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

张家悦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在国家《“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政策背景下开展,以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推广为切入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宣传困境、创新推广途径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推广的具体可行的创新推广意见。

关键字:传统文化、高校、教育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重要任务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在信息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青年一代所忽视甚至遗忘。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焕发生机,广为传唱,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团体中的认知度、传承度成为一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发展现状

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高校作为传承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通过专家讲座、非遗文化鉴赏、“高雅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认知度,但从相关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的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还不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推广的平台和途径较少,文化活动开展的形式比较单一、青年学生的参与度偏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氛围略显不足,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熟知度和践行效果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承和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推广困境

首先,在快节奏、数字化的当下,部分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接受度、喜爱度普遍较低,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文化活动的学生参与度较低,不能实现活动效果。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例,高校安排和策划了多场精彩的文化活动,但发现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活动中感受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活动效果很难实现。实现传统文化进校园,首先面临的困境就是要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接受度、喜爱度。只有学生群体真正接受并且愿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才能实现。其次,高校传统文化推广的师资力量并不强大,导致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推广源头较弱,推广之路也会出现岔路现象。加强高校传统文化师资力量,有利于将传统文化推广之路规范在正确的途径,引领正确的推广风向。最后,高校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较少、活动途径单一,有限的活动形式、欠缺设计的活动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一点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接受感、认同感、自豪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推广建议

1.让新媒体成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的平台

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新兴媒介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短视频传媒、数字化媒介等。而这些形式除了能够体现日益发达的现代科技外,也为文化产业传播开拓了新路。比如现今许多网络视频内容分享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京剧、书法、传统乐器等,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发扬古老文化传统与技艺,以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民俗传统文化为主线,分享有关传统文化来源、形式、内容等文化信息,从而引发了广大民众对中华古老民俗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大众视野中崇焕生机。

这就要求高校在传统历史文化传播的途径上不再拘泥于传统纸媒等常规途径。当下,受操作方法、程序、传播场所等原因的限制大为减少,通过建立高校自媒体平台,使得当代大学生人人都能成为一名“传统历史文化传播者”,传播方式更加便捷简单,大大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喜爱度和传播度。

2.创新推广形式,发挥传统文化艺术感染力

数字社会的大背景下,想要使文化的传播效益最大化,就要融合美学形态,把声音、图文、戏剧等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推动艺术内容的跨界演绎,融入文化要素,带来全新的文化感受。以南京某高职院校为例:在大学生普遍认为传统京剧唱腔古板、拗口、难以理解的今天,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中,融合了戏剧元素的“戏腔”流行歌曲却能受到学生观众及评委的一致好评,该选手也取得十佳歌手大赛第二名的较好成绩;在RITA音乐社团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想要学习戏腔的唱法。这就是融合了传统文化要素的全新演绎,为传统文化艺术带来全新演绎。

3.举办多彩中国传统文化活动,让当代大学生成为传统文化践行者、传播者、弘扬者

引领中国青年以坚强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承继者、发扬者,用我国先进传统优秀文化之光照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应积极推广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南京某高职院校为例:学院举办诗词大会一站到底、中秋非遗剪纸宫灯活动、书画交流会、春日纸鸢DIY等文化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进一步提升对传统文化接受度、认同感。活动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活动新奇有趣并受益匪浅。高校应该以形式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为载体,创新活动形式、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活动、参与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地成为中国传统文明传承者、传播者。

四、结语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有助于当代年轻人培育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情感,对当代年轻人价值理念的养成有着深远影响。本文贯彻落实国家呼吁高校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号召,具体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在高校的发展现状、推广困境和创新推广途径。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感、认同感、自豪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的传承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杨建新 2019.01.25

[2] 光明网 2019.05.13

本文系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大创项目校级培育项目结项文章。项目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推广研究》,项目编号:yxkc202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