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问题根源,做“问题生”的守护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研究问题根源,做“问题生”的守护神

李佳程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蔚文学校 323800

摘 要

摘要在现代教育过程中,中小学老师们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所谓“问题生”的教育和转化问题。“问题生”也是学生,也是受教育的对象,也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当竭力改变和转化的教育对象。化学中有的物质的转换需要一定的催化剂,那么在教育中,教师的方法和态度就是这个“催化剂”,促进“问题生”的转化,教育行为有着方法论的指导,“问题生”教育和转化更离不开方法的支持,适当的方法还可以及时而有力的帮助教育者实现“问题生”问题的解决。因此本文试通过前辈的经验和个人的案例分析来分析一些问题生的特征和转换办法。

关键词】“问题生”;学生品德;尊重。

一、“问题生”的含义

王晓春老师给问题下的也不是准确的定义,基本上也是采取描述形式: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一般都不只是一个方面有问题。王老师然后又对问题学生进行分成厌学型、纪律性型、品德型、心理障碍型、好学生型五类,在这五类之下又继续分类,这是对定义进一步细化[1]

后来我对这个问题生有了新的认识,我对问题生的界定是: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才是问题生。这个新定义最突出的改变是,指出了问题生的主要特点:他们的问题不是常规教育手段所能解决的。也就是说,通过一般的表扬、关爱、批评、写检查、请家长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其实都不算问题生。问题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有严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个案诊疗才可能解决。

1.3

二、产生问题主要原因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天然生就的,总的来说可以从个方面进行剖析:

1.1

1 社会因素

虽然学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庭中,但是社会的不良风气也不知不自觉中影响着学生,比如追星各种不良信息虚拟游戏、网络漫画等,家庭无法有效地过滤掉这些不良信息。在之前的家访中了解到,小周同学周末回家就先拿手机,玩够了之后才开始做作业,甚至周末两天在家都把时间花费在手机游戏上可想而知多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多大小周因此在虚拟世界中慢慢找到了归属感,开始慢慢远离身边的家人、老师同学,因此形成了现在不爱说话的性格。

1.1.1

2 家庭因素

     问题学生问题的根源还是在家庭,环境只是诱惑,尤其是残缺的家庭或者缺爱的学生,更是问题生形成的根源[2]有的家庭过于富裕,父母常常疏于对孩子进行理想前途教育,不注意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将商场或者官场上的不良风气带到了家庭中,使孩子受影响。有些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由老人负责教育,老人要么过于溺爱孩子,要么缺少跟孩子沟通,想管管不了,因此孩子失去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导致孩子渐渐成为了问题生。 

     有的家庭是重组的,在教育上意见不一致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落实。自尊心强的孩子对自己的重组的家庭心有芥蒂,心怀戒备,也不能和家长好好交流沟通。

有的父母自身文化层次较低,道德修养有所欠缺,缺少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甚至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就推卸责任,因此,父母自身的缺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

     此外学校的教育和个人的因素也会问题生问题的来源,但是影响程度较小,本文中不做详细分析。

三、问题生的催化方法

1、转变观念,催化问题生

在现在的教育界,有一种普遍的观念,对于成绩优秀,遵守纪律的学生,老师就多表扬他们,爱护有加。而对于成绩相对较差,平时较调皮的学生,在上课提问时,如果遇到不会的或者回答不好的,教师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其实,要去催化”一个 问题生,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能只是教好学生,也要关注问题生,多给问题生一些关注,多给问题生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兴趣。上学期小周同学帮我打扫实验室,于是跟他聊天:周某某,你怎么这么文静啊,上课不发言,平时也不怎么说话他回答我:上课老师都不怎么提问我,我怎么说话呀,瞬间我感觉到作为一个老师深深的愧疚,但是作为一个实验老师,我又不能说什么,只能多鼓励,安慰他。其次,对于问题生落后,我们要保持允许他落后的态度,不能急于求成,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合适的教育方法,因人施教。有的学生先前基础就比较差,并且接受能力也有限,我们认为比较简单的问题,他们也不能解答,这时我们不能放弃更不能讽刺,而要耐心引导,让他们明白他们在老师眼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自信心。在这里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予表扬,即使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大大的表扬,这是最有效的武器。

2、抓住转化点,寻找催化时机

问题生的身上有很多问题,但是也会闪现出来一些值得我们去发现的闪光点,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特长的慧眼,抓牢孩子的某个特长或者性格,把其作为催化剂促进问题生的转化。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教师要把握时机放大学生的长处,或者设计活动来展现问题生的长处,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一定能够转化问题生,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了积极的追求欲望时,内心活动是十分活跃的,这时教师就要发现教育的良好时机,对问题生进行催化[3]

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与众不同,教师往往会遏制这种势头的发展,但是我觉得这个时机恰好是教育的有利时机,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往往是最活跃的,思想是很渴望吸收新知识的,只要教育者的引导恰当,就能催化问题是的转化。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问题生的转化不是一时的,往往还会反复出现小毛病,再三犯错,这是很多教师往往会失去耐心,采取传统古板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学生,或者放弃学生问题生的问题又会回到原点。问题生在被催化的这段过程中,会不断地反思自己,但是有时候又会克制不住自己。已经形成的行为习惯很难改正,教师建立督察制度,由专人负责督察,发现问题,及时将同学的问题向老师反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别人来督促自己的行为习惯。学校规定,不能携带垃圾食品进校园,有一次周末偶然小周同学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吃辣条,并且吃的满嘴是油,让人看了既可恨又可笑,这时小周同学已经被负面的自己打败了,于是我给他看了一段辣条制作过程的视频,看完后他说:老师,我再也不吃了。

对于问题生的转化,要持之以恒,给予足够的耐心,不然只会半途而废。

4、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

有时问题生会出现自暴自弃、畏难情绪,班主任需要多和问题生进行沟通,加强感情联络,反复抓,帮助其树立信心。

其次,催化问题生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问题生的问题有一部分来源于家长,积极同家长配合,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家访。有的问题生因家教不当,有的因家庭困难或者学校教育不当,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生的成因,积极与各方面形成协作,因人施教。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浅谈问题生的转化[J].当代教育学,1998

[2] 霍丽娟.“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J],中国知网

[3] 杨彦勤,辛全才,赵廷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转化[N].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7-5(02)

[4] 虞雪华.“扰乱型”课堂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及矫正[J].思想理论教育,2008,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