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宁洱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杜益荣

宁洱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农业生产方式随之产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形成“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基地”运作模式,为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助农增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着眼于当前现实看,合作组织的发展仍然存在着数量规模小、实力弱、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技术短板、管理机制不健全、产业链短、缺乏竞争力、综合效益低等制约因素。本文对宁洱县合作组织发展作全面调查及深入分析,并对今后大力发展合作组织提出对策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农民合作组织;调查;发展;思考

1.发展现状及特点

2022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协会)490个,参与户数14361户,参加人员14547人,入股资金 12399.50万元,带动农户10821户。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1行业种类多。全县拥有合作组织490个,其中:种植业175个(蔬菜水果 57个、烤烟 24个、中药材7个、辣椒 16个、茶叶42个、咖啡29个),占总数的35.7%;畜牧业108个(生猪养殖33个、土鸡养殖42个、肉牛养殖27个、黑山羊养殖6个),占总数的22%;林业101个(核桃39个、坚果47个、板栗15个),占总数的20.6%;服务业95个(农机具8个、餐饮业56个、电商信息31个)占总数的19.4%;渔业7个,占总数的1.4%;其他4个,占总数的0.9%。

1.2行业分布广。合作组织已在全县9乡镇得到全面覆盖。其中:宁洱镇140个、德化镇50个、同心镇44个、勐先镇59个、磨黑镇60个、梅子镇30个、普义乡53个、黎明乡31个、德安乡23个。

1.3行业示范有典型。合作组织被评定为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6个,市级示范社11个,县级示范社18个。

1.4行业经营模式有创新。采取“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基地”运作模式,开展了“生产+信息+销售”服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除8个从事农田机耕服务外,其余482个均从事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其中有部分合作组织以生产为主,部分以提供市场信息为主,还有部分专业合作组织以销售为主。

2.存在的问题

2.1参与合作组织的数量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多数成立合作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扶持,所以,每个合作组织参与户数少则3—5户,多则30—50户,每户1—2人,使现有的合作组织数量规模小,相应的融资少,发展资金来源不足,加上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研判不够透彻,盲目发展产业,其产业发展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难于形成特色产业,产品产量及质量达不到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力不强,产生的效益低,能盈利的少,有的甚至难于维持合作组织的正常运转,而有的不了了之自动解散,制约了合作组织的健康、稳步发展。

2.2整体素质偏低,生产技术落后。由于合作组织的成员基本是农民,其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多数人员是初中、小学文化,高中、职高文化极少,能接受产业发展思路、新产业、新技术的成员不多,更无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业、养殖业缺乏技术支撑,在实施项目发展产业上不会管理、经营不当,形成种(养)而不管,质差量少,导致干一行亏一行,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技术短板成为发展合作组织的瓶颈。

2.3认识不足,发展不平衡。偏僻而农业发展滞后的山区农村,很多人认为创办成立合作组织不过是流于形式,不会产生效益,更不会带来实惠,不知道它的主要作用和产生的效能,对它的产生不闻不问,莫不关心,导致参加合作组织人员少,建办合作组织种类少,致使合作组织发展缓慢。而在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看到或参与过合作组织联农带农产生效益,对合作组织有所了解,认识到位,接受能力强,促进合作组织快速发展。这样,导致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

2.4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不够规范。虽然制定出了合作组织的章程,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但在产业发展的产、供、销、利益联结机制、股金分红、收益分成、技术承包、奖励办法和财务管理等缺乏可操作的运行机制,未能体现多劳多得、贡献比例、作用大小、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等企业管理办法来运作,不能充分调动合作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组织良好发展和综合效益。

2.5经营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滞后。由于发展产业所需的租地、生产物资、厂房、加工、水、电、路、运输、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设备资金投入大,仅靠合作组织筹资、成员集资来发展产业是难于满足产业基地建设的需求,加上未能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扶持,更是举步艰难,即便经营种植、养殖业发展,并因投入资金规模小,不能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发展,其产品规模小,产量低,质量差,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效益不明显,甚至亏损,导致合作组织经营不良,出现难于维持状态或停止运作或自动解散,严重制约了产业的生产发展。

2.6产业链短,产业效益不明显。各种合作组织经营种植、养殖业发展,其产品仅仅是初级加工产品,处于低端产品,产业链短,升值空间小,产能效益低,比如:生猪、肉牛、羊、鸡屠宰加工仅为白条肉,未能加工为分割肉高端肉食品;又如:茶叶、咖啡等采收到加工成品仅为初制产品,茶叶不能按采摘等级加工为各种红茶、熟茶等高端茶,而咖啡仅为加工成咖啡豆、咖啡米之类的低端产品;未能形成从土地到餐桌的产业链,产品竞争力弱,造成投入大,综合产值低,农民增收难的实际情况。影响了合作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

3.思考与建议

为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充分发挥合作组织联农带农作用,以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为重点,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农民增收致富有渠道,实现产业兴、乡村兴。为此,对今后合作组织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3.1提高认识,促进合作组织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业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合作组织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发展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农业产业发展必不可缺少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为此,按照中央、省、市、县等“三农”工作会议及文件精神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助农增收,支持和促进合作组织快速规范发展。

3.2积极培育,做大做强合作组织。一是对积极性高,实力较强,有一定基础条件,符合申报的个人和集体,要给予全力支持建办合作组织,要从办理手续上开通绿色通道,应免尽免,应简尽简,涉及办理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审批手续;二是要有培育计划,根据宁洱县“三农”工作需要,按照种植、养殖业发展实际,每年制定培育合作组织计划,增加合作组织数量;三是培育产业,带动合作组织发展,要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将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如茶叶、咖啡、蔬菜、生物药业和生猪、肉牛、土鸡、渔业等相关产业由合作组织经营管理,并实现全覆盖,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品一组织的产业组织格局,力争达到“建一个组织,强一个产业,兴一地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同时,大力开展创办和联办合作组织,实现“培育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的目标。

3.3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按照“完善组织、健全机制、自主管理、共同受益”的原则,加强合作组织内部管理,一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依据财经法律法规制定出财务管理制度,选定专人负责财务管理,务必配备会计、出纳各1人,并通过财务专职培训取得合格方可从事财务工作,实行财务公开透明;二是实行民主决策,开展重大事务决定一律以会议表决通过,并有会议纪要,杜绝一人说了算的独断行为发生;三是制定奖惩机制,明确职能职责,奖惩分明,对能够引进项目、入股多、发挥作用大、技术推广应用效益明显、帮助合作组织增收的给予奖励,实行“多干多奖、少干少奖、不干不奖”,对干事不力、责任心不强、缺乏集体观念,只要报酬不付出的给予劝退或不准参加合作组织,而在处理事务和发展产业造成损失的必须惩罚,以功而奖,以失而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四是完善运行机制,在产业发展经营上,采取“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实行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组织依托农户壮大集体经济,农户依靠合作组织增收致富。

3.4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合作组织发展上,县委、政府应出台奖励机制政策,对成立合作组织给予奖补,主要用于办公经费支出或发展产业需求;此外,对合作组织发展产业投入要给予倾斜,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积极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给予贷款和农业生产保险支持,政府相应出台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切实解决合作组织发展资金难的问题。解决发展农业产业所需的种源、农资、加工设备、冷库、运输、通水、能电、通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巩固和提升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综合能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3.5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要加大对合作社组织的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认知合作组织在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和助农增收所起的作用,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合作组织的经营、营销、财务管理,种植、养殖、中药材、加工、冷藏、产品分级包装等技能培训,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批业务精、素质高、善经营、会管理的生产管理队伍。

3.6延伸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走“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使结构单一的初制品加工成名、特、优、稀农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能产值,延伸长业链,做到从土地到餐桌一条龙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互惠互利,共兴产业路。

参考文献

张竞.宁洱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农业经济.2011.9.65—66

邓 艺,彭靖里,高玉梅,张汝斌.论云南县域经济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对策.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 10卷第1期.75——79

曹甜甜;马蓉;朱秀春;李明辉;小农背景下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15期  

黄炜;推进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杜益荣,(1967—),男,云南宁洱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