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背景下的小学德育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双减”政策落地背景下的小学德育路径分析

胡书娟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新新街小学  467091

摘要:“双减”政策的宗旨是结合时代发展脉搏,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减少学习负担。“双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概念,“双减”政策对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规范教学过程、拓展课后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双减”要求,积极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学习技能与水平。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德育

引言

现阶段,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小学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面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德育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要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能够配合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策略,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使德育教育能够无缝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德育的核心是教师,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语文教师应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双减”政策对德育活动的影响

学校要结合“双减”政策,合理制定详细的德育教学活动,将德育与“双减”政策有机融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要结合新课改教学目标与方向,积极开展创新性、趣味性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驾驭与应用技能,凸显德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为学生全面建构德育思想做好铺垫。“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德育活动,帮助学生从思想上、心理上、身体上减轻压力,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给学生茁壮健康成长的道路设置障碍。“双减”政策的顺利实施,要集合教师、家长,通过通力配合、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成长环境,使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够保持愉悦身心,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学习的挑战,促使学生的生活能力得到锻炼,进而增强学生实践学习综合能力。

2“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现状

2.1德育课堂缺乏针对性

人的认知水平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小学生的年级不同,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不同,对于道德教育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的德育目标与学生的能力不匹配,过于理想化,并且没有针对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德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课堂中德育的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大,整体内容空洞乏味,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课堂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德育的效果较差。

2.2教学方法陈旧

德育有别于其他学科教育,教师要在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角度上,科学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充分锻炼学生问题思考能力,挖掘学生思想潜能,从而开展人本理念渗透活动,促使学生的德行品质与思想意识得到系统培养,提升学生个人综合能力。但是,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受教学方法滞后问题的影响,学生不能系统性、深入性开展德育知识学习,导致学生的德育技能提升困难,学生一味进行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不利于思维发散、能力拓展,最终导致德育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如果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不能结合德育大方向进行指导,而是出现极端教学情况,就会造成学生德育品质低下、个人魅力不足,不利于学生良性发展。

3“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3.1组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教育主题的深刻共鸣和意义,有助于小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自主践行核心价值观。在组织德育主题活动时,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规划和优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挖掘德育活动的价值。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在活动中的互动形式,让小学生真正参与到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避免主题活动的形式化问题。在小学阶段,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的美德文化,使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观念。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目标组织活动,如“学习传统美德,争做优秀少年”的活动,在校园内粘贴有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海报,如孔融让梨、岳飞刺字等,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在无形之中向学生渗透传统美德,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灌输道德价值观意味着通过积极的教育来激励、引导、塑造和教育人们。教师应该把这看作是自己的主要任务,但由于受功利社会的影响,一些教师只注重成绩,上课时更多地讲解解决问题和评估,而不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来解决,他们应该摒弃功利思想,把学生放在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学生成长为基础,优化学生的公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注重学科渗透,丰富德育落实的路径

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可靠的接班人,为此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开展,做到以德育为先导,加大对德育的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德育要与小学不同的学科进行融合,让德育走进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还能促进德育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首先要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将其作为小学德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充分发挥课堂作用。其次要在各个学科中做好渗透工作,各位教师要挖掘学科中存在的德育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素材,创设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3.3优化德育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生活条件优渥,很难体验到身体上、精神上的磨炼,这可能会使小学生养成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行。小学生长期处在“被宠溺”的环境中,不能感受生活的艰辛、劳动的艰苦,难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培养良好品德素养,教师要通过优化德育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使小学生在德育教学理念下,提升责任担当能力。同时,教师要结合“双减”教学背景,全面激发学生实践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配合教师完成课程探究活动,深度探索小学德育教学的魅力。在“双减”政策主导下,教师要充分重视日常德育教学环境创设工作,根据学生班级表现,以及家庭表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德育思想。例如,在班级环境构建过程中,教师以“爱护卫生,人人有责”为主题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鼓励和敦促小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保持班级卫生清洁,让小学生认识到班级环境要靠大家的努力,使学生在保护环境、热爱卫生的班级事务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突破口,以实际行动践行“爱护卫生,人人有责”的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时期开展德育,能够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德育基础,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丰富德育的途径,注重课堂教学的渗透,在不同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此提升小学德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辉.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的有效途径[J].文教资料,2019(03):184-185.

[2]宋玉玲.探究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山西青年,2019(02):269.

[3]吴婉玲.浅析加强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8(12):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