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3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商明国 

身份证号:510811198702280617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的高度关注,把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摆在城乡规划的首位,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需要城乡规划在生态文明新的阶段中,要改变观念,根据城市、乡村等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理性的规划,重新定位规划的目标,创新技术。基于此,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论述背景,阐述其视野下的城乡规划现存的问题,并提出转型发展的有关策略,以期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完善与长久发展,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乡规划;转型发展;发展策略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基数越来越大,资源越来越紧缺,区域发展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发展方式,给城市、乡村等建设和生态建设带来了高成本和低质量的问题,给城市及乡村建设和生态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人们必须在城市和乡村的规划中,关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把生态文明、低碳和绿色转型作为推动我国城乡规划化的长远策略。

一、城乡规划中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问题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往往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盲目遵从自然法则,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如,伴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私人汽车,但是,人们仅仅注重了自己的生活方便和精神上的享受,而忽略了私人汽车给生态系统环境带来的危害。而且,近年来,很多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忽视了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正是因为不断加剧的污染水平,导致了北方冬季雾气弥漫,南方雪灾频发,绿地面积锐减,空气质量恶化,全球变暖。

(二)物资欠缺

我国拥有富饶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但是也不能忽略我国拥有十三亿的人口。城市与农村的规划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与水资源的问题。第一,随着城市和农村的大规模开发,大量的耕地被转换为工业或商业用地,造成可利用的耕地资源日益匮乏,而土地问题又是我国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首要考虑的因素。农地向工业用地转化,使我国的土地资源受到极大的损害,使土地问题更加严峻。第二,随着城乡规划的不断开发,大量的地下水开发,被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农用耕地的灌溉,使得水资源被人类肆意的开发利用,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城乡居民生活、生产以及耕地灌溉后的废水、污水等肆意排放,造成河流等水体的污染,致使水质恶化[1]

(三)无目的规划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实施“村社合一”的乡村规划。虽然村庄的融合能够节约用地,将原有的村庄产业转化为农业、商业或劳动产业,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条件,并且能够对村民进行统一的管理。然而,在进行村庄整合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无法保证质量保量且高效的提升整合过程中被拆除的村民土地使用效率,不能对节省下来的土地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生态文明视野下城乡规划转型措施

(一)理念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是指导城镇建设的依据,也是指导城镇建设的方法。在缺乏规范规划的情况下,近代都市的开发将是十分困难的。这对城市的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的优化、对城市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对城市的地形进行变化、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调整、对城市的发展进行调整、对城市的功能进行改进、对高品质的居住环境的创建、对普通的社区能够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对宜居的城市环境进行改进、对地球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略的实际意义[2]

(二)规划目标改革

对现实的规划目的进行改革时,应当充分地运用对资源和环境的使用,应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上,为城市的发展制订合适的指标,这些指标并不是描述一个城市管理与规划好否的唯一标准。对于这些指标而言,其作用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其每个步骤都要符合生态的发展角度及观点。城市发展指标只是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样板,所以在规划的基础上,要把繁杂与多样化相统一,通过对规划进行改造,能够在区域内创建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施方案和建设方案,并在进行理性的改造基础上,将当地的气候条件、现有的资源、地域和人文因素相融合,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科技的创新,来推动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内容改革

在生态环境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把城市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把对城市环境的全面认识,对建筑的绿色环保,对能源的节约,都融入综合的经营理念中去。在目标区域中,运用策略和政策来对其进行融合,并对其进行调整,并对其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进行调整,吸收公众的观点,将企业在城市发展中所具有的优点进行集中起来,合理配置其空间资源,将复合的生态系统技术与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相融合,将其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相融合,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回避。

(四)规划技术创新

从长远来看,要实现“生态文化”,还需要更加科学的规划,以及与地方环境紧密结合的现代化技术。近年来,随着绿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低能耗、高效率的设计方法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协同效应。当前,GI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城镇的开发,通过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可以发现城镇的开发效率低下,进而引发诸如土地的耗尽等地域性问题。所以,让城市的用地与城市的生态环境更加和谐的发展,是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三、城乡规划中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思路

(一)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度,广泛征求意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今天,城市规划要做到生态环保发展,并做到发展路径和最终结果的高质量。因为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应该对群众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期望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一些意见进行充分的理解,使环境计划与民众的需求更为接近,提升在规划制定中的科学和民主程度,更好地体现了凝聚民智的整个进程,在计划的制定中体现民意、凝聚人心,将重点放在环境方面,也就是人们群众最关心和最想要解决的环境问题层面上。在城乡环保规划中在制定完毕之后,可以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来加大社会大众的参与程度,并将大众的意见进行广为搜集,并根据大众的建议和反馈,来对计划展开修订,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其完成。在发放调查表格的时候,还应该关注到如下的一些问题:1、宣传形式多样化。做好对调查表格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公共途径,丰富宣传工作的形式与途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途径,对年轻一代的网络使用者开展宣传工作,同时还可以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借助职能部门,强化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亦或者在城市中心区、繁华地段等设置宣传点,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2、调查表数量。要有充分的调查表,其数目与其所做的工作的强度有很大关系。唯有进行了大量的推广,让更多的民众参加到这次的调研中,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到这次调研的结果,从而使生态规划更加科学准确。3、网络平台调查问卷。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开发一个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内容的网络平台,用户在进行查阅时,也可以点击平台上的调查表,填写一份网络平台的问卷。针对那些不方便使用互联网的群体,还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4、调查表的问题。调查表的问题,不需要很多,只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即可,若设置的问题太多,且耗时太久,则很可能造成民众的厌烦,进而造成草率、敷衍的回答,进而降低民意调查的品质。5、问题的设计。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选择,所选择的问题必须是当前社会上比较热门、比较流行的问题,备选项必须要明确,但不可过于概括、过于抽象,应尽量为被调查者提供有针对性、准确性的备选答案,供其选择,以此提高问卷的准确性、真实性[3]

(二)生态环境规划应突出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

在规划层次上,要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的职责进行界定,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进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工作的长久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计划是从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综合的研究,它不能违背国土规划的初衷,并且要凸显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它主要包含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目标、重点、步骤以及重大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或存在潜在危险的问题上。其中包括控制工业污染,保护与改善水环境,治理土壤侵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策略也是以现实为依据,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完成的,比如,在我国对于城镇能源引起的空气污染的治理上,相关人员的工作方式是,大力推行排烟少的生活燃料,实施集中供暖,然后逐渐采用煤气化、电气化的方式来处理。在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的基础上,应该以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已有的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统计等为依据,以自然资源部门的资源、空间信息为基础,对环境质量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国土空间的管控划定工作在每一个层面上提出了更好的问题解决思路,且该思路或方案要具备一定科学性,以此对环境的改善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要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增加最终能源中的清洁能源比重。加强对工业污染的全程管控,严格控制各类工业和工业的有机污染物排放。做好散煤、秸秆的禁燃工作,加大对汽车尾气排放而造成污染的治理力度。扩大绿地面积,引入具有净化大气功能的绿化植物,发挥其“自然过滤器”的功能,加大对沙尘污染的综合整治力度,完善重大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

(四)提升水环境质量

要加强对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的监测,特别是对水源地的监测和保护。对化工和造纸等有环境危害的工业,严格控制其排污总量,并对其进行业绩评价,并形成长期的治理机制。做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废水的循环利用和处置。要加强对城市的黑臭水体和农村的污水排放等治理,同时还要加强对水污染的应急处理准备工作,保证城镇和农村的居民饮水安全。

(五)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严格控制土壤中的各种环境污染。要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土地,要有秩序地进行恢复和处理。加强对受影响土地的使用,对受影响土地进行详细调查,并逐渐实现对受影响土地的全面监控。加强现有农用地的治理,建立农用地和土壤环境质量分级名录。加大对农药和化肥科学使用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防止对耕地或土地造成二次污染,对城市和城镇的居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以降低生活垃圾污染。

(六)統筹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格局

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认真执行全国重点功能区域划分的有关规定,在发展方式上进行创新性的转型,实现“山、林、田、湖、草”的和谐统一。要做到既要坚持总量,又要扩大增量,还要提高质量。要强化区域管理,把山、林、田、湖、草的整体管理和协调好的区域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全面提高。加强对物种的保护、加强水域生态保护,严格管理捕捞量与度。加强国家生态屏障的建设,加强城乡绿化,提高林木品质[4]

(七)严格环境综合监管,强化环境风险防控

加强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保护生态系统的基本安全。构建并健全了相应的应急方案系统,对化工、造纸等重点的环保危险产业进行全面的环保标准工作,强化对生态管理的保护与控制,并对突发的环保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要加强对医疗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与监管,要对危废企业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监督与管控,并有效落实其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制,要对危险废物的储存进行标准化管理,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

(八)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要把环境品质当作一项主要的评估目标,构建一套完整的生态品质的监控与评估系统。通过建立健全的环保法律制度,强化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利用现代监测技术与手段,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全面的监测结果。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一个生态环境监控信息管理平台,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结论: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城乡规划中的问题日益增多,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该采用一种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科学方式,对城乡的规划进行变革,将城市、乡村环境和谐、绿色发展的思想与实践工作相融合,从而推动城市、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应飞,李燕玲.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06):16-18.

[2]郭欣.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J].居业,2021(12):70-71.

[3]王轩锐.基于生态文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21):139-140.

[4]黄金旭.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探讨[J].地产,2019(0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