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山州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山州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李鸿飞

(文山州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院  文山市 663099)

摘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区、边境地区、山区、原战区”为一体的自治州。文山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特殊性。本文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内在发展逻辑关系,针对性分析总结文山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文山州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以期为文山州乃至云南省东南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文山州;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近年来,文山州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城乡关系明显改善,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由于文山州发展起步晚,经济底子薄,加之由于文山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文山州以城带乡能力不强,城乡收入差距大等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着文山州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快推进文山州高质量发展,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1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相辅相成的内在发展逻辑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2017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抓手,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2]。可见,通过推进城乡融合,重塑城乡关系,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路径和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从我国社会主义矛盾转变来看,矛盾集中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3]。目前乡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短板,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就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由此可见,只有通过乡村振兴,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因此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全力推进乡村战略实施,推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互促互进。

2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山州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低,以城带乡能力不强

目前文山州城镇化水平较低,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根据《文山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文山州城镇人口130.31万人,乡村人口220万人,人口城镇化率37.2%,分别低于全省和全国城镇化水平26.69个百分点和17.61个百分点。由于文山州城镇化水平不高,加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这影响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

城镇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尽管由于文砚丘平城镇群作为文山州城镇化的核心节点,城镇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强,以城带乡作用较为明显,其城镇周边近郊区,处在城乡分割向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的准备阶段。然而文山州除文山市、砚山县、丘北县外,广南、富宁、麻栗坡、马关、西畴5个县以城带乡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城镇规模小,工业不发达,加之文山州主要为山地地形,居民点空间分布分散,村庄距离城镇较远,受交通条件等限制,不利于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促进城乡融合。

工业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能力有限。工业化作为城镇化的动力和基础,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判断标准,2021年文山州地区生产总值1298亿元,经济增长速度8.1%,人均GDP5541美元,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具体而言,全州现有的工业企业中,能够拉动经济发展的绝大多数是矿业、铝业、电力、食品加工、水泥企业,其他工业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工业产业化经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不够强。

2.2城乡收入差距大,城乡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乡村振兴难度大

文山州乡村经济效益不高,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大。2018年文山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30元,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为3.01:1。文山州城乡收入差距悬殊,不仅是因为城镇化趋势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流失的影响,更与乡村经济发展条件有直接的关系,文山州属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是典型的农业贫困州,石漠化面积大,土地资源紧缺,农业不发达,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发展。加上境内村庄多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受资源条件限制,传统经济转型难度大。显然乡村劳动力的流失,农业发展困难等极大的制约着文山州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城乡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文山州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差距均比较大。多年来,公共服务供给向城镇倾斜,更多投入到中心县城,与县城相比乡村地区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出行等方面仍有比较大的差距。加上文山州地处边疆山区,偏远农村大量存在,乡村在公路、水电、公交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显薄弱。

2.3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面临困境

受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诸多制度安排,如养老、就业、医疗、教育制度等,仍以城乡户籍为界[4]。文山州城市和乡村仍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城乡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不畅,这极大的制约着文山州乡村振兴的步伐,限制了文山州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一是户籍制度改革效果不明显,尽管文山州积极开展户籍改革,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开放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基本实现城镇区零门槛落户制度,但农民同等分享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仍待改善。二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仍待突破,尽管农村土地改革正在加快推进,但实现体制性突破仍需时日。三是城乡金融市场存在藩篱,城乡金融机构分布失衡,农村资金外流较为严重,同时工商资本下乡依然面临着严重束缚。四是产权制度亟待完善。文山州城乡二元结构尚未被根本打破,农村居民的产权进入市场自由交易流转仍有诸多困难。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山州城乡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3.1规划先行,优化城乡空间,促进融合发展

规划一体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先导和前提,要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对全州国土空间的规划引导,加快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一是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新风貌。首先培育壮大文砚丘城镇圈,建设面向北部湾地区的门户城市,引领文山建成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打造文砚平半小时经济圈,推进马麻兴小城镇群、富八小城镇群规划建设,加快文砚同城化规划建设,充分发挥文砚同城建设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带动示范作用。其次要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把县城和小城镇打造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平台,积极培育创建和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再次要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支撑,发挥天保、都龙、田蓬口岸的窗口和门户作用,加快泸丘广富师宗丘北文山马关”“文山天保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文砚同城大道,形成以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互联网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最后要按照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要求,推动城市双修,加强城市设计、城市风貌与特色规划、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实施穿衣戴帽,以文山州独具特色的气候、环境和民族文化为依托,加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文山州城乡文化特色。

二是着力提升村庄规划水平,强化村庄建设管控,促进乡村振兴。要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形成村庄规划示范,通过分类确定村庄的发展类型、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实现村庄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要强化村庄建设管控,从严对村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布局,节约土地空间,引导建设具有文山乡土气息,壮族、苗族、彝族等特色建筑风格的村庄和民居。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守边固边工程,推进快速发展,不片面追求整村划一和城镇化率,扶持边境一线村寨建设具有边疆特色的美丽乡村、边境小康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3.2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中,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山州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必须全力推动文山州四大产业发展,要集中力量打造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以绿色水电铝为支撑的矿电产业、以康养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四大重点产业基地。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典型项目,积极推进文砚同城规划的实施, 推动绿色铝创新产业发展,努力构建产城融合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要加快推进文山州乡村产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引导城市产业、消费、要素向农村流动,推进城乡互动、产城融合。

3.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是文山州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加强文山州城乡交通联系,坚持公交优先,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加快城镇群、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之间的公共交通设施对接,改善城乡公交条件,加大城乡路网密度,提高建设标准,科学规划乡村道路网络,打通城乡断头路,进一步提升乡村交通网络。加强中心镇与高铁站等骨干交通节点的联系,真正让城乡之间的人员、商品流动起来。二是要持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基础设施向乡村地区的投入,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

要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在城乡两个空间内实现基本条件的融合 [5]。目前文山州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差距大,推动文山州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力度,实现统筹城乡发展。要促进包括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下乡,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的无差别化,使改革发展的成果覆盖到城乡每一位居民。一是要加强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与医疗设施的布局,考虑农村地区居住分散的特点,对有条件的村庄实施迁村并点措施,适当集中农村地区人口,加大公共设施的布点密度,营造乡村社区生活圈,充分满足农村地区发展的需要。二是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和优化区域内中小学布局,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要完善公共卫生和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镇医疗体系和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县域新增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镇社区倾斜。四是加强城乡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合理调整和优化区域文化设施,新增文化设施重点向农村和城镇社区倾斜。五是加快城乡居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养老服务业协调发展。

3.4推动城乡生态、文化融合发展

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要加强城乡生态建设。一是加快补上农村环境治理的短板,改变原有以城市为中心的条块分割式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二是不断推进城乡生态建设,营造宜居环境,转变发展方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低碳消费,不断提升人民生活的品质,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文化融合是城乡融合的必然趋势。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核心一环在于实现进城农村人口文化理念的市民化转型,农民市民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重点解决的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城市化和人的现代化问题。文山州城市和乡村由于所处环境各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理念。文山州是多民族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代表,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典型区域,全州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白、蒙古、布依、仡佬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与当地汉族人民世代交好,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形成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共存与融洽发展的格局。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差异,加强沟通,增进文化融合。同时要充分发挥城市文化的示范作用,从城市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成果,建设新农村文化。

3.5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体制机制

当前,城乡要素难以实现双向流动,其最大障碍在于现行体制机制的限制。因此文山州要加快破解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障碍,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具体的户籍制度实施办法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合理确定小城镇的落户条件、要求和标准,为外来人口提供便捷的落户政策。二是加强产权要素的保障,加快促进农村各类资产及资源合理流动;进一步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加快推进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三是激活资本要素。吸收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不断提升农业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健全具有文山州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将金融资源投入到文山州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四是加强人才支撑,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返乡下乡人员的支持力度,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扶持培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业推广技术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助力乡村振兴。

4 结论

目前文山州城乡收差距大、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畅等问题依然突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文山州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要从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内在发展逻辑出发,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具体而言,要通过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提升以城带乡的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减小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体制机制等关键举措,推进文山州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入新时代,勾画新蓝图、谱写新篇章:十九大报告解读[J].科技智囊,2017(12):4-14

[2]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特性,共性与联系[J].刘合光.国家治理.2021-04-25.

[3]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解二元结构难题[N],罗必良.南方日报,2019-12-09.

[4]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制度供给 [J]. 刘守英;熊雪锋.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8,9(04):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