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德育困境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1

当今德育困境之我见

钱珺

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  518116

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说,愈来愈感到教育的一种无奈,而教育的无奈中,最大的无奈莫过于德育了。学校教育十二载,不抵社会一日功。如今社会的开放与发达,信息的丰富与多元,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不仅仅改变的是国家面貌,也深深改变了人的面貌。在当下,当德育遇到种种不能言说的现象时,它变得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在这里,仅仅写下自己的丁点感受。

困境一:德育功利之用与非功利无用之困

如今的社会,思想多元而开放,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在思想多元和开放的同时,当代很多人都用愈来愈集中于一种价值理念来评判,那就是到底有没有用。说的明了点就是功利化。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以“恨铁不成钢”的激愤就说过这种思想,还往往以“谋利有啥不对”的自我安慰。而当下,似乎大家都在有形无形的用这样的标准来看世界和做事情,当德育遇到“有用”“没用”时,尴尬不已。

在这里我想转折一下,肯定大家都会说,德育怎么没用呢?教你怎么做一个合格现代文明的中国公民。做人在中国人的眼中是看的很重的事情。做人是做事的先决条件,而德育恰恰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怎么能说没用呢?我绝对承认这样的观点。但这就是尴尬之处,说是这样说,做是怎么做那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周围的同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学这个有什么用啊!”这其中包含有愤懑、无奈、痛苦等等复杂的情感,但核心就是他(她)根本就不接受这种观点。当不接受这种观点时,德育永远浮于表面,而无法真正进入内心。所以今天很多老师做德育,方法很多,技巧很多,活动很多。很多学生有改变,但在我看来,这种改变更多的是被感动、不得已或是为了搞好关系等。真正能达到我们高中德育目的的少之又少。

德育遇到有无用论,便变成了说做两张皮,知行不统一。这种现状老师心疼,学生头疼。

困境二:德育的标准与非标准评价之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之目标就是培养合格之大国民。钱穆先生说:“一个不懂得本民族历史的人,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国民。”那一个没有德育追求的人,那连人都算不上。今之教育,重技更要重德,修身是天下平的根本。德育也是各个学校中最为繁复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因为学校德育毫不夸张的说是其他工作的根本。

随之问题而来,学校德育既然如此之重要,必然要有一种评价或衡量的标准与体制,来督促每一位实施德育与接受德育的人进步与成长。这种标准和评价要不要,当然要。不然德育成了一种“胡说”与“胡做”,最后就变成了“胡来”。如当年之周作人,明明成了日伪政府的奴化教育的代言人,还偏偏要自圆其说,那就混淆视听,不仅仅是汉奸的问题了,而是无所谓了。

在这里我又想转折一下。德育的标准有了,最后就变成了以“标准”评价德育。从温暖的人性变成了纯粹的一种机械化的分数。为什么?因为这种“标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且很“公正”。结果德育遇到“标准”,有理说不清了。更有甚者,德育成了一种规定与教条,变成了该与不该,而不是德不德了。

困境三:德育的过程与结果之困

德育实施的过程自然是有结果的,即在德育实施之初就为了一种期待。为了这样一种期待(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自然就会生成很多的德育方法和活动。其目的都在为这个结果而服务。但这里有个问题,到底是过程重要呢?还是结果重要。也许最好的答案就是两个都重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制胜的法宝。

可事实是如此吗?似乎现在的社会都很着急,着急的往往想看到结果,而忽视或者干脆去掉了过程。人若活着是为了某种结果,那我觉得这样的人生肯定是悲哀的。那么我们实施德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某种结果,那这种德育归根结底肯定是失败的。在这里,我并不否认结果,或者在我看来,结果只是过程的一个积累,人生一辈子,修身一辈子。每个人都活在过程中,只有这个过程才是德育魅力的真正体现。

作为师者,有时候我们真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们到底要教育出什么样的人。面对困境,我们该如何去化解?如何去平衡?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大国民的德育。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我们作为老师,每天埋头于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的琐碎事物中时,很多时候就疏于也不会考虑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到底以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情怀来教育学生。

在李希贵校长的讲座上,他说到了这样的话:“真正的教育,其责任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有一种一击即中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对待教育都太过功利化,仅仅用分数或者某种规则来要求学生,结果我们往往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某种会做题或者会遵守纪律的人。

作为任何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有一种教育情怀或者教育理想。没有这种理想和情怀,就像人被抽走了灵魂,整天只是按部就班的做事,而缺乏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老师。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培养学生成为健康、文明、合格的现代中国公民。做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的老师,用生命去激励生命,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此。无言,却伟大;无形,却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