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以问促学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小学数学课堂以问促学的实践

周凡娟 ,冯先建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重庆 408400

摘要: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期间,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往往并未有效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其造成了数学教学工作落实效果相对较差,难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优化。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在教育改革工作的领导下,教育工作者结合素质教育思想对于如何开展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了解读,其有效促进了数学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问促学;实践

引言

以问促学属于较为新颖的授课理念之一,其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通过设计规划方式为学生提供与知识点有关的探索问题,使他们能够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点应用方法,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完整印象,最终达到理想教学目标。

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利用以问促学的优势

1.1多元性优势

小学数学课堂需要维持基础的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应用方法,并建立初级数学认知体系。为实现有效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可靠的授课方案,并将其融入到课堂环境中,使数学授课流程能够得到充分支持,从根源层面提高教学效率。与其他教学方案相对比,问题导学具有明显的多元化优势。其能够利用丰富的问题信息,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知识点内涵与应用方式,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传统教学课堂包含的信息相对单一,同时趣味性较差,不容易吸引小学生注意力。而问题导学策略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可以利用多元化信息吸引学生探究,并通过课堂氛围创设与融合教学方式,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得到拓展,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为小学数学授课质量的增强提供重要助力。

1.2拓展性优势

问题导学教学策略与其他方案相对比,具有较为明显的拓展性优势。数学属于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授课学科,通过积极开展教学课程,能够使学生养成初级数学思维,让他们能够从数学角度看待生活问题,进而达到核心素养培育与新课程标准教学效果。但是,传统授课方式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在内容与引导层面执行不到位,导致教师与学生仅能在固定知识范围内进行教学与学习。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为后续应试做好准备,但却容易导致学生拓展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不利于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通过采用问题导学策略进行授课,能够帮助学生探索拓展内容,使他们逐层分析问题背后包含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鼓励他们在遇到未知问题时积极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继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

2小学数学课堂以问导学的实践策略

2.1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设计问题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法意义重大,可以丰富数学教学资源,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气氛。如今,每个学生都要成为学习和生活的“观察家”,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导入,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例如,学习“小数基础知识”课程时,因学生已学会整数,因此在本课程中,教师即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演示小数含义、大小和加减规律等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学习情景,即一支钢笔1.2元,一支水彩笔3.6元,一个笔记本2.4元,一块橡皮2.4元,晶晶买了两样文具,消费4.8元。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让学生深入思考。一些学生表示:“什么叫1.2元?数字和数字的中间怎么会有一个点?”“4.8元都买了些什么?”“晶晶一共买了几样文具?”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即可逐渐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链中问题的解决能力,进一步夯实数学学习基础。

2.2通过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悬念问题情境的构建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即为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悬念可以是展示矛盾,也可以是出乎意料,让学生的心理更加渴望。巧妙设置悬疑问题能够很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奇妙。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即为“学生考老师”。学生在使用量角器先量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以后,他们就随之向教师提出了问题,即让教师说出三角形的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教师快速说出了答案。这时学生都十分震惊,开始议论“为什么老师会说得这么准”,学习的兴趣也随之兴起,想要掌握这一解答知识方式的奥妙。这种悬念式的问题情境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欲望,并且这种精、巧、奇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小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与困惑,进而想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

2.3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面向智力发展不够成熟的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便可充分发挥故事的功能,可在具体教学期间基于学生熟悉的故事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索的兴趣,在轻松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具有较高趣味性的故事,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深度挖掘知识的积极性。如在讲解《小数乘法》部分内容时,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便可对《西游记》的故事进行改编:如唐僧是企业的老板,三个徒弟是他的下属。水电处收取费用时,向其出示费用清单,上面写水费3.2/吨,该公司共用水4吨。电费0.8元/千瓦时,上月用电量为21千瓦时。此时,唐僧无法计算出应该缴纳的费用,其他三个徒弟也是束手无策。这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其辅助唐僧师徒计算出应缴的费用。上述故事具有较高的亲切性和趣味性,能够主动迎合学生的兴趣倾向,这样学生便可在小组中积极讨论和思考,并进行演算。教师还可同步教学生渗透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下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探索出知识的本质,顺利内化知识内容。

2.4适当融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给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不同的学生由于学习经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导致学习思路存在巨大差异,为此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学生进行问题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探索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并且教师也可以在与各小组交流过程中实现因材施教。在小组之中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帮助其他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都有所增加。但是教师一定要合理的进行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才能既提升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效率,又使得全班学习进度达到一致。

3结语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在出现问题时,对问题的态度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能够满足现在高素质发展的需求。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面对的问题更加多样,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观察,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对问题进行认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品质,磨炼学生的毅力。

参考文献:

[1]吴银英.基于数学本质大问题导学,构建深度学习数学课堂[J].亚太教育,2021,(22)

[2]于霏.以问导学,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