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探讨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冯澹

华东师范大学丽水附属学校

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更是创新教学的新需要。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坚持日常性、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动态性五大原则,必须及时更新转变科学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教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动手能力;实验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不乐观,即使是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为只能纸上谈兵的学生,一旦遇到动手操作的时候,能力欠缺就会凸显出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动手兴趣

动手能力的培养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让学生学会质疑,他才会一探究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探索的欲望。如切开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果肉的颜色会改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有很多学生产生过疑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讲解知识时,在意识地引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在讲解植物的根时,先讨论根生长的一些环境(环境中有的疏松的,有板结的,有的是砂质土,有的植物的根就是生长在石缝中),长出的根有的会因生长环境产生形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根仍然很执着地往更深的地方钻。学生在惊叹根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同时,老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根尖在中伸长的过程中,有没有细胞受伤?怎样能更好地减少受伤?根尖又是如何伸长?根毛的作用又是啥?根尖的内部结构到底有哪些奥秘?这些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索兴趣和实验欲望。同学们对着实验桌上的洋葱的根尖,通过实验获取知识成了学生当下迫切需求。

二、提供动手机会

要想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只有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的过程,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动手实践习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动手中都有新的感悟,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确定动手实践的内容,明确具体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为了确保学生的动手实践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是否存在错误操作,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指导与纠正,从而为学生的动手实践指明方向,渗透技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条件”的过程中,考虑到该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体沉浮的条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铁块、橙子、小西红柿、气球、泡沫等多种不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猜猜这几种物品,哪些可以沉到水里,哪些可以浮出水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纷纷进行猜想。之后,我鼓励学生以自我推荐的形式来讲台上做实验,从而为学生的动手实践提供了机会。在邀请一个三人小组上台后,他们首先将认为可以下沉的物体放了进去,如铁块、橙子、小西红柿。然而,在观察中却发现铁块和小西红柿下沉了,但橙子却上浮了。面对这一实验现象,学生们自主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而我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到橙子的体积大,所以V排就大,所受的浮力就大,而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橙子自然就上浮了。

三、注重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会导致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产生退缩情绪,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不利的。所以,为了能够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强化,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动手实践,从而借此集中学生的力量,促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激活思维,进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过程中,这对于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认识电路”的过程中,我提前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并为各个小组安排了一些相应的学习任务,如,了解电路的组成;记住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等。在将任务公布给各小组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并鼓励他们进行动手实践。在这期间,学生不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更借助实验材料一起尝试制作了电路,了解了电路元件的作用以及电路的三种状态。显然,能够实现这一教学成果,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有着必要的联系。

四、结合课外活动

开展课外活动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才能的重要手段。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空间,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使科学教学走出目前封闭的课堂模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自制简单的仪器和模型以巩固课堂知识,如制作橡皮测力计、针孔照相机、小潜艇模型、自制密度计、用橡皮泥做轮船模型、调光灯等,这些简单制作,材料简单易得像饮料筒、橡皮、木板、小药瓶、铁丝等,在家庭的废旧物品中都可以找到。制作工艺不太复杂,简单易行。教师只要提示一些注意事项,学生就可以进行。做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奖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在自制这些教具模具过程中相互学习、切磋也可以促成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2.编制一些课外实验习题。例如:学习了摩擦力后,布置课外习题:验证滑动摩擦力大于滚动摩擦力。再如,在学习了密度和浮力后,布置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学习了电磁铁后,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等等。这样把思考的问题转化为课后、课外的动作,再把动作内化作思维,反复进行。

3.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获取动手的机会。例如要求学生帮家长做家务事,学习物理知识:使用菜刀时懂得利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道理;在使用羊角锤起钉子时,体会支点、动力、阻力以及如何使用才省力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一种短期的教学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国青.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J].中学课程辅导,2021,000(013):13.

[2]钟虎.借助科学实验培养动手能力[J].科学咨询,2020,000(05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