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海绵城市理念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汪斌斌

韶关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韶关市512000

摘要:当前国内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当中,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人类居住建筑数量的提升,从而满足了现代社会大众的生活居住需求。海绵城市是指提高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的“弹性能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本研究以此为契机,优化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模式,分析海绵生态系统在景观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实施途径和应用效果,以期为景观项目的海绵化改造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下雨缺水时可像使用海绵容器一样随时储存水源或自动过滤出水,海绵城市建筑的设计很好地坚持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建筑理念,并已渐渐成为当今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的主流。中国虽然水资源总量相当大,但实际水资源的人均可采占有量依然很小。水资源大量短缺和随之而引发的城市大规模突发性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城乡水资源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合理与充分解决,加剧了中国城市水污染防治状况。基于此,本文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景观设计中,为提升景观设计质量提供帮助。

1 海绵城市理论内涵

近年来,学术界更多学者将海绵理论比喻为土地的雨涝调蓄能力。“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是基于我国水问题特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如同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能结合自身需求收放自如进行吸水和放水。结合近些年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保证城市排水安全的基础上,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互融合,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包括透水性铺装、雨水花园、生态植草沟和屋顶绿化等。以屋顶绿化技术为例,屋顶绿化构造包括蓄排水层、过滤层、土壤层及植被层等,不仅能借助蓄排水层截留雨水,而且能通过借助过滤层、土壤层及植被层吸收和去除降雨中各类污染物,实现水体的过滤和净化。

2 景观设计影响因素

在自然因素中,地理条件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基础因素,从宏观角度看,地理条件会对城市的本质结构、轮廓边缘、周边环境的关系形成一定的限制,水文、土壤、地质等地理条件综合作用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城市环境。自然特征与城市景观特征通过气候条件天然的联系在一起,决定着景观的空间形态及发展方向,气候条件包括日照、空气温湿度、风向、降雨等,正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导致其景观设计也有显著不同。水文条件往往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起源,水体的变化、声音、颜色、光影等体现出天然的动态性,是城市景观设计中最活泼的元素。植物的群落分布、特性等也是区域自然特征的直接体现,景观设计中利用各种自然特征的种植形式创造多样化的、艺术性的植物环境,是体现出不同区域特征的主要方式。除自然因素外,历史文化、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人文因素也会对城市景观设计产生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是劳动人们创新创造的结果,人类凭借着无穷的创造力,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构建人文环境这一人类特征环境,景观设计中的人文要素直接呈现出人们的主观意念、思想及直觉,人文环境作用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又对人文环境产生影响,二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3 海绵城市理念景观设计的应用

3.1 落实建筑景观设计要点

首先,在地形设计上需要落实海绵城市理论,主要需要使用一系列的绿化设施改善地势之间的差异,同时在具体的地形的海绵城市设计之上,还需要注重其美观程度和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实现海绵城市的重要节水目标;其次海绵城市中的排水系统设计也需要保持高度的重视,具体需要依据不同地区、不同的需求制定相关政策,在近年以来高层建筑项目数量逐渐提升背景下,还需要注重节水系统的针对性设计,提升高层建筑用户用水稳定性;最后,在城市系统当中,道路系统被誉为重要的“血管”,在具体的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居住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道路系统设计需要保持高度的重视,其中可以采取下沉式绿地设计,一方面可以满足道路多余积水的吸收,另一方面则可以满足优化道路绿化方面的要求和需求,也是一种资源的再利用。

3.2 植物的配置设计

在选择植物时,以抗虫害、驱蚊虫类的植物为首选,避免蚊虫滋生而影响居民的居住体验。此外,要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按照不同物种搭配种植不同的植物,保证景观设计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性。配置植物需要遵循兼顾不同季节植物色彩的原则,做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并根据场地规划、降水收集等情况搭配不同功能的植物。本项目中植物配置以乔木、小乔木、灌木为主,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耐寒性及耐盐碱性。地被植物同样以乡间本土植物为主,比如牵牛花、毛茛等,这类植物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具有极强的净化能力,不仅能够增添田野趣味,营造生态田园的韵味,而且可以降低景观建设成本。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土壤条件等选择植物,充分考虑植物的耐旱性、耐湿性、耐寒性及耐盐碱性。

3.3 渗透滞留技术

结合场地地理形势、场地功能、现状植物等,增设预处理结构(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高位花坛)、透水铺装、生态树池、绿色屋顶等设施,有效实现雨水径流滞留。其中,雨水花园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布置在场地低洼处,并搭配耐湿旱植物,实现径流渗透最大化。生态树池具有占地面积小、滞留渗透性强、应用灵活的优点,是为种植植物而设置的设施,一般设置在硬质铺装覆盖的场地内,不仅能缓解表径流问题,而且能提升景观效果。绿色屋顶不仅能有效收集屋顶雨水径流,而且能大幅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4 雨水花园

在花园的绿地上有种植灌木和乔木等等植物的洼地,由树皮或地被植物作为覆盖被称作“生物滞留区”,也常常被称为雨水花园。通常情况下,通过雨水住宅排除地下水,可以减少暴雨地面径流的峰值,减少海绵城市在处理雨水过程中的污染。雨水花园的具体功能结构主要包括减少住宅区的洪水量,减少降雨过程中的向外排水,充分保护好管道、构筑物和水体等结构。在降雨过程中产生的植物废水也有一定的用途,主要包括利用城市土壤系统的渗透功能实现净化雨水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雨水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的应用实例在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和妥善保护的原则上,可以有效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并且为社区中的动物提供良好的栖居环境,不仅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

4 结束语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加,为环境的建设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而水源的合理应用更是环境功能设计的重要内容。探索如何将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融入到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融入与渗透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完善景观的功能设计,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城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湿地景观设计[J].乡村科技,2020,11(32):47-48.

[2] 任振宇.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探析[J].绿色科技,2020(21):43-46.

[3] 李美卉.市政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31):106-107.

[4] 刘珊,王伟.市政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居舍,2020(27):133-134.

[5] 邹媛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探析[J].江西建材,2020(08):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