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探寻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运用

蒋毅璐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联城小学   323000

摘要 传统教学模式受时间和流程的限制,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学生的学习相对被动且实效不高。而对教材和课时进行模块化的规划和安排,挖掘内容的联系,有机整合,开展项目式学习,将有利于学生更合理地分配时间,更有侧重地去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实现真实而深度学习。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欣赏评述 项目化学习

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深度变革。为了能够提升课堂变革能力,项目式学习是值得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践的一个教学方式。其目的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学生的内在动力得以充分调动,老师利用学生的优势开展活动。即在教学中,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基于课堂现状,教学方式需变革

美术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但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获得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可以实现的。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中发现,由于学习的内容大多与中国的发展历史和我们文化传承有关,对小学阶段的大多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所以不难发现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大多以叙述等方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中更愿意做一个“旁观者”,导致无法形成自身的美术素养。在此状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成为引导者,而学生是课堂的实践者,所以我们可以让课堂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基于问题基础上合作探索,边研究边学习,老师在学生研究过程作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寻找学习内驱力,实践项目优化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化学习,学生将不同的学习领域及其他学科获得的零散的知识进行拼合,并相互关联形成知识体系,这就需要老师对学习内容进行项目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第一步,我们可以“任务驱动、观赏识读、综合探究”展开教学,通过让看、让评、让做,助力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浙美版三年级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为例。本课教学内容作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知名度高,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为欣赏评述教学的展开创设了有利的条件。所以在课前要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有备而来,积极参与。那么如何摒弃灌输式的欣赏教学方式,转变成学生能自主观看兵马俑的学习方式呢?教学中师生借助跨学科探究式导学单的设计,以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更加需要学习动机的支撑。引导学生自主欣赏秦俑之宏伟气势、千人千面的艺术特点,培育学生的思辨精神以及多视角观评雕塑的意识。

1.任务驱动:从学生自身经历出发,拉近学生与兵马俑的欣赏距离。跨学科制作教具,通过利用科学镜像原理,模拟秦俑现场场景,还原8000多人气势磅礴的秦俑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以及展示世界对兵马俑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秦始皇兵马俑的世界地位以及魅力所在,同时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2.观赏识读:这个环节通过设疑“活人俑”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赞叹兵马俑的技艺精湛。递进学习内容,自然过渡到分类寻找兵马俑细节的刻画。如何具体哪些方面让学生了解这里需要设置疑问让学生来思考他们想对兵马俑有哪些未知细节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在此基上将他们所说的进行归类总结,给予肯定及提出建议,这样就可以让孩子产生研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综合探究:传统的美术学习评价对象一般只是学生个体。项目化学习是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的探究、合作式学习。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评价对象不仅要有参与的个体,更要有参与的项目小组。从组员到整组的全方位、整体性评价,有利于调动从组员到项目小组,再到整个项目组,共同组成了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评价对象。本课将学生以六人为一小组,融合多学科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开展综合式项目探索,教师提供学习任务单,每组的将学生从不同研究项目的方向去自行研究兵马俑的特征:彩绘研究组、服装研究组、面部研究组、发饰研究组、动态研究组、综合表现组来引领学生从各个方面感知体验兵马俑的“千人千面”。

美术课程标准中要求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在课堂中语言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所以在学习单上,教师制定“发言稿”,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把获取的知识和自己的感受以词语或短句进行填写,并给予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各小组再对本组研究的内容进行汇报成果展示,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展示舞台,这一来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深度学习。

    在展示评价环节中,由于每组的学生研究内容都不相同,这样的学习模式对学生来说十分新颖而且学生的表现力变得非常强,参与度极度高,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每个孩子都愿意分享自己的收获,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美术专业领域的评价及建议,有效指导学生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进行,应该处于评价主体的首要位置。学生或同伴是项目化学习的共同参与者,他们的评价最具直观性,更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或也可以从不同的学科领域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角度,为项目化学习的深入提供帮助。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项目化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项目化实践的意义

“项目化学习”是国内近几年刚热起来的话题。但早些年国外早有研究,并且他们非常重视项目化学习,俨然成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总的来说“项目化学习”中往往蕴含着“劳动教育”“实践教育”“问题导向学习”等内容,这与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非常契合。在初步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实现在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手段。它关于"以学习为中心"观念和主题项目式探索的实践为中国解决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展提供了一种需求方式。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科融合,有利于小学美术教学整体优化,为小学生后续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艺术教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艳婷. 浅谈 PBL 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中的运用[ J]. 山海经:教 育前沿,2021(14):0137-0137.

[2]胡坤. PBL 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 小 学时代,2020(5):88-89.

[3]刘喜玲.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运用[ J]. 读与写 (上,下旬),2019,016(00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