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矿山法隧道工程创新主题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对矿山法隧道工程创新主题的思考

李浩彬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

摘要:目前,随着隧道施工方式的多样化,“矿山法”仍是一种规模较大、规模较大的施工方式。由于地质体的复杂性、结构的隐蔽、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使得矿山法隧道具有普通土建工程所无法比拟的特殊性,围绕安全、优质来谈论这一问题并非“老生常谈”。

关键词:创新;矿山法;思考;隧道;主题;工程

一、安全风险

1.数据鉴定与数据回馈

现场测量围岩及支撑体系的力学性能,是矿山法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地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监测和测量是进行设计参数论证、进行“信息化设计”的基础。尤其是在软弱围岩施工中,该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围岩崩塌,从而避免危险。

然而,过去几年,监测量测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数据的收集与传递,而对数据的判断与反馈缺乏关注。在软弱围岩巷道施工中,施工安全风险高,监测数据识别与反馈指标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确定以围岩崩塌为主要危险因素,并在必要时发出预警,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在高原应力较低的围岩中,必须掌握围岩的变形速度,从而合理地选择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间,防止二次衬砌由于残余形变的压力而产生裂缝和返工。

若不能实现上述目标,则将导致按照现代隧道工程的概念,对监测工作的最终阶段,也就是对数据的判断和反馈,使得大量的数据变成了“装饰品”,从而导致获取数据的努力付诸东流。

2.软弱岩体的延性反应研究

重点论述了在软弱围岩隧道工程中发生的岩土崩塌预警。

在软质岩石中,破碎岩体和风化岩体虽然没有软质岩体的连续性和均匀性,但是由于岩石的个体规模较小,因此用数值方法计算其力学性能时,仍然可以概括为均匀连续介质。

一般铁路、公路隧道除了大跨度、高边墙、地应力性态等特殊条件外,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铁路、公路隧道的横向变形问题,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围岩拉应力的产生。

软弱围岩“松弛”是由于岩体受压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塑性变形,与剪切滑移有关。如果在“松弛”状态下进行变形控制,则可以使岩体在某种程度上维持连续介质的特性。仅在变形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岩石才会发生“离散”。分散的岩石和岩石,与岩石母体分离,消除了原地应力的本底,使其坍塌到隧道中,或者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在结构上。从图1可以看出,在曲线右侧用虚线表示的那一部分仅仅是根据“理想塑性”进行的,并不存在。

1

软弱围岩的受力特性对开挖反应的延性特征,为采用监测和测量技术在工程上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在软弱围岩中,开挖断面上某个特定的位置(即拱顶沉降或会聚)是围岩变形的宏观表现。通过实测的位移时态曲线,可以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判定,并对崩塌进行预警。实际应用证明,在大部分的工程中,没有必要进行高精度的检测。

二、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支护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评价隧道工程质量时,必然要关注衬砌的承载力。在隧道出现病害时,通常要对衬砌厚度、混凝土强度、钢筋结构等进行检测。事实上,随着工程建设管理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确保支护结构(包括锚杆)满足设计的要求并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采用物探技术进行非破坏性测试时,往往会在衬砌后面发现空洞、不密实区,而离散、塌陷岩体点荷载会导致衬砌辐射开裂,而衬砌后面的空间又会对地下水的排水和封闭体系产生损害。

新奥法律以前,是木支撑时代,在采用永久结构混凝土衬砌取代临时支撑后,为了加强衬砌与岩土的结合,需要对其后壁进行充填注浆。根据新的奥术原理,双层衬砌(俗称复合衬砌),早期支护结构不再是临时支护,而是与二次衬砌一起形成了永久支护系统。再也没有了在衬里后面灌浆的过程。因此,支撑体系的总体性能对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对隧道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谓的支撑系统的完整性是:

(1)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的结合;

(2)利用喷射混凝土,将构成早期支护的钢筋网、格栅、钢架等构件连接起来;

(3)二次衬砌、防水层、喷淋混凝土三层是相互结合的。

2.早期支护的整体性能

按照新奥法的原理,整个支护系统的“主角”就是与围岩直接接触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除具有显著流变性的围岩外,还能经受高水头的地下水压力,其主要功能是改善结构的耐久性,改善运行环境。所以,早期支护结构的完整性是控制围岩力学性能的关键。

从单独的角度来看,喷射混凝土衬砌是一种具有不规则形状的薄层“结构物”,其本身对围岩的承载能力十分有限。但喷层附着在岩体表层,对开挖后暴露的岩体进行及时封闭,避免其风化,从而有效地保护围岩;对于块状围岩,可以与锚杆结合,防止“关键块体”在临空面上发生崩塌。而喷射混凝土的主要作用是将钢筋网、格栅、钢架等构件组合成共同变形、联合作用的整体,以确保早期支护的完整性。

3.二次衬砌与早期支护一体化

二次衬砌与早期支护结合是目前国内隧道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二次衬砌浇注时,由于喷层表面不平,若防水板材料缺少弹性,则在二次衬砌浇筑时,在混凝土固化之前所受的侧向力不足以将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结合,不仅会造成裂缝,还会在二次衬砌与喷射之间形成孔洞,破坏“双重大内衬”的整体性能

(见图3);这不仅会影响到岩体的防水性能,还会使衬砌的应力状态变差,从而导致岩体的支护力和耐久性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岩体离散、崩塌。

要解决因防水板而造成的整体问题,一方面要对开挖断面的外形进行控制,以保证防水板的基面,也就是喷淋混凝土的表面平整程度,同时还要考虑防水板的柔韧性。

针对隧道二次衬砌和前期支护存在的完整性问题,提出了以喷膜代替挂板防水的方法。通过对聚合物进行聚合反应,通过喷射法制得了防水薄膜。夹在初期支护与二次支护之间的防水薄膜,既可与初期支护(“单粘型”)相结合,又可将初期支护与二次支护(所谓“双粘型”喷涂)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三明治”的结构。在接触界面处,存在着一定的拉伸、剪切强度、切向和法向刚度;它的整体特征与“双重型衬砌”不同,它被称为“复合型衬砌”。

然而,该技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1)对被喷的基面的粗糙程度有一定的要求,以避免被吸附在基底表面的气体在水膜下膨胀而产生气泡。如有需要,应采用平整/抛光处理(1-3cm厚,最大集料4mm),在涂覆防水膜之前,先用喷砂混凝土支护。

(2)基面湿度的限度:仅在基面上完全干透或基本上干透的基面上进行喷水,若出现“大面积水珠”,则不能采用喷膜防水。

(3)喷膜防水难以疏排地下水,卸去水压荷载,不适合在高水头地下水环境中使用。

结论:“新奥法”的思想实质在于围岩与支护的结合。对二次衬砌和前期支护组合的“双重型衬砌”的质量评价,不仅局限于结构的尺寸、型号和材料的强度,而是要考虑支撑体系的“整合性”。但在施工管理、验工检查、卫生检查等方面,往往忽视了这一问题。早期支护的整体性能是利用喷射混凝土将各构件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与围岩紧密结合、没有间隙的复合结构。二次衬砌与早期支护之间的配合,关键是喷射混凝土基面平整程度的控制以及防水板材的挠性。这就为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工艺、材料的革新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雒东强.基于矿山法的城市隧道工程的施工力学行为分析 [J].公路工程,2016(004):89-91.

[2]陈瑞征 ,胡威东 ,李新平.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J].隧道建设,2016(011):63-64.

[3]房居旺.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影响研究 [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005):85-86.

[4]张俊儒 ,叶伦 ,严丛文.泥质粉砂岩地层中后行盾构隧道近接施工对大断面矿山法隧道的影响研究 [J].现代隧道技术,2019(005):58-59.

[5]于鹤然 ,赵巧兰 ,郭苏锐.浅埋矿山法隧道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研究 [J].铁道标准设计,2015(00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