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气教学现代教学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中职电气教学现代教学法初探

张艳艳

榆林市职业教育中心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中职电气专业教师为培养更多人才,可优化教学质量,改变教学模式,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毅志。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保证教学得到发展,提升教学效率,使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电气人才。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职电气教学现代教学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电气;教学;现代教学法

1 电气教学方面的问题

1.1 教材更新不到位,教学水平不高

电气专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科,教学跟很多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教材需要及时地更新,如没有更新就无法紧跟教学发展,学校发展也会遭遇瓶颈。中国中职电气专业教师更加看重传统教学,以书中的理论知识为主,教材跟生活无法紧密结合教学,不能很好地衔接其他学科,这些都是影响教学的因素,让学生不能更好地接受消化教学知识。

1.2 电气课程安排不合理,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分配失衡

限于实训条件等因素,过多课时分配给理论教弱,加之理论枯燥,使理论课时并不能达到学习效果,等毕业之后去实践就会变得不知所措,所以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多提升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在课程中提高弹性教学,切实实施专业选修,使学生在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发展方向,进入社会能更好地应对大多数岗位的需求。

1.3 安排电气课程不合理

中职院校有着重视电气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教学的情况出现,使学生虽然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但从学校毕业后在一线岗位上班时却不懂如何操作,因此教师为了与实际需求更加切合,需要在教学中加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设置的某些课程缺少弹性,学校未设置选修课,导致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发展方向,进而无法适应多岗位的需求。

2 中职电气教学现代教学法

2.1 提高电气教师专业能力

现阶段,电气工程不断发展,更新了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发展面貌,国家教育相关文件同时也对电气专业课程的模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着力实行“电气工程”专业课程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并积极鼓励中职学校电气应用专业课程的前进发展。中职电气专业教师在改革教学时,需要重点培训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同时也是改革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影响着学生。中职院校需要定期培训电气教师,在改革中要调整教学方式和技术,保证学生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教师也要了解电气专业的工作内容,参与培训操作,从而体验操作方式。教师也可深入企业向技术人员学习有关电气技术的操作流程,教师经过培训学习,能够熟练掌握电气工作内容,更加专业的指导学生,保证学生学习技术后能更合理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学生技能。

2.2 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次数

中职院校学生基础弱,自控力差,经常会在遇到困难时退缩。因此学生在学习电气专业课时也有着畏难情绪,认为电气专业知识生涩难懂,长此以往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教师针对此种情况,应先拉近师生距离,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畅谈对专业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计划,预测今后可从事的工作,从而认识到电气专业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电气专业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到电气系统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中职院校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有效结合实践和理论知识,因此中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学生通过实习机会提高操作能力。中职院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在学校内部构建实训制度,为学生锻炼操作能力提供保证。中职院校也可实施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数控机床、电子加工厂等参与实习,和电气专业对应的岗位近距离接触,加强学生适应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合理的应用在实践教学中。中职院校也可召开技能竞赛,使学生通过此些竞赛查缺补漏,检验自己的不足。由此可看出,中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到所学到的知识。

2.3 指导学生明确电气专业学习,增添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

在电气工程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明确电气工程教学的基本内涵。电气工程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真正获得全面性的发展。现阶段,多数中职学生很少会去理解电气工程教学的真正意义,使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基本任务很难进行,直接导致学生态度不端,在电气专业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就等着教师去讲,学习行为十分被动。因此,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完善和创新电气专业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电气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

2.4 运用翻转课堂

电气专业是培养从事计算机技术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复合型、宽口径高级技术工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电气专业是一个实践和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在这种学科背景之下,单纯依靠基础理论教学是很难满足学生就业以及深造需求的。例如,电工电子学习中的模拟电子技术,课堂上紧张的理论学习时间并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课程要领,而翻转课堂可以由教师发布仿真任务,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知识的更新,建立团队,进而完成项目任务。电气专业的教学前后知识的交叉贯通性较强,学生不仅要学习电气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自动化知识。例如,继电保护这门课程,以电路理论、电力系统分析以及电工电子为基础,在学习光纤保护内容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通信原理知识。由此可以看出,电气专业学科交叉应用、融会贯通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中,单一介绍书本上有关继电保护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课时的限制和学生精力的有限性也决定了教师无法在课堂上顾及所有的知识点,只能精简教学内容。而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从互联网上汲取全部知识,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查漏补缺。作为教师而言,自身的知识库也不及网络信息大数据库。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教学中利用网络数据库也有其缺点,即网络上课程知识太过繁多,教师所需要做的工作便是提前搜集网络上的资源,整理分类,去除不精、不适合的内容,为学生做好指引规划工作。

2.5 优化电气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作为提高电气教学质量的实施者,强化电气教学是教师完善中职电气教学模式的明智之举。教育职能部门应明确电气教学的基本意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有效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积极提升学生的能力,促使中职电气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更应该丰富自身的知识积淀,提升自己的电气知识修养,更好地去引导学生,使学生理解电气教学培养的根本意义,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中职电气教学成效的提高是学校、教师等各个层面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加强电气工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需要大众去共同关注。完善电气教学的模式,优化电气专业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综合文化修养,促进形成完美的人生观。

3 结束语

中职教育教学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电气工程专业技术教学改革,了解电气工程时代下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模式,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课程方面的学习,更好地将学习氛围融入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中。中职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模式,合理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水平,大力完善电气工程教学的模式,才是中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浙.试析电子电气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8(46):10.

[2]林吉军.《电力拖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知识文库,2017(1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