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途径

穆红宇,孙一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对教师来说越来越熟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不是理论知识或分数,更不是解题的技巧,而是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良好人文素质和思维品质,综合表现了知识素养、价值观念。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在目前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举措,以提升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在本文着重探究核心素养下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的贯彻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意识到其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中,合理利用核心素养教学观念,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历史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更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健全学生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以核心素养优化历史课堂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在于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更提倡以核心素养为基准进行人才的培养。核心素养的重点是促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发育”。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以核心素养为视角优化历史课程知识的教学形式、模式,能够摒弃“古老”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改变传统课堂中“过度强调被动听讲与接受,过度依赖机械做题与训练,过度看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现状,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占据“主角”地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掌握程度、促推学生知识运用、实践“技能”的“成长”,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憧憬度、参与度,有助于促发学生良好学习意识、观念、思想、习惯等多方面的“搭建”。

(二)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

结合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升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够使课堂变成了学生们团结友爱、充分利用历史知识的发展平台。在进行知识的传输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利用、巩固和加强,也能够在知识的实践过程中产生思想上的摩擦,促进学生寻找到更合适自身思维发展的学习方式。同时,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视觉下,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每个学生的思维逻辑构成不同,知识点的运用也不同,以核心素养为基准,增加学生的双向交流频率,能够让学生在深入的交流、剖析和探讨中,促使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断被“锻炼”,不断被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明了、清晰,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记忆和印象。

二、当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知识而非素养

初中历史课程实际教学中的主要基本思想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相关历史教材的有关规定,通过综合实践和课堂研究,开展师生课堂互动和双向实践学习教育活动,向全国青年学生广泛传授相关历史和人文知识,了解国内外历史学科和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培养科学正确的西方世界史,当代大多数年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目标主要是进一步培养中国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学习社会主义历史的核心素养,促进新世纪中国义务教育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快速的学习和成长。然而,在我市乃至当前国家推动取消应试教育体制改革的教育政策框架的巨大环境和影响下,许多影响因素和共同因素,如全市学校入学率差异的扩大、常规质量监测的滞后等,中考教学过程的检查和验收,以及达标评价,都在制约和影响标准的实施。为了有效、稳定地提高全市广大学生追求的理想中考成绩,教师只能根据新课程当前的教学考试目标和新课程考试大纲改革中规定的教学考核要求,围绕课程的各个主要知识点,而只强调地理和历史知识点的基础知识和教学,事实上,他们往往忽视甚至低估了历史学生核心素养意识的全面培养。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教育,变成了毫无生气的历史事实教育,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悲剧。

(二)比素养更注重考试

初中水平测试,现在通常被称为“中学考试”,是一种测试学生在初中学习三年后是否完成初中学业并达到应有目标的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和就读哪一级学校的主要依据。在这种应试教育趋势的强烈驱动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应注重学生实际应试能力基础的全面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考试是教师获胜的重要法宝。分数是学生考试的重要命脉。在日常教学和培训过程中,教师只应要求学生能够熟记中学历史考点的内容,训练和引导学生在考试中的答题和解题能力,并将稳步提高中考成绩作为首要教学任务目标。这种应试教育方式忽视了现代学生核心素养意识的有效培养,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途径

(一)举办文化活动,培养爱国意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生在课堂上简单地解释它并不能完全理解它的精神和内涵。通过历史课,学生可以体验普通的生活情况,但很少准确地掌握思想和感受,这也要求学校举办相应的历史文化实践活动,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实践是知识的基础和来源,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师生可以加强沟通,加强课堂教育,与学生一起探索历史的奥秘,丰富学生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例如,在《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的研究中,内容是多样的。对于这个单元,老师可以提前向学校申请举办文化节,让初中班和老师共同准备表演节目,并准备几个相关的历史故事,生动具体地展现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让学生在具体的人物故事中加深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活动的主题应与爱国主义紧密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认识到今天和平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二)构建课堂历史情境,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授历史时,教师可以构建更多高质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中的问题模型来调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需要挖掘教材内容,构建课堂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历史课更有效率。例如,教师在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旨在确保学生能够了解汉武帝的才智和谋略,并进一步了解汉武帝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战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汉武帝即位前后的相关史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国民经济状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引出文景之治以及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际原因。然后,结合多媒体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当时社会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认识历史知识,更深入地分析历史事实,增强解决问题和评估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历史课向更高质量发展。

结语

“知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不仅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必备的品格和能力,使初中生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成为新的历史创造者。

参考文献

[1] 朱刚武.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7).

[2] 蔡建忠.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20(49).

[3] 陈淑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和核心素养的措施[J].新课程,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