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醒狮文化在母婴玩具的融合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岭南醒狮文化在母婴玩具的融合与创新

蓝宗怡,何曦,何伟彬

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

醒狮文化凝聚着岭南地区人民的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1]。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醒狮文化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过节、开业等活动中的表演上,许多群体对其知之甚少,由此导致其受众面较窄[2]。因此在此背景下,该文围绕传承与创新的主题,探索醒狮元素在母婴水上玩具设计中的应用,以提高母婴玩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岭南文化;醒狮;设计;创新

广东醒狮是中国南狮的代表, 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鲜活生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拟人化的造型、传统风格的花纹图案和丰富多彩的装饰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艺术特色。本文以广东醒狮中的经典形象为例, 解析、提炼其形态特征, 并应用在“醒狮玩潮”品牌设计中, 尝试岭南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以岭南文化特色提升商品的附加值同时也起到美感教育的作用。

一、与岭南文化结合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岭南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文化遗址不胜枚举,文化资源灿若星辰。别具特色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等文化生态,绚丽多姿的粤剧、粤菜、醒狮、牙雕、工夫茶、端砚等文化遗产,特质鲜明的语言、习俗、绘画、音乐等文化符号,共同构筑了丰富多元的岭南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重要战略任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推动岭南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始终深切关怀、寄予厚望。[3]我们扎根于岭南醒狮文化,以岭南醒狮文化为基础强调文化传承的活化利用,“醒狮玩潮”项目即是将醒狮文化与具有实用性的母婴水上玩具相结合,通过对醒狮外形、色彩的经典提取,并通过PVC材料创新出具有形式功能的母婴水上玩具,赋予文化新的活力。我们从众多题材中选择了岭南文化作为母婴水上玩具的主题,同时也是希望通过孩子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美感教育浸润,提高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我们小组作为广府人的一种期盼与浪漫。

二、岭南醒狮特点

(一)定义上:

广东舞狮亦称“南狮”、“醒狮”, 起源于佛山市南海区, 流行于粤、港、澳以及东南亚国家华人居住地区, 主要分为佛装狮 (流行于佛山一带) 、鹤装狮 (流行于鹤山一带) 、遂溪狮 (流行于遂溪一带) 等, 其中佛装狮最具代表性[4]。佛山醒狮的造型由北狮演变而来, 经过四五百年的发展, 融汇了大量本土元素, 逐渐与它的母体脱离, 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舞狮造型艺术形式。岭南醒狮文化中的醒狮形象极具特色,醒狮身上的颜色与京剧脸谱的颜色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角色[5]

(二)造型上:

在造型规范上, “北狮重‘活’”, 强调形似, “南狮重‘史’”[6], 注重神似。 舞狮自宫廷传入佛山民间后, 与佛山地方文化深度融合,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态——佛山醒狮。其造型极度夸张、戏剧化, 是纯粹的人为建构的神兽形象, 更加强调表达瑞兽狮子的神韵。

(三)特征上:

与相对写实的北狮相比, 广东醒狮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狮头上有独角, 角型从头顶生出向前弯曲延伸, 传说是为了避开古代专供皇帝欣赏的宫廷狮子舞的各种禁忌, 这一造型应该是在其演变过程中吸收了中国古代瑞兽如麒麟、貔貅等的体貌特征发展而来的[7]。醒狮的额头向前凸出, 表面装有一块圆形镜片反射光线, 类似传统戏曲盔头上的珠花, 镜子周边绘有唐草纹、草尾纹、猪鼻云、云头如意纹等传统纹样, 整体效果光彩夺目。醒狮的眼轮夸大, 眉骨突出, 外围用蓬松的绒毛装饰, 眼眶内绘有环形花纹, 眼球以能反射、折射光线的玻璃为材质, 明亮有神, 眼皮能随着舞狮的动作要求手动开合, 开合之间顾盼生辉。醒狮的嘴型夸大, 嘴唇突出, 外围用蓬松的绒毛装饰, 下颚装饰有流苏作为胡须, 且能随着舞狮的动作要求手动开合。醒狮的鼻头两侧各装饰有一个大绒球, 绒球能随着舞狮的动作频频振动, 神似传统戏曲盔头上的绒球装饰配件的效果[8]

参考文献

  1. 胡玉丽,贠禄.岭南醒狮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梧州学院学报,2019,29(03):56-60.
  2. 梁韵怡,段辉红,谢慧敏.岭南风格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以醒狮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102-103.
  3. 南方日报评论员. 推动岭南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N]. 南方日报,2022-02-22(A04).DOI:10.28597/n.cnki.nnfrb.2022.001120.
  4. 周俊.佛山“醒狮”形象特征的影响因素解析[J].装饰,2014(02):76-77.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14.02.026.
  5. 李昉,马云.论岭南醒狮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承[J].现代装饰(理论),2015(08):135-137.
  6. 汤立许等:“南狮与北狮的文化比较”,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4。
  7. 周俊.佛山“醒狮”形象特征的影响因素解析[J].装饰,2014(02):76-77.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14.02.026.
  8. 曾军伟.广东醒狮中的经典形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7(08):110-111.DOI:10.16129/j.cnki.mysds.2017.08.040.

[1] [1]胡玉丽,贠禄.岭南醒狮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梧州学院学报,2019,29(03):56-60.

[2] [1]梁韵怡,段辉红,谢慧敏.岭南风格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以醒狮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102-103.

[3] [1]南方日报评论员. 推动岭南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N]. 南方日报,2022-02-22(A04).DOI:10.28597/n.cnki.nnfrb.2022.001120.

[4] [1]周俊.佛山“醒狮”形象特征的影响因素解析[J].装饰,2014(02):76-77.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14.02.026.

[5] [1]李昉,马云.论岭南醒狮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承[J].现代装饰(理论),2015(08):135-137.

[6] 汤立许等:“南狮与北狮的文化比较”,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4。

[7] [1]周俊.佛山“醒狮”形象特征的影响因素解析[J].装饰,2014(02):76-77.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14.02.026.

[8] [1]曾军伟.广东醒狮中的经典形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7(08):110-111.DOI:10.16129/j.cnki.mysds.2017.0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