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能力建设途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机械制造工艺能力建设途径探析

张政迪

哈尔滨东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是我国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企业工艺文件设计与应用水平体现了企业工艺能力的高低、实力与文化。从工艺设计与工艺管理两方面阐述了工艺能力建设的内容,工艺技术人员的知识架构与专业素养是设计工艺文件质量的基础保障,规范、高效的工艺管理模式为实施的途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工艺基础能力的建设与提升有助于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探析

引言

在经济和科技的双重影响下,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使得机械制造的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推进了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机械制造企业将提高机械产品质量作为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手段。这需要提高合理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的水平,降低机械产品出现的尺寸、规格偏差,提高机械产品的达标率。

1机械制造加工工艺的内涵

机械制造是指对半成品或原材料进行加工、组合的过程。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机械设计及产品加工的相关要求,做好材料购买、运输、存储等工作,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在加工过程中进行科学调试,制造出合格的产品,确保机械零件的性。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机械制造能够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例如CAD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让机械制造按照既定模式实现大规模量产。

2机械制造工艺环节的各项基础设计知识分析

2.1 加工精准度分析

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制造加工环节的精准度是其中一项重点,不仅能合理提高加工质量,还能确保加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讲,就加工制造方式角度而言,在表面、质量、位置、形状、尺寸等诸多层面,需要划分不同的类别,对精准度实行合理管控。对精准度实行有效管控,是强化机械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的主要方式,需要多个环节共同协同才能达到目标。自动形成法、固定标准刀具法、基本试切法是应用最为常见的几种方法。与获得尺寸精准度之间拥有相对较大的差异性,展成法、成型法、轨迹法是较为基础的方法,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其予以完善和优化。

2.2 机械制造零件的定位

机械制造环节零件的定位,有助于更好地达到零部件的制造质量要求,零件在定位期间应用的方式种类相对有很多,需要按照具体状况选择最为合理的定位方式,对零部件实行加工制造,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机械装备自身的质量。定位的标准度高低,对于定位工作安排拥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可以选择最为合理的定位标准,来强化机械设备的工作质量。就细节角度来讲,作业人员需要对比例做好研究操作,通过各项实践调查及理论知识的研究操作,科学合理地提升设备在安装环节的工作质量。应用场合不同设备的操作标准也不同,技术标准是伴随实际要求的提升,从而产生变化的一种主要标准内容,对于安装标准、包装标准的具体实施来讲,拥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2.3 零部件的装夹操作分析

零部件在生产制造之前,需要先将工件放在床、夹具的精准区域内部,此项流程就是对位置进行固定,同时保证位置的精准性,并应用零件夹具对其实行紧固操作,此项程序叫作夹紧,将上述两个流程实现有效综合简称为装夹。机器生产制造环节的零部件装夹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对于零件产品的质量会起到极大的影响,同时对商品的安全制造成本、生产速度等也会起到直接影响。正常状况下,在机器生产技术中应用最为常见的零件装夹模式,主要包含夹具装夹、划线找正式装夹、直接找正式装夹等。

3加强工艺管理能力建设

3.1设计管理

3.1.1工艺性审查产品

工艺性审查主要包括结构性审查与技术要点审查,针对材料的热处理性能指标、焊接件的强度与变形、坯件的种类、精度的可行性、涂覆要求的适宜性、装配的合理性、原材料与外购件的规格型号等提出工艺性的意见并形成审查报告,反馈至设计部门,要求设计人员对工程资料整改,减少或避免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设计问题。

3.1.2工艺总方案

产品工艺总方案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生产能力,提出技术准备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设计工艺规程和制定工艺技术措施计划的依据。方案应具有全面性与可操作性,需对原材料、工艺文件、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关重件的加工难点与工艺措施等做精细化与精准化的分析与规划,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应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安全操作、保护环境以及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制订和设计。工艺方案一般在工程研制开始时,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后,进行工艺文件设计前进行。

3.1.3工艺设计

工艺规程为工艺的核心技术文件,根据工路线的规定,结合生产条件,以文件或附图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制造产品或零(部、组)件的工艺过程、操作方法以及工艺参数等,覆盖了设计与制造的信息,而其他文件为指导性与辅助性资料。机加、热处理、铸造、锻造、焊接、冲压、表面处理、非金属、装配、涂漆等专业均需设计工艺规程,根据需要可设计与工艺规程关联的作业指导书、工艺验收规范及工艺守则等文件。为保证工艺规程的设计质量与工作效率,优化设计人员资源的配置,使人尽其才,需规范设计工艺规程的程序并制定设计、审核工艺规程的职责,其他工艺文件参照此执行。设计工艺规程的程序:一是消化产品设计资料及采用的技术标准,明确产品设计要求,并熟悉设计工艺规程所需的各种资料。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生产纲领、生产条件等,优选并确定工艺方案。二是选择确定原材料的规格或毛坯的类型和制造方法。三是确定工艺流程,划分工序,根据需要绘制相应的工艺略图,并确定工序内容和工步内容,特别是关重工序、特殊工艺过程和数控加工工序的内容和要求,确定协作工序内容和要求。四是选择或计算有关工艺参数;确定工序设备、相应的工艺装备及辅助材料。五是确定检验内容、方法、时机和频次,确定检测设备和装置。

3.2现场管理

工艺文件生产现场实施是工艺工作的落脚点,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加强生产现场工艺管理,对工艺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过程管控与技术指导,现场解决问题,记录工艺验证情况,并对工艺文件存在的问题或需完善的内容及时修正。当产品技术状态发生更改、工艺文件与生产条件不符、工艺改进或优化、“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文字勘误等情况时,工艺人员需及时下发变更通知书或临时脱离工艺规程核定书,内容应包含更新的内容、原因和管控范围,根据变更的类型和级别对变更实施审批管理,切忌由一个人单独进行,避免潜在问题未识别到位,埋下潜在的质量隐患。在执行变更时应对生产现场与档案工艺文件同时进行更新,确保信息资料与现场一致,变更主体部门在变更完成后要对变更进行闭环管理,将文件存档管理。

结束语

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生产设备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机械制造业需与时俱进,加强工艺设计与工艺管理基础建设,实现工艺与数字化、网络化现代管理理念的融合及方式的对接,实现工艺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协调同步发展。由于不同企业的工艺管理方式和管理侧重点存在一定差异,工艺管理需要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艺管理导则:GB/T24737.1—2012[S].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12.

[2]奚道云.机械制造工艺管理标准及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3]郑修本.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李旦.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