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物理课堂引起学生的深度学习------以《长度的测量》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物理课堂引起学生的深度学习------以《长度的测量》为例

马步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通过该任务的实施过程,达到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课堂的显著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初中物理课中有许多课堂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开展,以长度测量为例。

关键词:任务驱动   物理课堂   核心素养  课例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任务的实施及交流,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任务的完成,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从而达到完成任务、培养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效果[1]。"任务驱动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2]。初中物理课堂有多个课堂可以开展任务驱动教学,以长度测量为例,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同时本节课又在发展技能,培养习惯,发展核心素养上有很好的示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想出新办法,培养新能力,引起深度学习。

下面我将这堂任务驱动物理教学课进行分析,看看在几个环节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明确任务 激发学生好奇心

    任务驱动教学当中,明确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明确任务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索欲望,尤其是涉及多任务的时候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完成任务,树立信心。

教师活动:PPT展示课堂测量的任务,抽签分配任务,调动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随机任务:

1. 测量一本物理书的厚度(不包括书皮)

2. 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

3. 测量一个楼层的高度

4. 测量教室课桌不锈钢管的直径

5. 测量一根棉线的直径。

学生活动:领取任务,准备器材,小组协商,动手实践。

评析:任务明确,将相对独立的测量任务通过抽签的方式发给小组,为课堂注入了趣味和活力。同时对可能存在的测量误区(书本的厚度不包括书皮)进行提醒,甚至有意制造难度(告知棉线的直径测量相对有难度),增加学生挑战的欲望。要求学生对测量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商量处理,制定出可行的测量方案。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原本平静的课堂激活,让学生跃跃欲试地抽签,积极主动地合作设计测量方案,兴致勃勃地进行测量。这个明确任务的环节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不仅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学的思想,更是打破了教材的限制,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

二、动手测量  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是将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方法应用到实际,通过动手体验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建构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创造,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开始小组商量如何完成你手中的测量任务,并重点指导棉线直径的测量,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通过追问的方式进行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也将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学习模式的依托,在教师问题启发下,投身于更多的知识研究和实际的操作空间中去。

老师的追问是学生思维逐渐升华的过程,更是能力生成的过程。学生在一次次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完善中,能力一步一步的提高,思维的碰撞及老师追问的过程引发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学生活动:小组活动开始,学生合作研究测量方法,动手设计方案,并进行实践测量,兴趣盎然。当学生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一根线的直径时,发现不到一毫米,就开始估计大约是零点几毫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会了估测。学生再将一根线对折测量,发现线与线之间有缝隙,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会了建立模型。整个过程充分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评析:这个环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老师对有难度的测量进行有目的引导提问,层层提问,步步设疑,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主动地针对任务进行问题导学,让学生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正好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试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分析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分享方法   培育学生科学思维

    分享交流环节,是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将自己的方案,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交流,学生之间针对问题形成了交流阵地,在众多的意见和思想融合下,形成了巨大的知识库,让学生展示具体的问题和不同的方法,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补充和归纳。将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分析加工提炼形成统一的认识,从而培育科学思维。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派人向全班分享刚才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结果。

老师活动:老师黑板记录学生的测量结果,重点是记录学生说到的单位,老师提问什么是单位,单位如何制定,同时老师用自己鞋子来表示一段长度,并让学生用鞋子来测量一下教室高度,学生想到的办法就是楼房的高度等于N个鞋子的长度,也可以是N个楼梯的长度,在这个过程中,将学生朴素感性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由此自然地引出楼梯的高度和鞋子的长度就是标准,老师进而让学生明确测量就是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是单位。

评析:这个环节中小组展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通过老师引导学生知道化曲为直和积少成多的测量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模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单位的意义,老师用楼梯高度和鞋子长度度量楼房的高度的方法建立单位的概念,让学生建构出单位是物理学中比较的标准,培养了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加强理解和掌握,形成统一科学的知识,从而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规范读数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就是尊重事实,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科学态度不是生硬的单独说教,而是通过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将科学态度融入教学中,力求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   

教师活动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单位和测量方法,将自制较大的有磁性的刻度尺和物体吸在黑板上,展示刻度尺最小刻度是厘米,长度不一样的两个物体,一个刚好整数3厘米,另一个物体稍微长于3厘米的物体。

    教师活动二:展示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长度不一样的两个物体,一个刚好整数31毫米,另一个物体稍微长于31毫米。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读数,从而发现不是整数时可以估计一下去读数。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置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完全会读出整数长度,但是当物体长度不是整数时,学生会自然过渡到估计读数,使学生在轻松读数中发现估计读数的好处,这种教学处理方式让学生轻松掌握估计读数的意义。但是不同学生之间估读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测量结果和真实结果的差异,让学生理解误差的意义,也知道了读数的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的过程把强行告知的误差的定义变成合情的推理,这种建立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也符合物理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推理的能力,从而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课堂,符合新课标要求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等引起学生动手操作和理性思考,强调真实情景,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引发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3]。所以任务驱动教学课堂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整体来看,本节课仅仅是一次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深度学习,是一堂比较有借鉴意义的任务驱动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华永平:任务目标驱动下初中物理规律课的教学策略及意义。《中学物理》 2020.4(1008-4134  (2020)08-0026)

[2].杨勇诚:项目引领下的深度学习策略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年11期

[3].2022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