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的问题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的问题及策略

高鸣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华幼儿园仁宝分园 2153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良好和谐安静的环境。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规则意识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时期也属于社会性发展阶段。所以培养幼儿良好规范行为就显得尤为关键。然而在实际生活当中却存在很多问题,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孩子们对其进行学习以及成长发育等方面活动与能力提升目标;甚至还可能会导致一些不正确或错误性行为出现而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园教育中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儿;规则意识;策略

一、引言

规则意识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所形成并自觉遵守或强化某种规范,它包括对人与事物之间关系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幼儿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以及知识经验有限等原因使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规则。因此要想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秩序习惯就需要从小开始教育让其养成一种习惯,让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权利、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来约束别人并以此为标准要求他人,它影响着每个人对他人和集体行为作出判断、评价及调节等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方式与结果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或深刻性的作用力;而规范化教育则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并帮助其形成正确价值观。因此培养规则意识是一项重要课题。

二、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则意识培养的方法单一

幼儿教师大多认为幼儿园小班儿童与中班、大班幼儿在规则意识培养方面存在较大区别,但是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在规则意识培养方面可适用相同的方法。他们认为应由教师制定各项规则,幼儿只需被动地遵守即可。这种观念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动性。忽视了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以及全面性发展观等原则;同时也忽略了幼儿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能力提升、思维活跃程度及兴趣爱好方面存在差异时进行个别化指导等方法来引导孩子们遵守行为准则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还有个别教师只是单纯地对幼儿进行说教,来引导幼儿。事实上,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时可采取多种方法,包括谈话法、游戏法、示范法、个别教育法等,教师应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二)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规则教育

在幼儿园时期,幼儿教师对儿童规则意识进行培养,使其形成完整、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思想根深蒂固以及受历史原因影响等因素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之处导致了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幼儿园乃至整个国家都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与连贯性这一现状出现了严重问题。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性原则与系统性原则等方面来对孩子进行全面规范化指导。因此,要想培养良好的秩序、规范行为习惯就必须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作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并养成正确合理有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同时也能促进孩子社会化能力以及认知结构方面素质等各领域知识水平全面提高

三、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一)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建立常规,树立幼儿规则意识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园中,要重视规则意识教育。让教师和家长都能认识到培养良好秩序行为对孩子发展重要性;同时也要加强常规教学活动与游戏训练活动相结合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学习和练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体育比赛等来强化纪律约束作用以及锻炼习惯养成能力等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是一种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应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幼儿良好秩序意识,培养规则意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建立常规、游戏活动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与引导;利用丰富多彩的户外环境创设情景氛围来促进儿童形成文明行为准则观念;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孩子遵守法律法规能力及自律力等素质水平.从而培养他们自觉遵守规则并能够主动维护社会公德意识,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基础[1]

(二)利用形式多样的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各种规则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通过对游戏活动中不同类型角色的扮演、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幼儿在幼儿园当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各种规则去规范自身行为和发展自己个性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及需要改进之处:例如游戏过程不充分;不能及时有效地向孩子传递正确信息等问题,因此要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来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形成与完善。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研究发现,游戏法是培养幼儿规则行为习惯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幼儿进行各种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育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遵守基本原则以及学习和生活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性等关系使其形成一种自觉主动且能动之以静一致协调发展、共同合作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健康成长为目标的科学化管理制度,并以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2]。比如,每天进餐之前,幼儿都需要洗手,然后等待教师为其一一盛饭。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幼儿就可能到处乱碰、乱抓。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一些手指方面的游戏,比如《我的小小手》《手指变变变》等。幼儿在兴致勃勃游戏的过程中也学会了静静地等待,并自觉按照相应的规则去做。

(三)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帮助幼儿巩固增强已有的规则意识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为幼儿创设各种环境,让规则意识更好的发展。通过对儿童游戏活动进行观察发现:自由性、自主性较强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区域是幼儿所喜欢和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而传统观念下形成的“大块板式”教学方法也使学生无法发挥自身能力去完成一些简单任务或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出现。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以启发引导为主,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新事物,让规则意识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在生活中通过对幼儿进行观察、游戏等来创设各种环境,让他们有一个温馨的氛围;培养良好习惯和规则意识,帮助孩子养成自我约束自己行为的好习惯;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间沟通交流工作并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为家庭教育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

结束语:21世纪的今天,社会各领域都在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也随之普及。幼儿阶段是培养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最重要时期。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在一个充满着自由、开放和冒险精神的时代里。幼儿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更要不断学习并掌握基础知识。因此要使我国幼儿园全面贯彻国家颁布《纲要》精神。本文通过对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当前幼儿规则意识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来解决这些现状的出现这一现象,从而为今后良好秩序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指出目前在幼儿教育中对于规则认识不清晰导致很多孩子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马晓丽.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J].幸福家庭,2021(06):93-94.

[2][1]徐青.重视幼儿规则意识培养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J].贵州教育,2020(1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