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特色作业设计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小学高年级数学特色作业设计的思考

陈清兰

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中心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最核心的要求是减轻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让学生在学校内完成学习目标,根据个性化发展要求,自主探究、吐故纳新。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诉求。自主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目标,体现出新时代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主题作业是指围绕课本单元知识、思想、方法、技能等方面的作业形式。相较于课后的“题海战术”,特色作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优化设计小学数学主题作业可以让学生的探究意识在作业中得到培养,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提升了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通过主题作业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作业中经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大有益处。以下笔者对如何优化特色作业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特色作业;设计的思考

引言

在“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多元化,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数学课程学习的轻松和愉悦。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通过设计数学特色作业的方式,来展现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保证学生在不断激发创新意识的同时,凸显其在整个数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作业设计的要求

“双减”政策提出的目的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作业负担上,政策详细地解释了当前中小学作业应该怎样设计,作业时间应该怎样分配,作业的内容等应该包含哪些。在时间上,“双减”政策对中小学阶段学生作业完成的时间做了详细的规定,本文围绕小学阶段展开研究,因此在这里只分析“双减”政策规定的小学阶段学生完成作业的具体时间长度。政策规定学校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不留书面作业,针对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书面作业完成的平均时间不超过六十分钟,并在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时长为一小时,要求学生基本上能在课后服务中完成作业。在内容上,”双减”政策也对作业的内容作了一些规定,同样的,本文围绕小学展开研究,因此只分析政策对小学作业内容的要求。“双减”政策要求小学作业设计应多样化,尤其是在课后服务中,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还要求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做到全面发展。

二、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内容不丰富,和生活联系不紧密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可以发现,教师留的作业没有考虑到作业内容的丰富性,很多作业内容与生活的关联不密切。部分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的时候仅仅将课后的习题内容更换题目和数字,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巩固的作用,但是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没有得到培养,并且由于和生活联系不大,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小学学生虽然活泼好动,但是本身的求知欲也很强烈,如果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多联系生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部分教师设计的作业有效性不高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还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作业有效性不高,他们所布置的许多内容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关联度不高,这些作业不仅加大了学生的负担,而且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比如,许多数学教师仍然认为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依靠练习题的积累,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要求学生多练习,通过大量的数学题的练习来提升知识水平并提升数学解题技巧。虽然让学生加强练习是合理的,但是这也与“双减”政策的要求产生了冲突,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教师也没有根据新时期背景下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设计适合他们的作业,无特色的作业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完成兴趣,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三)作业设计缺乏趣味性,层次性不足

布置课后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但是作业内容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层次感。部分小学生虽然会做很多的习题,但是缺乏学习兴趣。比如,对于两位数的加减法,教师布置的内容大多是“11+27=?”“68-20=?”这种类型。丰富题目形式会让小学生更有参与意识,比如“11+?=39”“?-20=48”此外,很多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层次性不足。学生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教师设计的题目如果统一化,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总是提前完成,没有挑战性;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感觉吃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往往会额外进行辅导。同时,如果作业的难度较大,也会让多数学生感到手足无措,影响学习的动力。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特色作业设计策略

(一)操作性作业

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特色作业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特色作业设计中。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设计操作性作业,增强数学课程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灵活运用的基本目的。例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自行车中的数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自行车的结构和组成零件,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对自行车大小齿轮与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理解得更为透彻,而且能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培养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其中包括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很大一部分教师采用题海战术,普遍关注学生是否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缺乏关注,培养思维能力就像纸上谈兵。因此,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要转换教学思路,多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其提升综合能力。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图形的运动(一)》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会为学生展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但是小学生在生活中却难以发现这些形状的存在,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察生活中图形的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去儿童乐园搜集图形的素材,分析哪些图形可以运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旋转木马的转盘是圆形的,方向盘也是可以旋转的圆形;摩天轮有十根长臂,组成了五边形……通过布置生活化作业的方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得到培养,也有利于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建立发散性思维。

(三)设计讨论型作业

学生之间的讨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讨论形式的作业,通过讨论型作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研讨能力,让他们通过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与教师之间的讨论明白一项作业是怎样完成的,明白怎样入手去解决一道数学题。同时,讨论型的作业强调多人一起讨论、一起完成,这就会减少学生个人的任务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因此,教师要充分设计讨论型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服务过程中完成作业,回到家中学生也就不需要再完成作业了。

结束语

一样的作业,不一样的精彩。“双减”背景下的数学特色作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数学思维得到了拓展,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体会到知识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探索世界的欲望。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喜爱数学、享受数学,教师要设计数学特色作业,进一步推动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的良性发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使之愿意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多元化数学特色作业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为后期数学课程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春凤.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特色作业设计点滴谈[J].学苑教育,2020(08):49.

[2]刘洪俊.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特色作业的设计与实践[C]//.2020

[3]陈小松.小学四年级数学特色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5(10):

[4]张维翠.小学数学特色作业设计初探[J].甘肃教育,2020(14):108.

[5]陈亚婷.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特色作业设计点滴谈[J].学周刊,2020(0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