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灸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任脉灸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王海静  赵连霞 耿燕 宋晓玲 孙柏莲 尹楠 徐英杰 刘闫欣

大庆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任脉灸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2例。两组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用耳穴压豆治疗;治疗组用任脉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V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论:任脉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减轻疼痛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任脉灸  耳穴压豆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满意度

胃脘痛是中医病名,又称胃痛。西医治疗中的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均可纳入胃脘痛的范畴。胃脘痛在中医治疗中,脾胃虚寒证型最常见,而脾阳受损,胃失温养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1] 。随着该病发作越来越年轻化且发病率高 , 且目前临床药物的治疗效果还未能达到较好的水平 , 更需对患者施以其他有效地护理措施 , 以缓解患者发病的疼痛感 , 从而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2]。近年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不断发展,在多种疾病的干预中均取得理想成效。本文研究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进行任脉灸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共84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0~60(46.00±3.7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3~60(47.00±3.47) 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符合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证候辨证诊断标准[3]

西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4]。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3排除标准 ①慢性胃炎合并出血;②近2周内有抗生素、抑酸药治疗;③患有出血性疾病;④对艾灸药物过敏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⑥高热的病人;⑦实施部位皮肤溃疡、水肿等病人。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

2.1.1常规护理:注意休息和保暖,病室朝阳,切勿受寒,避免劳累。宜温补饮食,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

2.1.2耳穴压豆: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

取穴:内分泌、交感、神门、胃穴。

定穴: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方法: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一次性磁疗豆或王不留行籽,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按压,每天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每7d为1个疗程,一共4个疗程。

2.2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任脉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

2.1.1常规护理及耳穴压豆方法同对照组。

2.2.2任脉灸:是在指人体前部的任脉上施以隔药灸,铺灸的药物面积大,可以穿透皮肤,直达体表深层。

定穴:选上脘穴至关元穴区域。

方法:根据施灸部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以纱布自上而下清洁施灸部位,保护患者未施灸部位皮肤及衣物,铺灸粉,覆盖整个施灸部位。将感温装置放置于皮肤上。将大纱布敷盖在药粉的上面,纱布的中央对准任脉。 将任脉灸盒放置于治疗部位。把准备好的姜末加热至约40度后铺在灸盒中。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厚度在3-4cm为宜。在姜末上沿任脉灸盒中心走向放置艾绒。在艾绒上淋上酒精,以点火器点燃艾绒任其自燃。明火灭后放置任脉灸盒盖,于一侧留排烟口。施灸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感受,根据患者感受适当调节施灸温度,以不超过43℃为宜。每次治疗40-60分钟,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灸毕后用纱布包裹住任脉灸盒取下。用纱布轻轻擦干净灸后皮肤。

2.3观察疗效

2.3.1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在护理前后的变化情况,护理前中医证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中医症状评分:胃脘或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3项症状,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按轻、中、重分别对应2、4、6分,比较护理前后症状评分[5]

2.3.2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 ,采用VAS(VisualAnaloguScale)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通常采用一个10厘米长的直线或者直尺,0代表“无痛端”,10代表“最剧烈疼痛”,患者根据自己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记,以表示疼痛的强度及心理上不愉快的体验程度。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9重度疼痛,10分:不可忍受的疼痛即剧痛;分值越小表示疼痛感越低。

2.3.3两组患者分别填写护理满意度,分别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 + 一般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 计量资料比 较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组  别

时间

脘腹胀满

胃脘疼痛

嗳气反酸

对照组

治疗前

4.86±1.74

3.74±1.52

3.87±1.35

(n42)

治疗后

2.21±1.05

1.96±1.02

1.62±0.93

治疗组

治疗前

4.77±1.62

3.98±1.62

3.89±1.54

(n=42)

治疗后

1.47±1.03

1.31±0.74

0.85±0.42

3.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治疗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VAS

治疗后VAS

P 值

对照组

42

5.22±1.33

3.12±1.32

0.001

治疗组

42

5.23±1.31

1.93±1.25

0.001

3.3治疗组护理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组  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2

16(38.10)

17(40.48)

9(21.42)

33(78.57)

治疗组

42

26(61.9)

15(35.71)

1(2.38)

41(97.62)

χ2

-

-

-

-

7.265

P 值

-

-

-

-

0.007

4讨论

查找相关文献中医学报道内容[6-9],胃部在五脏六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现代人们对胃部疾病不加以重视,导致很多患者症状迁延不愈,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任脉灸属于传统中医护理技术的一种,通过其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起到调和胃气,温通经络兼培元固本的功效。通过隔姜末施灸,利用生姜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及驱寒的功能;姜辣素还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灸粉加热后其功效有所增加,达到温通气血,温阳驱寒的作用。

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采用王不留行籽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使局部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的反应,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综上所述任脉灸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症状评分,减轻患者疼痛,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可行性和效益性。

参考文献

[1]刘静,廖金玲,覃婧,等 .背俞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7):1667‐1668.

[2]杨群妹,骆红姐,肖丽君,陈颖芝.督脉灸对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护理干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187-188.

[3]韦绪性,杨德全.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94.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5.168

[5]郑筱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5.

[6]徐倩,熊振芳,周琼等.中医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32):4051-4053.

[7]张声生,汪红兵,李乾构.胃脘痛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4):127-129.

[8]张萍.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6,31(01):50-52.

[9]周媛 , 胡艳宁 , 张媛媛 . 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研究 . 护士进修杂志 , 2016, 31(5):39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