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解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生成性解题

陈慧

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210038

案例背景

    “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因此,“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是一种提升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或则新的想法,我们或是“顺水推舟”,或是加以引导,激发思维的火花。生成性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它的高效不在题目的数量上,而在题目的质量上。题目的质量在思维的来龙去脉,在探寻问题的本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其中,乐于参与其中,把课堂的生成转变成课堂的创造。生成性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得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己要想成为创造型的教师,才有可能把传统课堂上成生成性课堂,在课堂上才可以和学生一起创造。最理想化的状态,我们的课堂已不再是单纯的“课堂”,它更像是一个团队,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团队。

【案例描述】

上午第三节课,我和往常一样走进了高一(4)班的教室。我们先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数列求通项公式的两种方法:叠加法、叠乘法。然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数列满足:,求通项公式,给大家三分钟的思考时间。我把学生甲的计算过程投影在大屏幕上,孩子们发现他用的方法是上节课学习的叠加法,但是中间一些项消不掉。我问:为什么上节课学习的叠加法可以消掉中间的项,而这一次却消不掉呢?学生乙说:因为前的系数里有2。我继续引导,如果这个递推关系式中没有3(我用手盖住了关系式中的3),会不会求?大家回答:会,是等比数列。现在问题可能出现在3身上,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将3分解构造一个新的等比数列呢?两分钟的思考时间。学生丙得出了:。大家发现是以4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此学生并没有说清楚他是如何将式拆分成式的,于是我介绍了引进参数的方法,反解出参数。之后我们又练习了一道类似的题目。

接下来,我提出了新问题:数列满足:,求通项公式。学生丁仿造式的方法:令,反解出。她的具体过程如下:

你们觉得她写的对吗?刘晓文说:不对,因为分子和分母不是同一个数列的前后两项。这个时候我本来想继续引导:式和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如何将式转化为式来求呢?学生戊突然站起来说:自己有新的想法。当时我在迅速的思考着是让他先坐下来,等我们探讨完才让他讲讲自己的想法,还是这个时候就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呢?我本着生成性课堂的原则,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让他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我也是仿造的方法,式是将3拆开了,而我把拆开。听到这里,我把他写的过程进行投影:

大家觉得他写得对不对?此时零零散散的响起了掌声,我又请学生丁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他的想法,他说:刚刚学生丙的新数列不能构成同一个数列的前后两项,而我这样就可以构成新数列的前后两项,转化成等比数列来求。这时候,我带头鼓掌,大家跟着鼓掌……

【案例反思

1.关于高效课堂的思考

裴光亚在《关于“高效课堂”的思考》中指出:关于高效课堂的所谓研究,人们无不强调“效率”、“落实”、与“可测”。效率,不论对“效”如何定义,都是高效课堂论者无法绕开的。落实,也是高效课堂论者所强调的,而且演绎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可测,无疑是高效课堂论者的必然逻辑。事实上,低层次的目标也许可以测量,高层次的目标如何测量?想象力,创造意识等就不可测量,甚至不可识别。至于情感领域更是如此。我们的课堂难道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使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还是为了自己获得教学成绩?“高效”与“高分”之间是否一个是因一个是果呢?那么“高效”与高考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之间是否也有这样的因果关系呢?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是功利化的培养解题能手,还是为高校输入更优秀的人才?或则我们如果不功利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一些学生连进入大学的机会都没有?理论中,这些问题似乎并不矛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问题确确实实的困扰着我们。我们该如何上课,是按部就班,还是力求生成、创造?到底学生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2.让更多学生参与生成性课堂

我们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生成性课堂?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如何有效的生成?在实际的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往往只满足知道结果,其中精彩的生成过程,并没有引起重视,这好比是买椟还珠。在维持纪律的基础上,用精炼的语言使课堂生成更精彩;风趣幽默的表达,体现数学的趣味性;与学生不时的眼神交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这是从教师自身角度的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明白生成的重要性,而不仅仅只看到结果。在生成的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研究能力的加强又反过来有助于课堂的生成;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课堂的生成也不断的完善。对于一些没有主动参与探索中的学生,我们通过问题的方式提醒他(她),鼓励他(她)参与其中,逐渐体会探索的乐趣。在课堂上,学生听课的状态是能形成“场”的,有时候“场”弱,有时候“场”强,我们在教学中也是可以感受到这种“场”的。用一连串的问题,使生成性课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课上的不知不觉,学生的注意力也在不知不觉的集中,用集中的“场”吸引更多学生的“场”。

3.生成性课堂需要教师的终身学习

生成性课堂要求教师本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是无法巧妙解决课堂中生成的问题的,最多也就是依葫芦画瓢。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这样才能使自身的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也不断提高。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师自身的素养提高,有助于课堂更好的生成,并且还可以在生成中和学生一起创造,这是教与学的真正乐趣。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学习,可以辅助课堂的生成,辅助学生的理解;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生成,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富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