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体系构建与优化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体系构建与优化探索

1刘坤 ,2刘德龙

1中奥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周口分公司  河南 周口  466000

2河南旭达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周口466000

摘要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村庄规划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路径,本文通过分析村庄特点,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体系构建;优化探索

引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期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这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一、村庄规划基本原则

1.1坚持统筹协调

村庄规划要结合自然资源、周围环境、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实际情况等,依据各地方的经济、人文、地质、水利、交通等基础条件,深人研究村庄的区域状况,人口变化,以及发展潜力,科学合理的确定村庄的发展方向。

1.2坚持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统筹农村建设用地与住房布局,并划定宅基地规模和建设范围,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居民生活习俗与建筑文化特色,因地制宜符合住宅的规划设计要求。

1.3坚持尊重民意

要大力提倡民众参与,规划编制与实施要充分听取民众意见,听取民众诉求,在生产和生活习惯以及乡风民俗上,符合民众心声,避免盲目跟风。

二、村庄规划的价值

2.1丰富村庄功能

在展开村庄规划的过程中,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需要集合村内和村外各种设施、建筑的建设行为,进行系统合理的编制。可以以单个村为单位,也可以由区域内的多个行政村作为整体进行编制,使该区域的农村设施得到有效的协调。在确保区域土地合理利用的情况下,还需要确保城乡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该区域经济要素的流动,使村庄的功能更加丰富,从而满足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2.2促进经济发展

从规划内容中来讲,现阶段的村庄规划,由于地方性政策以及村庄原有发展方向的影响,导致村庄的规划内容、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冲突和重叠现象,使该区域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还造成了权属、边界、时限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这进一步增加村庄规划难度的同时,还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通过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能有效解决这些发展问题,对乡村经济建设以及建设农业强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体系构建与优化策略

3.1加强村庄规划体系的适宜性,提高乡村发展质量

村庄规划编制能否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关键取决于选址环境的稳定性和资源条件的适宜性。一方面,在空间布局过程中要以村庄用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按照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立足乡村发展实际,根据生态优先、全域管控、精明增长的规划逻辑,优化村庄用地布局结构。如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式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以此优化村庄建设用地布局,为未来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以多种功能用途为导向,由于不同类型的村庄规划用地启用时间不同,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定位不同,会对村庄规划用地的需求产生差异。因此,村庄规划编制应在设施分类、选址布局、配置标准、规划指标控制等方面予以系统化统筹,结合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机会成本,提升村庄规划体系的适宜性。如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评估,应优先考虑用地限制少,易于规划及适用于不同功能需求的地块,从而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推进乡村建设发展。

3.2引导村庄治理长期有效,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随着村庄规划的多次演变其重要性更加显著,公众参与村庄规划的热忱和意识也不断加强,新时期村庄规划需结合多元化的社会诉求,重视村庄长期有效治理的引导,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规划结合不同人群在村庄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强化平台搭建和职责分工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一方面以村两委为代表大力推进村民说事、乡贤参事、农村集体经济投融资等平台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让村民全面且全过程参与村庄建设的同时带领村民致富,激发村民的自治热情和活力。另一方面注重职责分工,引导村庄长期有效治理,村两委及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好标杆,筑牢乡村组织振兴的桥头堡;乡贤绅士要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引领以德为先、爱护乡村、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氛围;村民之间要遵守和倡导“村规民约”“乡村环境保护公约”等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村民的自律、自治和自我保护能力。

3.3完善农村土地规划体系

健全的土地规划体系是实现农村土地科学整治与规划的重要前提,是突破碎片式管理弊端的核心支撑。针对地域特点,以土地集约规划为目标,在国土空间统筹指导下,逐步健全与细化现有农村土地管理体系,不仅能避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利益性决策,还能通过土地管理能力的不断强化进行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助力现代化建设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升农村土地规划制度的完整性,借助宣传普及工作的深入推进、法规执行力的持续强化和管理制度的逐步优化,实现管理体系的日趋完善。通过政策引导,实现经营性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地的科学分配,在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下,利用农村土地确权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与有效保护。

3.4聚焦村庄建设、国土整治与产业发展

现状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地方发展与资源统筹的矛盾,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农村居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有效利用率不高、村庄内部人居环境不佳等因素导致的村庄向外生长,内部“空心化”。

村庄人居环境的提升、出行的道路、产业的发展都与土地的利用直接相关。村庄发展需要新的土地用于建设,同时村庄内部普遍存在闲置建设用地,且“一户多宅”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因此国土整治,有利于提高乡村土地利用效率。同时结合村庄实际,积极探索规划“留白”机制,为解决地方发展议题在土地与规划层面留有余地。

对于具有文化特色、产业发展有活力、村庄建设活动需求大的村庄,根据需要精准开展村庄建设、土地整治、乡村振兴、环境提升等规划,确有需要的可同步开展村庄规划与工程设计。

开展国土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发展政策相配合,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现代化,助力农业高效益发展。

3.5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积极发展乡村新型产业

为了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应结合村庄特色与村庄现状,协调整合片区特色资源、产业,形成地域特色、打造地方性品牌,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保障农村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

如郊区村庄地处城乡结合部,具有明显的优势,城乡交通联系紧密,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可以通过发展食品加工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来实现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特色的村庄,以重点发展农村观光旅游、乡村娱乐产业等赢利性的产业。

广大普通农村地区,根据村庄现状条件,加大项农业科技企业和种粮大户土地流转,加快养殖、瓜果蔬菜、苗圃等规模种植养殖基地发展,形成一批现代精品农业基地、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结束语:

在生态文明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双轮驱动下,村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日趋完善,村庄规划工作也日趋精细化。通过完善村庄规划工作,理清村庄的历史脉络,统筹村庄资源,挖掘村庄中的生态理念,明确村庄的发展方向,打造独特的村庄风貌,落实“生态资本深化”,为乡村振兴筑基石。

参考文献:

[1]方瑾.关于构建村庄规划用途管制体系的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20(S1):95-99.

[2]周鑫.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编制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20.

[3]邓春凤.城乡统筹背景下城市规划区内村庄规划体系构建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6(12):28-32.

[4]王江.适应农村发展的村庄规划体系构建探索[J].城乡建设,2015(09):41-42.

[5]陈爽.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体系的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