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刘康璇1,尚亚宁2

1、天津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222 2、天津津贝尔建筑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170

摘要:在现代化工农业的发展下,有机污染物存在给土壤造成较大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所以,我们还需充分认识到有机物对土壤的污染,对于污染机理及其特点,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进而治理和恢复土壤的污染目的,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下面就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有机物;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前言:有机物在恢复、吸附、解吸和淋滤等过程会出现迁移,进而严重的污染土壤环境有机物对土壤污染有着显著的亲水性、挥发性、可降解性,土壤结构和环境等客观因素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其污染。

1 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的危害

工业生产阶段会产生有机物质,在挥发、吸附和渗滤的机理影响下,会发生迁移。第一,

土壤中有机物的存在会导致土壤中养分含量的降低,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同时,农民的生命安全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第二,如果土壤因有机质的干扰而受到污染,土壤的环境保护能力就会降低,严重制约当地的整体效益,从而严重影响土地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从而极大地影响可持续发展。第三,有机物对土壤的污染会受到其亲水性、挥发性和降解性的影响。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土壤结构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土壤污染治理会有不同的困难,从而影响治理的有效性。最后,有机物对土壤的危害日益加剧。第四,有机污染土壤的危害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控制,也会导致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发生,导致当地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减少,最终有机物对土壤的破坏日益严重。
2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的重要性
有机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一是通过土壤污染修复,防止污染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积累。二是控制有机污染物对土壤表层植物生长、繁殖和环境的影响;此外,被有机物污染的土壤会对周围的自然水体、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环境问题。如果能有效恢复,就可以防止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从而降低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防止生态系统的污染。第三,加强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可以彻底切断有机质的迁移通道,降低有机质和有害物质的含量,保证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的分解和稀释,从而保证土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促进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第四,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有机污染不仅能保证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和谐与统一,而且有效地防止土壤污染造成的负面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以提高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影响,以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在特定领域。
3修复技术在有机物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研究
3.1按位置划分
3.1.1原位修复技术
一般情况下,如果土壤已被污染但尚未开挖,则应采用现场修复技术,以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土壤结构还没有被破坏,所以没有必要改造或花费大量资金。在原位恢复的过程中,可以快速高效地分解有机物,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在原位进行,而不会对其他地方的土地造成污染。此外,现场修复技术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施工简单,即使在深埋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得到很好的修复效果。
3.1.2异位修复技术
异位修复技术是以受污染土地的地理位置为依据,保证其平衡效果,从而加强其实际应用,防止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提高其修复效果。与现场修复技术相比,异位修复技术可以保证相关部门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治理需求,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相关要求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修复技术,防止有机污染土壤的二次污染,这对于保证异位修复技术的实际效率尤为重要。
3.2按照修复原则划分
3.2.1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是有机污染土壤最常用的修复方法。采用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有机质的含量,还可以保持土壤原有的活力,防止有机质对土壤的污染。对于有机质污染的土壤,采用热处理、蒸汽抽提、覆盖稀释等物理技术。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不同的修复条件,选择合适的物理技术,防止各种物理方法的影响,保证土壤的稳定性。同时,物理修复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可用于有限自然环境下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此外,在实施物理修复技术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基本要素,对潜在的问题进行优化,相应的修复工作在物理修复技术的支持下才能顺利进行。
3.2.2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既能有效解决有机污染问题,又能综合利用有机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和污染物类型,从而达到最佳的生物修复效果。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动物修复技术是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主要方法。根据土壤有机质污染状况和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生物技术,防止各种生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困难。在选择动植物修复技术时,为所有动植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也很重要,以防止在使用该技术时因有机物质的干扰而导致基本生物大规模死亡。这也提高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中的实际应用,减少了有机质污染土壤的修复,充分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从而达到控制有机污染物的目的。此外,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控制有机土壤污染治理的成本,保证有关部门在治理有机土壤污染方面的经济效益。


3.2.3化学修复技术
目前已有许多化学方法用于有机污染土壤的治理,如有机氧化、脱卤、农业改良等。这种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相应的化学成分施用于需要修复的土壤,从而促进其与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减少有机污染物的产生,达到治理土壤问题的目的。同时,利用化学方法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还应确保对各种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适当的环境下,将化学药剂与土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合理的反应,从而提高各种化学技术的实施效果,提高土壤的恢复能力和综合防治能力。同时,要确保各种化学成分合理、综合的活性,防止各种化学成分在实际反应中再生成有害物质,确保对有机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并在化学修复技术的支撑下,减少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各解法。
3.2.4联合修复技术
从整体上看,自然的理化效果较好,但经过生物技术处理后,更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不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生物修复技术更符合修复有机污染的目的。中国的土壤修复技术刚刚起步,有些技术还不成熟。如果长期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土壤结构和土壤成分会发生变化。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必须采用联合整治技术,以保证最终的整治效果。任何一种修复技术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利用它们的优点,避免它们的缺点,对被有机物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就能得到更好的修复效果。具体而言,应采取生物处理与物理修复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处理效果突出,处理成本低,并根据土壤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提高修复率,避免二次污染。目前该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的治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修复效果非常显著,是未来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主要方向。
结束语:
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大量含抗生素、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物质排放,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为了有效控制土壤污染,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修复技术,减少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环境的危害,达到现代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含氯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J]. 张晓庆.化工管理.2022(01)
[2]微波脱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J]. 王星,王欣,郭斌,龙飞.应用化工.2020(03)
[3]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张贺,许宁,杨贺,王海波.四川建筑.2020(01)
[4]典型铬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J]. 叶晟,赵静.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6)

[5]李娇,吴劲,蒋进元,等.近十年土壤污染物源解析研究综述[J].土壤通报,2018,49(1):232-242.

[6]刘惠,陈奕.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案例研究[J.环境工程,2015,33:920 -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