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赛艇的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论赛艇的技术

张军,张运兵

河北省廊坊市体育运动学校   邮编:065000

赛艇技术是人、船、浆的结合,比赛训练中借助船、浆,利用水的浮力在水面竞速。赛艇的桨叶划水使船产生前进动力,由于桨叶是周期性地在水下和空中交替,其作用力是间断的,从桨叶入水至拉浆完毕拉浆部分,即前进动力”;而桨叶出水后在空气运行直至再入水即回浆至入水阶段推浆,即消极力量

赛艇技术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前进动力尽可能地减小消极力量从力学和效益的角度权衡分析,赛艇技术的核心是追求船速快而速度变化较小。也就是说在每个划桨周期中,船的最大瞬间速度和最小瞬间速度都较接近于平均船速。最大限度地发展和获得前进动力是赛艇技术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1.划桨幅度

划桨幅度称为有效用力的划桨角度。划水角的概念是这样的以浆杆、浆柄和艇体呈垂直时为零度、分成前划角和后划角,优秀桨手双桨前划角约70°,后划角35°,单桨则前划角为60°,后划角30°。据科研工作者测定,优秀运动员划桨所做的功,前划角占80%左右。所以达到和保持较大的划水幅度,并且解决好前划角充分匀加速用力的技术,是获得效果得到较大前进动力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人体解剖学角度来说,入水拉浆的“前划角”阶段,是充分发挥腿部、躯干和臂的配合反刀的最优位置,所以必须在此有利于位置充分发挥腿、躯干和臂三部分肌群的配合用力,以获得最大的前进动力。这是当前世界优秀选手和艇队普遍手用的技术特点之一。

略小的划桨角度范围,以高频率划桨效率会更高。这里要考虑每一浆都有一个负作用力和高浆频对心脏增大负担量的问题。现在的技术风格模式以原东德技的技术风格为标准。这是解剖学和生理学之间如何取得最佳结合的平衡问题,但从角度和浆的效益考虑,浆的入水接发力都应该做到轻快有弹性的连贯,而千万不能够“猛”。应在于速度让浆落下去的刹那,使脚腿在“屈”的状态下接上去获得辣酱用力的支点,此时感到浆与水的连接后,才能稳定的匀加速拉浆用力。

2.正确充分地发挥腿、躯干、臂部三大肌群配合用力的效果,获得最大的前进动力

人体最大有力的肌群是腿部,其次为躯干、腰部、臂部较弱。正确的拉浆用力方法是桨叶完全入水瞬间,从脚对脚蹬架加压起,腿先发力,此时腰部和臂部作静力对抗支撑,腿、脚之力和身体重量惯性,通过肩、背、手臂而传递的桨叶。此后的具体配合用力是这样的腿的匀速瞪约至滑轨的一半时,腰躯结合积极打开腰关节肩和上体积极朝艇首方向运动,这时腿部继续加速瞪伸。拉至浆柄艇体接近垂直时,臂部才积极地屈臂用力,并保持牵拉高度至后转换,再按浆出水。臂部参与拉浆用力的特点是控制力的方向和路线,力量虽比腿和躯干小,速度却很快而且灵活。

船速效应变化是检验划桨效果的客观依据,科研工作者用高速摄影,像解析描绘拉浆速度拉浆时船速变化的曲线,而装在浆拴上力的变化感应器,可以帮我们了解不同的拉浆用力方法曲线,以及他们和船速的变化的对应关系。综合起来大致有三种拉浆用力类型。

第一种桨叶入水开始拉浆即发挥最大力量,力在前划角40度之前即达最高峰,而后明显下降。

第二种桨叶入水后拉浆力的曲线平稳地上升,前划角20°-30°时达到高峰并较平稳保持到后划角,力的曲线呈平稳的半圆弧。

第三种桨叶入水后拉浆一般用力,待拉至近零度角时才最大用力。其力的曲线是后角突然升高达最高峰,接着急剧下降。

优秀的桨手和艇队,其拉浆用力的曲线均接近于第二种用力方法所描述的曲线,是我们最大前进动力因而也应该有所提倡。从流体力学来看,这种用力形式有利于发挥划桨力量,其每浆周期瞬间船速变化最高速与最低速较为接近于船的平均速度。在减少阻力和“节能”也就具有较大优势。这种用力方式其实是反映了一种很完美的划桨技术,其动作特点是一个划桨周期和整个动作循环,显得动作连贯流畅,节奏鲜明,在拉浆和回浆之间没有突然转换和制动,而是前后转换自然流畅,桨手和船桨在运动中完美地结合。同时表明拉浆时身体主要三大肌群的协调和桨叶对水保持稳定地用力的特点。而第一种和第二种用力方式,在技术动作上往往显得不连贯,船速变化较大,其船速最大差一周期瞬间最大速度和最低速度之差也较前者为大,因而增加了阻力,于船速不利。

3.保持桨叶合理的划水深度

桨叶在水中的合理深度,是保证拉浆时桨叶在水中的牢固支点,有效发挥划水作用,对船产生前进动力的前提条件。有了桨叶合理的划水深度,上述第一划水角、幅度和第二三大肌群协调用力条件有实际意义。

赛艇桨叶的划水深度是由桨叶对水的前倾角度和拉浆用力的路线以及出水技术的正确与否三大主要因素构成的。要解决桨叶划水的合理深度,首先要把船、浆调好、调好船、浆是保证技术的前提条件,对教练员来说是一门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我国一般少人艇采用入水4°,出水3°的规格,其方法是让浆栓轴外倾1°。拉浆路线和入、出水技术紧密相连直接相关。我们可以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桨叶划水深度是否合理,并在训练实践中加以改进。

先深后浅是桨手划桨最常见的通病,其表现形式为桨叶入水深,后半步浅。从桨叶在水中的状况看,入水时没过浆颈接拉浆有停顿现象桨叶出水距水面较低是拉、转出水的,水花是散的未形成好的水堆”。从浆柄运行路线和速度看,入水浆柄过高,拉浆后半部无法保持高度而被迫向腹部拉下,也就不能做出拉、按、转连接的后转换动作,浆柄后部的速度由于失去水中支点而显得较快。

合理的桨叶深度水面的特点入水桨叶完全没入水中,蹬拉及时连接使平滑的水堆盖住桨叶,水从上浆杆30--40厘米。按之前水仍在颈部分。柄运行--从桨叶入水拉浆起至出水前,柄速度是匀速的,只是在桨叶按出水回之初,柄速度才加快。桨叶出水有一个桨叶的垂直高度。

小结综上所述,赛艇技术对比赛训练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赛艇技术的领域的不断探索、创新是我们教练员的永恒的主题,永远不会止息。我们只要肯学习、善钻研、会总结、多交流、不断地实践、探索、理解掌握先进的赛艇技术,就一定能把我国的赛艇运动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