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3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

李向坡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市     050700

摘要:空间形态简单来说就是具备不同功能的系统之间所构建的整体,是空间得以支撑的框架,对于景观而言,就是利用各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不同的要素,不同的形态,共同组建构成的结构。乡村景观的基础就是乡村,空间形态组织设计构建过程中必须以乡村自身这一地区这一区域为基础,为依存开展,乡村景观中的景象,人们所展现的情感等都需要合理协调的融入其中,才能实现构建一个延续性连续性的空间形态。

关键词:乡村景观设计;空间设计;空间形态组织

乡村景观是蕴含乡村变化,蕴含乡村文化,蕴含乡村特色,和乡村自然景致的综合性环境形态,具有其特定的行为,内涵和发展过程,是在自然景观上人类活动进行中所附加的一种形态,也是独具田园特征的自然景观。乡村景观由于人类活动的融入,不仅仅呈现自然景观,还包括一些文化景观,经济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环境景观。乡村景观设计开展的意义在于,引导协调乡村景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地的和谐共处,推动乡村经济在不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可逆负面影响的基础上稳定发展,推动乡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也为想要感受乡村气息,乡村自然景观的人提供一个放松自我的环境,让社会整体的发展更为协调,更为和谐。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包括点线面,包括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是一种多样性,多维度,综合性的研究方向,也能够推动观赏的视觉直观性,让乡村景观的设计更为整体性,更为贴近乡村自然风光,乡村田园文化,让整体的审美更为多角度,更为丰富,也从空间层面维系文化与自然的融合,让乡村文化得以保护,让乡村自然风光得以保留,成为乡村的独有乡土博物馆。

正如“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乡村景观空间设计与组织并不能短时间内构建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做好很多前期的准备,包括对乡村的形态观察,乡村的空间分析,乡村各个景观的组成勘查,文化的深入研究等,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对乡村的结构进行整合分析,对人们的诉求进行整合分析,考虑情感,文化,心理等多维度的需求和诉求,在此基础上,进行逐步的设计,逐步的实施,才能保证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景观设计与当地环境的匹配度,保证人文,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衬托。

1.乡村景观设计空间构成要素

1.1.路径景观

乡村景观设计空间构成要素一路径景观,路径景观简而言之就是道路上所呈现的景观,是乡村各板块景观之间的纽带,以及各板块景观之间的过渡要素,是实现乡村景观空间设计整体性以及协调性的关键,也是静态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路径景观的呈现方式,以及路径景观的形态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景观的感受,以及景观的呈现形态,也是动态景观观赏进行的载体。因此在路径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从整体出发进行设计进行空间上的优化组织。

1.2.节点景观

节点景观就是乡村景观观赏过程中,主要的景观集中点,以及景观连接点,具体可以表现为乡村的一些广场,乡村的公共绿植观赏地等,乡村节点可以从乡村景观的形态,乡村景观的特点,以及乡村景观的功能,标志性等多维度进行判断,其主要判断点就是乡村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一些公共的活动区域,公共活动的景观场所等,寄托居民的精神需求,也是乡村景观意象构成部分。

1.3.标志景观

标志景观是乡村景观空间设计的核心,也是乡村景观展现自我特点,自我特征的关键性,是整个景观中极为鲜明的具象化景观,通俗来讲就是给人视觉冲击最大,最易被人记住的标志部分,人们能沟通通过这一标志联想到这一乡村,展现出乡村所特有的文化,所蕴含的人文风貌等,风格浓厚,个体鲜明,可以是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也可以是一些标志性的体系景观等。具体举例,长江三角洲乡村中的大香樟,古井等就是乡村的标志景观。

2.乡村景观的空间形态组织

2.1.乡村景观空间形态点、线、面

2.1.1.

乡村景观的空间形态组织重要的构成之一,也是基础的构成就是点,即乡村景观村落居住院落空间,是原住民居住生活的场所,也是给予外来者体验者居住的体验感受的重要场所,随着乡村的快速发展,乡村与城市的融合速度加快,这些原始的,传统的村落处于消亡进行中,而新兴发展建设的乡村村落庭院等逐步趋于同化,自身的特色被消磨掉,地域特点无法展现。乡村景观基础的点缺乏特色,特点,就会导致以这一点为出发进行景观设计较为平庸,无法实现景观的有效设计,无法满足体验者的需求,也无法对乡村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帮助。需要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的环境,抓准自身的特色,进行生产性兼顾的空间组织设计[1]

2.1.2.线

乡村街道是乡村景观空间形态中的线,线性空间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随着自然环境的发展逐步形成的,是依据与自然环境而存在的,是展现乡村生活面貌的载体,也承载乡村生活痕迹,乡村记忆,是乡村景观的独有色彩,是感受乡村人文,感受乡村自然交通的空间形态,感受乡村的结构,感受乡村的景致,感受乡村的景观配置,周边场景,线合理延伸才能构建成完成的景观面。也是景观展现多维度效果,多角度风光的基础。

2.1.3.

乡村景观的空间形态组织重要构件也包括面,乡村景观空间面即各种具象化的载体汇总而成的整体景观,包括田地,作物,鱼塘等,由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色彩具体事物构件而成,不同时节,不同农作物,所产生的不同搭配,不同色彩变化,构成鲜明的多变的,丰富的灵动的景观面,让景观的观赏性强化,景观的自然性强化,景观的特色性强化。

2.2.乡村景观空间形态动态和静态

2.2.1.静态空间

静态空间是乡村景观中相对固定存在的,相对变化缓慢的,或者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空间形态,能够让整体的景观更具有艺术性,能够让体验者观赏者更为直观,更为细致的观赏感受风景中艺术气息,艺术文化的融合和展现,让整体的景观更为独特,更为丰富,内容更为迥异,更为完美,让视觉效果更为凸显,带来的冲击或者带来的心理安慰效果更佳,让乡村景观的设计效果更上一层楼。

2.2.2.动态空间

乡村景观从空间上而言也是流动性的,是动态的,对于体验者而言对于景观的感受以及体验会通过视点移动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空间就是动态的,乡村景观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移动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景观并非一成不变,是动态变化的。同时通过对景观的设计,让景观呈现不同的形态,实现由起景,到高潮,最后到结束的感受观赏阶段,让整理的观赏有序开展,让观赏的层次更为鲜明,更为灵动,让景观的动态化得以展现[2]

3.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构建体系

3.1.尊重自然,尊重人文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构建体系关键点之一就是,在维系自然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挖掘民众情感、心理、生活等多层次的追求方向和追求高度,构建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尊重自然是重中之重,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破坏自然,对自然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这样会导致乡村无法维系自然景致,无法维系自然风光,所创造出来的美景会是短暂的,极易破坏消失,也会导致景观欣赏狭隘化,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自然发展的需求形成巨大矛盾,严重影响乡村尽管设计的推进发展。因此,乡村空间景观设计和组织过程中,首先对乡村本身的自然环境要素进行考察分析,有序组织,寻求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再从整理全局,大空间等角度进行整体性的设计和规划,在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维系自然的情况下,即维护保持乡村所特有的水体、植被、自然肌理等,构建个性化,鲜明的自然空间,再融入景观美学,设计理念,设计想法,强化自然特色。乡村景观设计中尊重人文也是关键点之一,乡村景观空间设计和组织过程中必须清晰人是乡村的组成部分之一,设计过程中需要融入人们的审美需求,人们对于乡村归属感来源,乡村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乡村景观,间接的实现文化的渗透,也间接强化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同时也要考虑乡村对于外来者的吸引,吸引外来者前来体验,推动本地的发展和本地的进一步优化,因此在空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进一步强化原生态,凸显自身的自然景致,做好文化的氛围渲染,山川,水体协调化统一化的细微调整,色彩进一步鲜明和谐化,给予体验者更多的心理上,精神上的放松和融入自然之感[3]

3.2.人地协调

在乡村景观空间设计与组织过程中需要深入且深刻的认知到乡村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的、庞杂的同时也是有序的生态系统,是乡村生物,以及乡村人类活动生存的空间,同时娱乐旅游等内容也逐渐成为逐渐渗透入系统之中,乡村构建的主要自然推动力就是农耕,农耕是乡村不可割舍也是乡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乡村人们的主要生活活动内容之一,是乡村的标志,也逐渐成为乡村的空间肌理。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构建体系之一也包括人地协调,农耕田地的不规则划分,农耕田地的分裂无序杂乱,不仅会影响乡村农耕活动的秩序,也会影响乡村景观的和谐美观性,需要从空间上结合实际的农耕情况,农耕需求,当地的自然气候,地理特征等,进行进一步协调有序的设计,推动资源的进一步整合,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划分,实现地域文化内涵的良好展现,同时利用自然风貌、自然景观特色等,例如植被、土壤、生物,自然景观等,让农耕活动完美的融入乡村景观中,成为乡村景观中增色增彩的组成部分,也能实现突出景观环境的多样性、美观度和创造性,在这一适宜农耕,美化的环境中,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愿会得以强化,实现人地协调。

3.3.营造综合性审美载体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构建体系还包括营造综合性审美载体,让审美多元化,审美更符合各种需求,满足不同体验者的心理精神诉求。乡村景观空间设计与组织过程中,对于具体化的空间上的天然景观,人为景观,农业要素等进行整体化的分析,对所呈现的美感进行剖析,分析各部分之间不协调的环节,各部分之间迥异的特点特色,对这些景观肌理形态进行美感协调,审美多维度展现,实现有效过渡,让景观更为多姿多彩,千变万化,能够让观赏者从各个角度进行景观美景感受,以这些景观作为审美载体给观赏者带来心理上的充实。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结合实际的环境要素,环境肌理,避免胡乱模仿,对环境造成破坏,遵循以自然风光为主导,避免人为的强制介入,避免为追求过度多元素景观而进行过度的人工更改情况

[4]

3.4.延续发展乡土文化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构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延续发展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乡村景观的软核心,是乡村景观展现出不同特色的基础,也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乡村人文发展的方向,发展的旅程,是能够吸引外来者观光的重要因素。乡土文化也是在乡村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构建形成的,与乡村景观自成一体,相互融合,因此,在乡村景观空间设计与组织过程中,需要强化保护天然景观,融入凸显乡土文化,构建多风格,多形式的乡村环境,让历史、文化、地理、自然景观形成一种协调一致的相互衬托,相互凸显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实现乡土文化的保护延续,也实现乡土文化的优化发展,间接的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能够让乡村田园氛围,亲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得以展现,让乡村能够弱化城市的各种节奏,各种氛围的影响,让乡村的发展更为稳健,更为适宜自身。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是乡村景观实现合理设计,有序化设计,科学设计的基础,在这一设计组织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繁杂,所需要考虑的要素较多,必须遵从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在设计研究过程中,设计团队设计人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不断的提升对于自然的认知,对于自然的保护意识,提升对于文化的认知,对于文化的感受能力,以及美学的鉴赏能力,对于意境有更高的追求,对于生态空间以及审美空间的调整优化能力加以强化,对于生态、自然、人类,生活生产等活动的协调设计能力强化,让人为活动,人为痕迹融入乡村景观中,让乡村的意识,乡村的文化得以展现。让乡村整体的发展更为舒展,更为有序。

参考文献:

[1] 马金祥,刘杰.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20-25.

[2] 胡思思. 探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J]. 世界家苑,2022(8):195-197.

[3] 邱丽珉. 基于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薛下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D].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9.

[4] 梁钰. 民生需求导向下的重庆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研究——以城口县北坡村为例[D]. 重庆:重庆大学,2019.

作者简介:

李向坡(1981-09-05),男,河北石家庄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本科,园林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