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

李相波

身份证号:210283198906307816

摘要:为确保建筑工程边坡支护施工质量得到良好提升,本文对影响边坡支护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例如自然影响因素、人为影响因素等,提出边坡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取得比较好的施工效果,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字:建筑工程;工程施工;边坡支护技术

1边坡支护技术常见类型

1.1护坡桩支护技术

对于建筑支护结构,为增强其安全性,大部分施工单位都会在山地高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首先应用护坡桩技术。当使用该技术进行施工时,各环节都会直接影响支护体系,决定其是否安全稳定。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方案与流程,实际执行方案前需要经过责任工程师批准。在施工中使用护坡桩技术时可充分发挥其优势,比如支护结构强度大、实用性突出等,所以在开展山地高大边坡支护施工时该技术的利用率较高,改进完善支护结构,大大提高其稳定性与安全性。

1.2锚杆边坡支护技术

在基坑开挖环节,通过使用锚杆提高稳固性,当开展基坑施工时将锚杆一端插入岩土中,在与另一侧边坡支护体系相连时停止插入,基于此对锚杆施加一定预应力。结束构建锚杆边坡支护结构之后,由于基坑承受着诸多外力的共同作用,比如推力、拉力等,该结构能够有效调动存储能量,充分抵抗外力,增强基坑牢固性。锚杆边坡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部分情况下结合其他边坡支护结构使用,诸多边坡支护结构相辅相成,进一步增强基坑稳定性,不过需要注意,地质条件对该技术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有机地质,无法使用锚杆边坡支护技术。

1.3地下连续墙技术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技术属于相对先进的技术,可将该技术的使用划分为两部分。首先,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明确地表位置以及工程边界范围,并且沿着所确定的边界利用挖掘技术及相关设备做好沟槽挖掘作业。然后,针对沟槽附近位置,全面清理碎屑、泥渣等杂物,结束清理作业之后在沟槽中正确加入提前准备好的混凝土,在确保上述操作都不存在差错的基础上构建起地下连续墙结构。针对具备原有土质特征且已经建成的管道线路,该结构在保证不产生影响的条件下,增强建筑物稳定性。除此之外,通过利用地下连续墙技术能够有效处理施工环节的下管道问题,尤其是普遍应用于地质相对复杂的地域中,可以降低消耗成本,更大限度获取商业利益。

1.4逆作拱墙技术

在利用逆作拱墙技术时一定要以图纸与实际施工情况为依据,就该技术支护原理而言,主要是墙体压实力,正因如此正式开展施工之前,相关人员一定要全面细致实地勘察基坑附近地质情况与荷载分布,将应力分析计算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开展设计施工。除此之外,在拱墙设计环节一般是建立拱墙,结合拱形力学特征实现基坑土压力向墙体压实力的转变。通常情况下,此类拱墙能够采取两种方式开展施工,一种是局部封堵,另一种是全局封堵。当选择类型时一定要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及图纸准确识别。

1.5土钉墙支护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的边坡,通过利用土钉墙支护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其稳定性。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此类支护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充分应用基坑附近土地力学强度,以此让土体荷载转化成支护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土钉墙支护技术指的是在基坑开挖环节,应在坡面上设置钢筋网,采取喷射混凝土这一方式有机结合钢筋网和混凝土,以此建立起钢筋混凝土面板。此类面板可以有力抵挡土层压力,进一步构建起稳定性较强的支护结构。该结构在完成降水处理后能够大大增强自身稳定性,同时能够适应各种地区的环境。对于淤泥土质若没有做好降水处理,既不能保证土质稳定性,也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当开展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开挖深度,与土钉层整体深度相比,不得超过其0.5 m。在将土钉送入土层时应安装相应支架,只有送入深度达到95%才能够实施注浆作业。该注浆方式可以和土钉添加良好配合,以此取得更好土钉支护效果。

2建筑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

2.1编制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方案

在编制建筑工程施工边坡支护方案时,需要让专业设计人员负责设计编制。结束支护方案编制之后,同样需要由具备大量经验的专业人员核对,确保设计出的各个环节都最为契合现场实际情况,并且为施工人员进行作业提供帮助,实现其技术水平最大化。在实际开展设计分析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全面实地勘察基坑具体状况,主要涉及地质特征、地理位置等,与此同时需要借鉴以往类似建筑工程,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边坡支护技术利用率。比如,在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使用了土钉支护技术,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基坑缺乏放坡条件,附近没有重要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并且地下水位没有超过开挖面。无论是施工条件还是地质水文都存在一定差异,对此只有选取合适的边坡支护技术才能够取得最佳效果。此外,当实施基坑开挖作业时,如果开挖距离大于支护边缘8 m,一定要采取分段开挖方式,该方式的开挖长度应控制在25 m,通过使用该方式进行施工,可以实现边坡支护体系稳定性最大化。

2.2做好边坡支护施工的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基坑开挖往往产生极大影响,原因是基坑开挖不仅属于施工基础阶段,还是确保投入使用后结构稳定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当实际开展基坑开挖作业时,施工人员一定要认真细致勘察基坑附近地质结构,保证土层结构可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在基坑开挖后期往往会出现土层形变、位移的情况,以此提高施工环节出现问题的概率。所以,当实施开挖时一定要以施工图纸要求为依据,将边坡支护作业落到实处。同时在机械开挖期间一定要安排第三方监督人员,确保施工人员的施工严格遵守图纸与技术要求,避免违规操作情况出现。对于开挖施工顺序,需要让工程管理者合理设计施工环节,确保各个环节顺畅连接,在有效完成上个环节每道工序的施工后才能够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此方可避免各工序相互干扰。在进行基坑开挖时,通常会在开槽作业结束之后第一时间施工,进一步完成基础支撑。该操作能够取得良好支撑效果,并且符合一般施工原则。多数情况下开挖距离达到4.0 m时,应当采用分段法实施基坑开挖作业。之所以进行分段开挖,主要目的是确保在该深度条件下可以实现基础稳定性最大化,另外还可以提高人工作业效率。

2.3了解建筑基坑施工的整体结构

对于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在施工人员明确掌握其整体结构之后能够发挥重要影响。若施工人员尚未准确清晰认知施工整体,只是一味注重细枝末节,在这些位置使用施工技术,将无法取得最大整体宏观效果。与此同时会影响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导致施工人员难以密切联系管理人员,两者无法协同配合。因此对管理人员提出相应要求,应当为施工人员详细讲解预期可能的工程成果与各施工阶段与工程整体施工的联系以及产生的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以及广大施工人员掌握该方面内容之后,方可更加高效地利用边坡支护技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2.4监测施工场地的地质稳定程度

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确保地质结构安全最为关键。在此期间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让他们运用专业仪器更加精准地检测土质,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剔除,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完工。在土层结构具有较强稳定性的条件下,可以避免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环节引发地表坍塌现象。通过合理有效利用地质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土质结构动态,然后为相关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及时传递土质结构动态信息并送至其仪器中。那么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需要认真细致分析,以此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时,一定要实地勘测复杂性较强的地质环境。当实际进行勘测的时候需要安排专业勘测人员,使其运用专业仪器精准勘测现场情况。在此期间一定要做好记录,为管理团队和施工团队提供相应文档,为接下来的资料整理提供便利。对于建筑工程边坡支护施工,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应该是由专业监测人员运用监测仪器,监督施工人员施工,从而取得良好监测效果。比如正式开展施工之前,应当结合建筑工程规模与重要程度合理安排监督管理人员。实施挖掘作业之前一定要科学合理编制基坑支护监管方案,由此让监督管理人员更加高效地遵照流程实施监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要点,进一步明确施工注意事项,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建筑项目边坡支护施工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各类施工材料的浪费,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帮助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捷.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21(07):185-186.

[2]尤金龙.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J].黑龙江科学,2020,11(0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