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生长,创新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思维生长,创新教学

张愉琴

义乌市黎明湖小学

摘要教学是教师思维方式指导下的行动结果,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聚焦不同的思维方式,以课堂为阵地,突出审美体验,把丰富音乐情感与发展多元文化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又要以音乐为本位,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能力。笔者根据理论学习、观察与实践总结,关注多种思维创新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全面立体发展。本文在音乐情感与文化和音乐素养与能力两个层面,聚焦如何运用两种思维方式,选取两个经典课例进行详细论述,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思维方式;音乐教学;素养;创新

音乐教学,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审美教育。音乐教学是艺术与技术、审美与情感相融合的艺术实践活动。音乐教师,要以课堂为阵地,把音乐情感与文化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得到审美体验;同时又要以音乐为本位,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能力。教学是通过思维呈现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聚焦思维方式,突出音乐审美,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与文化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渗透和文化内涵,对音乐的感悟、表现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教学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一)立足形象思维,突出审美体验,追求学生情感共鸣

形象这一概念,总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形象思维,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不断过渡。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产生共鸣,将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演化为一种自觉审美的过程,将音乐审美的因素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样的教学能极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最终促进情感发展。

在设计歌唱课《小螺号》时,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形象和思维,我的教学理念为:“以兴趣为线索贯穿课堂,音乐学习生活化,技能学习兴趣化,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在兴趣中共情共鸣,从而实现审美与情感体验。”学生在一堂课的学习中,始终兴趣盎然,在学习过程中,教学过程就是情感发展的过程,一种自觉审美发展的过程。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八册《小螺号》

教学对象:四年级

课型:突出情感体验的歌唱课

教学目标:

1、在系列演唱及音乐实践活动,能感受到海边孩子的快乐生活。

2、能带着活泼和悠远的情绪演唱改编后的《小螺号》,掌握滑音与波音并

准确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

改编后的合唱版《小螺号》。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装饰音的学习。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想象海之景

(1)兴趣揭题,想象海景——语言 (背景伴奏)。

(2)语言描述,感受海景——图画 (直观感受)。

(3)海上游戏,感受悠远——回声(实践参与)。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视觉——简笔画,感受美丽的海景)。

2、兴趣引领,聆听海之声

(1)模拟海之声——海鸥、海浪、汽笛声……

(2)多声部声势律动。

(3)欢快的小螺号声。

(设计意图:在兴趣中模拟各种海的声音,创设课堂情境,同时为歌曲学习创设出意境,为表现歌曲服务)。

3、兴趣深入,演唱海之歌

(1)聆听范唱,感受情绪——感受欢快、悠远,体验快乐。

(2)简介歌曲,分段学唱——乐段对比、节奏的紧凑与宽松。

(3)教师范唱,对比教学——学习装饰音(滑音、波音)。

(4)查漏补缺,巩固练唱——提高音乐技能技巧。

(5)二度创作,感受差异——加入改编的二声部及回声。

(6)改编演唱,强化歌曲——利用意境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运用歌曲本身的特点,运用最有效的对比教学、循序渐进的学习歌曲,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并在意境中表现歌曲)。

3、兴趣拓展,欣赏海之舞

(1)舞蹈欣赏、拓宽视野。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兴趣延伸,使音乐学习系统化)。

二、聚焦思维方式,强调音乐本位,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与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课程中核心素养与能力的教学,诸如基本概念、音准、节奏、音色、旋律等都是通过聆听、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得以实施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不同的听觉体验和实践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聚焦不同的思维方式,强调音乐本位,创新音乐教学,通过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与相关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与能力。

(一)运用逻辑思维,总结提升,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二)建立立体思维,整体把控,提升学生多声部音乐核心能力。

音乐新课标2011版明确指出:“要更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积累合唱经验,培养合作能力”。多声部的合唱教学不但要求老师具有立体思维,更能够借助该思维指导下的通过多声部合唱教学发展学生立体思维,用音乐的思维发展诸如音准、音色、节奏、和声、旋律等诸多音乐核心能力。

《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时,利用自己的多声部立体思维优势设计教学。在“热身活动、探索活动、学唱改编、交流提升”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品位音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律动、手势、声势等,充分感知歌曲的风格特点,一堂课下来,学生指挥,学生伴奏,一个普通班的学生,音准、音色、音乐相关文化等都得以高度发展,孩子们完美的表现了三声部歌曲。

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内容:改编后的四声部合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课型:多声部合唱教学。

教学目标:

1.能用甜美的声音演唱《真善美的小世界》,在音乐中感受美好。

2.能在实践中认识并运用反复记号D.C,对比不同情绪的演唱要求。

3.能运用手势、声势、律动、音乐活动等方式自主探究旋律、节奏等特点;能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演唱中声音的对比、声部的和谐统一

教学难点:

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合唱综合表现。

教学准备: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片段。

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感受音乐

(1)听音乐进教室(律动感受)。

(2)热身活动(活泼、抒情、摇摆)

教师钢琴伴奏,三种音乐形象,学生用动作表现。

2、探索活动,体验音乐

(1)练音准;标准音、单音、三度音程、纵向和弦——手势听唱旋律。

(2)求声音;歌唱声音指导(提示气息、共鸣、提示唱法)。

(3)变节奏;a摇摆感、b活力感(加入声势、提示音色、唱法)。

(4)玩合作;二声部歌唱基础上尝试三声部歌唱。

3、学唱改编,表现音乐

(1)感知旋律,思考乐段、乐句、唱法及情绪对比。

(2)歌曲简介,提示演唱顺序及技巧。

(3)分组自学,实践反馈,多声部声势律动。

(4)完整演唱,初步表现。生指挥、生伴奏,全体合唱。

(5)改编演唱,对比变化。提升三声部演唱,叠加声势律动,提升音乐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上的表现看似是一种教学的呈现方式,实则是日常思维定势下的下意识展示。采取何种态度面对课堂教学意境,如何在教学中呈现对教材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设计教学,正是最终打动学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达成目标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思维角度的完善必定会不断创新音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当时刻适应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不断地在音乐教学中突破思维方式,找寻适合音乐教学的更多新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最终丰富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素养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