策:(1)拓宽红线范围。在街道理念的支持下,应当将道路与路旁建筑物前区两者看做整体考虑。当路旁建筑物的首层的性质为公共功能时,尽可能地使其开放前区空间,将其并入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开展协调的设计,使其与道路通行道能够和谐连接。(2)合理设定人行道宽度取值。人行道宽度的确定充分考虑到其交通需求,对于功能性较为突出的区域其周围道路的人流强度一般较高,这就要求在公交站台、轨道交通口、商业广场等位置应尽可能地拓宽人行道设计宽度。特别地,在主次干路的人行道设计上可适当加大其宽度,以此来提升行人快速通行的舒适感。(3)减少临界围墙设计。对于靠近城市道路建设红线两侧的位置,应尽可能避免设立墙体,如不可避免需要设置分隔一般可采用绿化带来代替。(4)协调组织道路不同位置的空间安排。对于首层活动数量较多的临街建筑,应在建筑临街位置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免其活动对人行道的功能产生影响。

2.2无障碍设施设置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人行道无障碍设计方面的规范要求以宏观原则为主,而欠缺具体、明确的规定条款。这就导致在我国许多人行道设计中,无障碍设计区别较大,缺乏统一性,有的甚至出现无障碍设施的缺失、损坏现象。具体来说,无障碍设施设置的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人行道沿线其宽度分布不均匀,局部道路突然变窄甚至中断;盲道铺设沿线缺失或不规则转弯;盲道转角位置距障碍物较近。

在市政道路建设趋向于系统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无障碍设计是其综合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针对这些问题可制定以下几点措施:(1)无障碍设计应当针对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而展开,突出适用性,并对道路设施、雨污井盖、路线选型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可能降低其对无障碍设施的影响。(2)强化施工过程管理,确保建设实际与设计相符。(3)从城市道路建设宏观上完善盲道路网设置,使其能够组成一个闭合、连续的网络,保障其实用性。(4)合理规划盲道路线,减少不必要的拐弯,且严禁中断。

2.3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冲突

在我国目前的市政道路建设中,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两者的组织关系主要有三种:(1)人行道高于非机动车道,两者实现分开。(2)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在同一平面,但在中间设立绿化带作为空间分隔。(3)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在同一平面且不设空间分隔。

实践表明,方案(1)能够实现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完全分离,两者独立通行,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方案(2)可借助于绿化带将行人与非机动车分隔在不同通道内,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两者的安全性;而方案(3)由于对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不设限制,两者间会产生较为突出的空间挤占问题,威胁道路安全。总的来说,人非共板具有造型优美、道路利用率高的优点,但其在安全性上具有较大的缺陷,损害了行人通行的体验;而采用人非共板的设计时还需要根据建设环境以及路侧功能性采用合适的手段调节人非之间的关系,对于使用人非共板断面的,应尽可能地通过绿化带、分隔栏等形式将行人与非机动车分隔开来,降低通行危险。(4)优化完善慢行系统设计。人行道改造后较宽,建议增设非机动车道,采用人非共板形式,完善慢行系统。某城市道路有路段人行道宽度较窄,仅为4m,设置非机动车道的最小宽度为2.5m,则人行道宽度仅剩1.5m,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设计中可以采用人非共板形式,结构采用满足非机动通行的花岗岩板材铺装。非机动车通过人行横道及安全岛实现连续通行。

2.4公交车站台处人非冲突

我国在公交车站台的设置上,大多采用压缩路侧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方式来进行,这就会对该处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能力造成一定的限制,阻碍人流的顺利通过。此外,由于公交车需要在此处停靠,上下旅客流量对于此处的交通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由此导致公交车站台位置往往是安全风险大、通行能力差的薄弱地带,对行人道预期功能的实现产生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站台大多设置较小,这就会导致部分候车的旅客会站在非机动车道上,对行车安全产生威胁。

针对公交车站台处存在的问题,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改善:

(1)人非共板断面。在非机动车道上合适位置规划斑马线,联系公交车站台与人行道,并以此来对司机起到警示作用。(2)人非分离断面。将公交车站台处的非机动车道高度调整至与人行道相同,并在该处设立警示标志。(3)在站台处安置护栏,限制旅客占用非机动车道。

2.5行人过街不便利

在传统的人行道设计中,大多遵从“以车为主”的原则,这就对行人过街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具体来说,其主要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1)斑马线等过街渠道设置较少,无法满足行人正常的通行需求。(2)过街设施的通行强度分配不合理,在部分位置其通行能力较为浪费,而在部分位置却难以满足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结合道路交通实际需求合理制定过街设施的间距,此外还可通过彩色铺装设计来警示司机。对于不同位置的设施可适当调节其规模,以此来最大化利用过街设施的通行能力。(2)控制路缘石的尺寸,以此来降低车辆右转的速度,提升行人过街安全性。

3 厦门经验介绍

目前厦门市在这方面已形成较为可行的探索,从2014年开始,厦门市推行开展城市道路与人行道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其本质是城市道路工程方案设计与人行道衔接设计。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目前道路修建性详细规划已进一步升级为道路空间详细规划,在机制体制上对道路项目建设流程实行再造,实现规划一张图的动态更新。

厦门市开展城市道路工程方案设计与人行道衔接设计,主要工作任务是对人行道路的运行功能进行交通详细规划与市政管线整体规划,确定各类交通与市政管线设施的总体布置方案,明确与周边土地利用、区域交通及市政的衔接关系,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设计条件与工作依据。

一个典型的城市人行道路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流程包含5个步骤:资料收集形成初步成果部门预审和专家评审规划成果报批规划维护。其中规划维护是推行道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重要保障和最终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规划和道路工程设计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二者的有效衔接是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基础。人行道建设也应当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细化人行道设计的精细程度,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推行人行道道路修建性详细规划,最大程度的减少人行道建设与城市道路规划的脱节,规范城市建设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谭山,郑芳.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的设计要点分析[J].交通世界,2021(21):85-86.

[2]赵先芝.城市道路改造人行道衔接设计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05):74-75+77.

[3]刘喜梅,史国兴,赵轲,张震,王均,庞雷凯.新旧道路衔接设计与施工技术[J].门窗,2019(18):62+65.

[4]胡一帆,谭碧龙.公路改城市道路的衔接设计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