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态度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语言态度研究综述

付英兰

西南民族大学

摘要:文章以双语态度作为研究对象,浅析目前语言态度研究在国外、国内的研究现状。目前对语言态度的研究注重多学科多角度,但语言态度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一方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论著,另一方面缺乏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和比较研究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缺少在城市化背景下语言生活变化的调查

关键词:语言态度  语言使用   城市化

一、国外语言态度研究

语言态度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费特曼·欧伯文(1955)选择黑人居民的话作为他的研究对象,让黑人社区以外的人听这些黑人居民的话,并作出评判,评判说话人的地位(邬美丽2005(2):121)。”这是较早地运用心理实验方法的一次研究,但是此次研究并未对后来的研究者产生较大影响。之后,语言学家“Gardner & Lambert(1959, 1972)运用一种称为Self-report的方法来调查个体的语言态度。调查地点是在加拿大法语和英语水平都较高的地区,测试用了Self-report调查表。1958 年到 1960年,Lambert, Hodgson, Gardner & Fillenbaum在蒙特利尔市要求两组人数相当的说英语的加拿大大学生(简称为EC)和说法语的加拿大大学生(简称为 FC)来分别评价几个说话人的品格(邬美丽2005(2):121)。”这是据知的较早期的研究。后来,不少研究者继续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Preston(1963)继续对蒙特利尔市蒙特利尔大学80名说英语和92名说法语的一年级的学生的研究和El-DashTucher(1975)使用matched guise technique来对阿拉伯古典语,阿拉伯口语,带阿拉伯口音的英语作研究邬美丽2005(2):122)”等。语言态度除在欧美的研究,在日本同样也受到部分人的关注,例如,“井上史雄分别在1978年,1980年和1984年曾对大学生对全国各地方言的评价作过系统的调查。佐藤和之在1989年与1992年调查了津轻方言使用者对共同语和津轻方言的评价邬美丽2005(2):123)”等。

二、国内语言态度研究

在国内,涉及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研究的论著也不少。例如祝畹瑾编的《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1996)、游汝杰,邹嘉彦合著的《社会语言学教程》(2009)、王远新的《中国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2002)等。就语言态度的含义来说,语言态度在双语和多语社会中,受“社会认同、感情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语言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从而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通常称为语言态度(王远新1999(2):7-8)。”语言态度属于语言的社会心理范畴,其反映的是人们对一种语言变体的社会文化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因此,“一种语言的变体在社会中的交际功能、使用人口,以及使用该语言变体的集团在一定社区中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等因素都可能成为人们对其价值做出评价的标准和依据(王远新1998:128)。”另外,从主观的角度上讲,语言人的实际需求、感情、兴趣等也是影响语言态度的重要因素。但一般而言,“一种语言变体的社会文化功能越强,人们对这种语言变体的评价就会越高;语言人对一种语言变体的需要越迫切,对这种语言变体的兴趣就会越浓厚(王远新1998:129)。”语言态度影响双语现象的形成,“正确的语言态度是协调社会对语言的多层次性,力求语言的民族性和功能性的统一(劲松2009(1):273.”,这种语言态度对双语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偏颇的语言态度,或固守本民族语言,不积极学习使用先进民族的语言,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言态度影响语言习得,尤其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转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态度,进而提高学习的能动性,获得学习动力,是第二语言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语言态度对人们的语言行为有重要的影响。“语言态度是由人的社会价值观决定的,而人的社会价值观又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张伟1988(1):67)。

就语言态度研究的对象看,包括海外华人、少数民族以及青少年学生等。就语言态度涉及的范围看,则主要包括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语言态度语言接触等方面的内容。例如:谢广华《语言使用调查的一些问题》(1987)一文指出语言使用调查从社会方面看,包括语言使用的历史与现状,若干社会因素如民族分布、人口流动、文化教育等对语言使用的影响。从语言本身看,包括语言在使用中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动态描写,以及与其他语言发生接触后产生的影响与变化。张伟《论双语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影响》(1988)中提到在语言接触和文化接触的双语环境中,语言态度更为复杂。语言态度对双语人的心理状态和语言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双语人选择哪种语言、使用哪种语言无不受到语言态度的左右。王远新《论我国民族杂居区的语言使用特点》(2000)一文通过对民族杂居区语言使用的个案调查研究,认为民族杂居区语言使用的特点表现在双语现象的普遍性和双语使用的不对等性和语言使用的层次性和功能互补性。在此基拙上,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民族杂居区语言使用的类型转化特点,并对如何有效地保留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提出看法。在《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1998)一文阐述了对语言态度的基本认识,认为语言态度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既是一个由认知、感情、行为倾向等因素组成的有机组合体。他在《新疆锡伯族聚居区的语言生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珠牛录居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2011)从语言习得与语言能力、语言习得途径、语言使用状况以及语言态度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珠牛录锡伯族的语言状况。认为对不同语言变体的客观认知、主观评价与其实际表现和行为倾向有一定差异。在《吾屯人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2008)中,对青海同仁县土族聚居地吾屯进行语言使用的调查,发现家庭三代使用双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戴庆厦,邓佑玲《城市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功能的变化》(2001)指出城市化带来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功能的变化。少数民族广泛兼用国家交际共同语,在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上表现出对共同语的广泛认同。少数民族自我母语出现代际差异,尤其城市少数民族母语使用能力弱化。戴庆厦,罗自群等《基诺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2007)一书对基诺语的使用现状及其成因、双语制的建立及其成因、受汉语影响引起的变化以及青少年语言状况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认为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和语言态度是基诺族全民建立双语制的条件和因素。

综合笔者已收集的文献材料来看,对语言态度的研究注重多学科多角度,但语言态度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一方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论著,另一方面缺乏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和比较研究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缺少在城市化背景下语言生活变化的调查,例如,在新时期社会迅速变化的时代,语言有什么样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动向等。这种研究现状“在应用上不利于科学地解决语言文字的使用和语文教育的开展;在理论上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也不利于语言本体结构的研究(戴庆厦2015(2):2)。”因此,为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我们不仅要从共时的角度研究现时的语言使用状况,还要把语言放在整个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以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各语言的使用特点;还要研究不同群体、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层次的语言使用情况,以发展的角度全面深刻的反映民族群体的语言使用情况与语言态度。

参考文献

[1]戴庆厦.语言使用研究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J].中国社会语言学,2015(2):2.

[2]邬美丽.语言态度研究评述[J].满语研究,2005(2):121-123.

[3]王远新.论裕固族的语言态度[J].语言研究,1999(2):7-8.

[4]王远新.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C].中国会议,1998:128-129.

[5]劲松.社会语言学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9(1):273.

[6] 张伟.论双语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影响[J].民族语文,198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