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探究

罗龙芬

500228199604225582   重庆端艾堂连锁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进步,国家在水利水电方面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在水利水电方面也有了较大的突破。水利工程是一个大型建设项目,其特征是施工扰动大。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引言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时间比较长,对建筑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建筑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一些土壤侵蚀,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土壤的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迅速发展,采用的是“先毁后治”的传统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1 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价值

1.1 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生态修复是指以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为基础,对其进行调整和修复,从而使其朝着一个良好的、有序的方向发展的过程。自然的生态修复过程通常是不需要人为介入的,在特定的自然生态修复过程中,会与一些辅助的人为手段相结合,以便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并最终将其恢复到破坏之前的生态模式。地球上的自然生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因为人们日益频繁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所以就有必要将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生态修复”。生态恢复技术一般是以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为支持,以已有的自然规律为指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对自然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从而实现对生态系统中物种、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所以,从传统意义上讲,生态恢复技术并非是一种功能化的恢复,而更多地是一种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当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科技可以对全部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因为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及模式。

1.2 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价值

我国是一个江河湖泊众多的国家,其水力发电的发展既有利于国家,又有利于人民,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水力发电项目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具有非持续性,并且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水利水电工程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降低居民用电的限制,增加发电量等。然而,在环境保护方面,水力发电项目的建设将会对项目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对自然环境的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总结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工作人员在工程施工期间,除了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之外,还要合理地运用生态修复技术来维持水土,使水利水电工程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在世界范围内,产业及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土壤侵蚀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中国地域广袤,地形地貌复杂,土壤侵蚀与其它国家相比,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土壤侵蚀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由于土壤侵蚀的存在,导致了水污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被过度开采和利用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现实的发展进程中,各类生态资源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2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1 植被破坏

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始建设之前,相关部门应该先对项目的现场进行调查,之后再以当地的地质和环境因素为依据,选择适当的机械设备来进行基础建设。在水利工程中,由于地基的存在,以及施工中的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都会对该区域及其周围的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建筑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的超标排放,以及建筑废弃物对耕地的长期压榨与污染,导致了该区土壤品质恶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地表的植物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土壤免受侵蚀的作用。植物的毁坏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基坑工程中,为防止基坑工程对地面造成损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果遇到强降雨,泥沙冲刷地表,将导致水土流失,不但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进度,还会导致泥沙流入河流,对河流产生污染,并对河流产生潜在威胁。

2.2 临时占用建设用地

水利水电建设是一个庞大而耗时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因此,必须在现场周围建设一定规模的临时生活设施和仓库,以满足施工要求和材料供应的需求。临时性的用地及公路的修建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移除临时性建筑物之后,应该利用生态恢复的方法,加固被移除的地区,以达到土壤-土壤-生态的平衡,以防止在暴风雨等极端气候情况下发生的土壤侵蚀。

2.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多样化

水利水电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很多。在工程的设计中,将涉及到许多问题,如发电、防洪、农业灌溉、生活工业用水等。因而,在工程实践中,会对土壤和土壤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土壤侵蚀的起因不同,将导致土壤的重力场和灌溉作用的差异。若得不到及时、行之有效的治理,将会对区域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3 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常见类型及具体实施

3.1 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由于受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多属温带、亚热带,春天干旱多风,降水稀少。夏天,降水增多,7-9月份,由于降水过多,极易发生地表侵蚀,加之有些区域的土壤不具有较高的抗腐蚀能力,渗透力也较差,在地表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步演化成盐碱地层,从而造成水土流失。在该地区,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盐渍化土壤,因此,可以采用天然的生态恢复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以采用种植水稻来处理盐碱土壤,从而有效地降低土壤碱度,还可以在盐碱地层中种植碱茅,并采用开沟排水、施用化学药剂等方式,既能达到节水灌溉的要求,又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

3.2 过度垦殖、樵采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水利水电项目的长期目的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因此,要使其与地方工业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就必须使其更好地起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些地方,为推动经济发展,对林地进行了自己的开荒,并对林地进行了毁坏,这不但造成了植被、土地的退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而且还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合理地运用对过度垦殖、樵采的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退耕还林,二是修建梯田。在我国,退耕还林作为一种最普遍、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目前的情况下,其效果已相当显著。

3.3 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沿河地区的生态恢复技术,既有天然的水土流失,也有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沿河生态恢复技术的运用,一是要找出导致河流生态环境退化的主因,从而进行河道的调蓄与改造,使河流得到有效的保护。

结语

总体来说,它是一项利国利民,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实施项目时,应注意将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水土保持的关注,使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持续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功能和综合效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鹏.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方式与运用实践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2):4065-4065.

[2]崔腾娴.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方式与运用实践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6):33-34.[3]范广星,张跃朋.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应用浅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