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实体检测中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建筑工程实体检测中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研究

王家辉

身份证号:370503199403182912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水泥与混凝土是常用材料,随着当前建筑工程的数量以及整体规模逐渐扩大,建筑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水泥混凝土这类主体材料的使用量将会更多。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实体检测中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关键词:建筑工程;实体检测;建筑材料;检测技术

引言

科技的飞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更多的新工艺和新材料也逐步得到研发,并且投入到建筑工程中。

1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意义

当前,在确保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在工程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测,能够帮助人们更快把握建筑材料本身的使用性能,有利于建筑材料的普及,从而为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提供了保证条件。

2建筑工程实体检测中建筑材料检测技术

2.1钢筋建材

不同建筑工程项目需要的钢筋类型是不一样的,对于构造较为复杂的建筑物来说,就需要使用专门设计的钢筋材料。为保证钢筋力学以及强度方面的性能满足建筑的实际要求,有关人员要对钢筋建材进行认真的监控,从而进一步保证钢筋建材的质量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在检查钢筋质量时,必须测试其力学性能。在采样时,应在5根不同种类钢筋的相同位置处采样,采样长度不少于50cm,采样后需记录和测量钢筋间的重量误差。在拉弯试验中,需要注意采样时应尽量避免在同一钢筋上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需要合理地选择采样部位。在检查和验收钢筋时,要按实际的要求实施差别管理,并严格把关,同一批钢筋不得超出限定的重量,如果超出,那么就必须精确地计算出多余的重量,并增加抗拉及弯曲检测方面的工作。

2.2检测手段

在开展绿色建筑材料的检测作业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检测技术标准作为依据,选择更加合理且适配的检测手段,同时要需要在国际或国内通用检测规范下进行多次试验来进行比对,确保进场材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体而言,在绿色水泥材料的稠度用水量以及安定性的检测中,尽管国家标准中提供了标准法以及代用法这两种检测手段,同时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均以标准法为统一方法,但在具体的材料检测当中,更多的还是采取了代用法这一手段。在实际材料检测过程中,经过具体的试验比对分析发现,在代用法的检测之下,其结果符合相应稠度标准,而使用标准法检测的结果无法全部满足(6±1)mm,同样使用标准法对符合这一标准的水泥净浆进行检测,再使用代用法检测,其结果还是在(30±1)mm范围当中。如果在稠度检测中采取不同的检测手段,会发现其用水量有所差异,对于测试凝结时间的结果可靠性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的绿色材料检测当中,如果需要长期采取代用法,就必须经过多次的试验比对来分析不同检测手段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保证代用法在应用时的结果准确。

2.3外墙检测

2.3.1密度检测

对于单位体积的真实质量,可根据材料密度进行计算分析,保温材料通常分为两种密度,包括表观密度和干密度,对节能保温材料导热数值会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固相的导热数值通常高于气相导热数值,因此,节能保温材料中的气孔比较大,导致其密度不高。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提升气孔率、减少表观密度等,即可降低节能保温材料的热导数值,绝热材料在导热过程中,将形成气泡状的固体壳与壳内的气体进行导热处理,当材料处于导热状态时,也可称之为辐射换热。在辐射换热与导热的作用下,产生绝热材料的导热效果,如果绝热材料的密度数值发生减少的情况,将辐射换热量与导热数值的减少值进行增大数值的对比,发现辐射换热量效果更好,然而,材料的整体保温效果会有所下降。

2.3.2保温材料节能检测的操作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技术人员需将相关节能保温材料的检验规定作为重要依据,例如《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检测人员需遵照相关检验流程,降低发生操作失误的情况,在对检测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后,以报告的形式展示检测结果。(1)密度试验方法。检测的主要数值有宽度和长度、称量的质量、厚度,计算出3个试验密度的平均值,即可作为制品的密度,可精准到1kg/m3。(2)导热系数试验方法。通过对防护热板装置的技术原理进行分析,在稳态情况下,在防护装置计量区域中,试件为均匀的板状结构,板面保持平行,其中两个平面温度保持均匀,同时二者保持平行,在这一平板中具有一维恒定热流密度。通过将上述技术原理作为依据,即可创建形成两种防护热板装置,其一为双试件式,其二为单试件式。(3)压缩强度、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在压缩试样时,在试样压缩过程中,压缩速率为每分钟压缩试祥初始厚度(h0)10%将试样压缩到最初厚度的85%,如果需对压缩弹性模量进行测量,则要求对记录力-位移曲线做好详细记录,确定曲线斜率最大处,并绘制切线。

2.4渗透检测技术

向被测钢结构表面涂抹着色剂,着色剂经由毛细管渗透并逐步转移至开口型缺陷中,用清洗剂清除着色剂,等待一段时间以便试件达到干燥状态,涂抹显像剂,由其吸收残余的着色剂,观察缺陷部位可以明显地看到着色剂的痕迹,根据痕迹明确缺陷的发生位置以及形状。渗透检测技术的应用流程。渗透检测能够直观判断被测结构表面的开口型缺陷,但涉及到的操作流程较为繁琐,检测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难以满足高效检测的要求。同时,渗透检测仅能够判断构件表面的开口型缺陷,对于闭口型缺陷或是夹渣等内部问题的判断则缺乏可行性。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检测试剂具有污染性。

3提高检测质量的措施

3.1检测仪器的合理设置

材料检测行为需要借助合适的仪器设备,检测仪器很容易影响原材料检测结果,因此,应当格外重视仪器的检定、校准和保养,将系统误差最大程度消除,避免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较大影响。分析材料性能参数时,应注意全程操作的规范性,保证检测位置的准确性。检测之前应充分清洁仪器,防止仪器表面污垢影响材料性能。检测之后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避免其出现性能问题,一旦存在性能问题,应当及时报检,并选择替代品完成检测工作。

3.2数据处理

材料检测工作应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严格书面记录,形成的各类数据应保留,便于后续对有关数据进行查证。为避免数据准确性受到影响,数据处理工作应依照有关规范处理。如果检测结果和现实情况相差太多,或存在矛盾情况,应当重新复核数据,保证检测结果真实性。

结语

总之,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应着力整顿当前检测市场的乱象,对收费标准加以规范,明确检测机构人员的行为,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质,重视监督工作的落实。在具体检测时,应当重视控制检测环节的温度与湿度,加强仪器设备的保养,避免因设备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对于使用方而言,则应重视优质材料供货方的选择,在材料到达施工现场时落实试验工作,同时注意材料的储存和出入库管理,保障材料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彭庆哲,王昊.建筑材料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对策[J].化工管理,2021(08):58-59.

[2]潘健.浅析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20(03):75.

[3]黎刚.对建筑施工原材料质量检验方法与控制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9(09):319.

[4]白雪.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措施[J].四川水泥,2019(12):22.

[5]何磊.浅析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4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