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中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探析

信永梅

内蒙古武川县第二中学  011700

摘要:目前,初中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存在着这些现象:缺乏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阅读动机呈现应付考试的功利性属性;阅读思维局限化,只理解表面含义,只关注文章情节是否有趣,是否引人入胜,而对作者的构思技巧、遣词造句及文章思想内涵则没有深入体会,学生阅读需求明显处于低浅层次。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教学原则,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怀为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为教学重点,引导、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中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成为业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也是常讨论常出新的话题。比如语文教学的工具说、人文说等争论已久,但是每次争论都能给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考。当然,有的著名学者对语文的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度思考和探索,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实际上,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知识爆炸和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人们需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中阅读作为汲取知识的“打底子”工程,需要学生从接受教育之日起,就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和养成。

1 重要性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就是读和写,其中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发动机和动力源,“少讲多读”是法宝。语文课教学,要把阅读教学放在首位,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读、指导读、学生默读、阅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初中生在经历了小学的识字、写字等教学之后,积累了自主阅读的能力,但同时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正在养成,这一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要把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提到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日程上。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情境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懂得人文性和美的享受,就如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课程中阅读提示所讲的,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有意识地运用“无言”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实际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就是将“无言”的效果,特别是美在何处等等因素,通过读来体会,读来把玩,懂得享受作品的“无言之美”,就像美术艺术作品,留白是艺术的升华。

2 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过度遵循作者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阅读还给学生,实现阅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度地遵循作者中心论,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阅读走向一种封闭的、唯答案论的、非创造性的阅读情境中。不仅造成了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使每堂阅读课都以“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划分文本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为固定的模板,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体验”被教师的照本宣科、专家的解读、作者的权威所取代,进而将一种外在的、唯一的、确定的“中心意图”强加给学生,使学生从创造性的能动阅读变成被动接受的消极阅读,使教学活动从主动的意义建构变成了机械的意义验证。

2.2 缺少阅读兴趣引导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师引导过程中,时常会使学生进行大量反复枯燥的阅读,并围绕阅读内容中的精彩部分展开反复的背诵以及阅读,致使初中学生可能会失去阅读学习的兴趣,另外十分繁重的学习任务也会导致初中生的学习过程出现压力和负担,使学生本就严重的压力不断提升。教师的出发点并未立足于学生自己的角度,在这样一种引导过程中,初中生自身的阅读数量大幅度降低,较为单一的重复阅读无法使学生产生更加具象化的阅读印象,导致阅读教学丧失其原本的意义[。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展开获得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多元化的思考,确保学生可以对有关内容作出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3 中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

3.1 把握和处理好单文与群文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群文阅读是以单文阅读为基础而开展的新型教学。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前,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解读和分析相关的独立文章,在此基础上针对一组文章来分析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探讨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即组群的意义。具体说就是通过这一组文章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通过对这组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什么能力和素养。换而言之,如果不能够深入学习单篇文章,那么就难以制定“群规”并顺利展开群文阅读。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单篇文章的学习是基础,只有基于单篇课文并详细分析,才能够发现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主题或者议题,进而以此为范围搜寻具有共性的文章组群,最终通过群文阅读巩固相关知识点,或者升华对某种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单文可以全面分析文章,但是群文阅读对于教学目标难以进行全面覆盖,因此群文阅读绝不能取代单文阅读。

3.2 正确处理对话教学,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阅读具有条件性,时间空间的情境设定、教师准确适宜的指导、深刻丰富的阅读文本都是阅读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教师合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去体验,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到文本的情境,把自身带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设身处地地投入阅读的情感体验,师生的深度对话才得以发生。例如,在进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虽然学生没有经历过爬上悬崖下不来的困境,但一定遇到过成绩不如意、和同学有摩擦之类的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遇到的困难,并分享解决的办法,学生在这种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会逐渐树立勇敢面对困难的信心。同时,阅读教学对话既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交往与沟通的动态活动,又是人与文本、与自然、与自我等的交互关系,以产生教与学共振、情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关注师生间的对话,还要关注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就是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人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就是“一张白纸”,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这样才能有进一步的思考和鉴赏。此外,要关注生生对话,在课堂上适当留白,给学生创造对话交流的机会,学生之间的讨论才更能激发头脑风暴,启发彼此的阅读思维。

3.3 强化学生阅读兴趣

针对初中学生而言,其内心思维相对较为活跃,由于其注意力无法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语文课堂中学习内容部分。在这一情况下,教师应通过科学教学形式的引导来强化初中学生的积极阅读兴趣。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适当强化语文课堂自身的趣味性,确保可以在语文课堂当中融合趣味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动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相应构建起故事情境,以此来营造出更加轻松积极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教师应通过积极的教学语言,确保学生能够被吸引,以此来强化课堂的积极参与程度。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的实践阅读过程中,可以使阅读过程中融入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高效的领悟获取到更加高效的学习过程。

结束语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和素养,教师一定要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语文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拓展学生阅读范围,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晓.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J].教书育人,2018(20).

[2] 王玉玲,张旭·基于重复阅读的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综合干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9,16: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