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肿瘤姑息性治疗——肿瘤热疗》刘龙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肿瘤姑息性治疗——肿瘤热疗》刘龙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1137

【摘要】肿瘤热疗已成为继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后的第五大恶性肿瘤治疗方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多数中晚期恶性肿瘤采用肿瘤热疗可取得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效果,如射频消融、磁热疗、聚焦超声热疗、纳米颗粒介导的热疗、循环热灌注化疗等。通过热疗与放化疗、纳米材料等结合,有助于中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热疗;肿瘤综合治疗;姑息治疗


0引言

在当今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原因,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和死亡数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恶性肿瘤的威胁。目前,恶性肿瘤的防控形势严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找寻合理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去控制恶性肿瘤,甚至是根治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医学上所遭遇的重大难题[1]。面临这一大重大难题,各界专业人士一直在不懈努力,为控制恶性肿瘤寻找全新的出路。近年来,肿瘤热疗这一方法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合理的实施综合治疗也已经得到了肿瘤界的公认,肿瘤热疗已成为另一种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同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多数中晚期恶性肿瘤采用肿瘤热疗可取得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效果,如射频消融、磁热疗、聚焦超声热疗、纳米颗粒介导的热疗、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肝癌腹腔积液及微波热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等[2]

早期恶性肿瘤多无明显临床表现,相对于症状明显的器质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更不易发现,临床多以患者自觉无痛性肿块、并发症及健康体检发现恶性肿瘤,多呈中、晚期分级。恶性肿瘤本质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即可直接破坏患者器官结构与功能,同时还可转移至其他组织与器官,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恶性肿瘤的治疗现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其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放疗、化疗、热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临床研究数据可知,肿瘤热疗已成为继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后的第五大恶性肿瘤治疗方式[3]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健康梦”承接“中国梦”,统筹协调我国健康领域的科学发展,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1 肿瘤热疗的概念

肿瘤热疗( Tumor Hyperthermia)是指用人工加热的方法(如超声、微波、射频、水浴等)提高肿瘤组织和(或)全身的温度以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绿色治疗手段。即利用各种物理能量在人体组织中所产生的热效应及其继发效应使肿瘤细胞升温到一定程度,并维持一定时间,达到杀灭癌细胞、避免正常细胞遭受损伤的目的[3]。肿瘤热疗的热疗技术主要包括射频消融、磁热疗、聚焦超声热疗、腹腔热灌注治疗、纳米颗粒介导的热疗等。

2 肿瘤热疗的机制

2.1 热疗对肿瘤组织具有选择性作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对热敏感性没有本质区别,但动物体内实验显示温度40 ~44℃,能够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原因在于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生理结构的区别:肿瘤内细胞与血管快速异常发育,血管结构迂曲紊乱,血管神经感受器发育不健全,对温度反应性调节能力差,受压变形甚至形成血栓,致使肿瘤组织难以散热,受热情况下温度明显升高[4]。热疗过程中肿瘤周围正常组织血流量增加会导致肿瘤组织血液供应减少,不仅进一步加速肿瘤区域升温,而且在肿瘤代谢率升高的条件下,热疗加剧肿瘤组织血供不足和氧分压降低,使肿瘤组织不能正常代谢,酸性代谢产物大量积聚导致PH值降低[4]。缺氧及酸中毒,还会引起肿瘤细胞自噬,增加了肿瘤细胞对热疗的敏感性,故肿瘤细胞易被选择性杀伤。

2.2 热疗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热疗可直接作用在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上,促进细胞膜液晶相变化并改变膜的流动性与通透性,从而导致膜蛋白脱落。大量临床实验数据经过微结构证实,肿瘤细胞线粒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等均在热疗后遭到破坏,并产生大量溶酶体酸性水解酶,进而促进细胞膜破裂、细胞质外溢,导致癌细胞凋亡[5]。温度超过40℃时,可使肿瘤细胞蛋白变性,影响细胞膜及细胞骨架稳定,造成细胞形态和功能破坏,同时蛋白变性还能使细胞复合酶发生改变,从而破坏细胞DNA合成和修复,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2.3热休克蛋白(HSPs) 增加肿瘤细胞灭活。热疗能够刺激肿瘤细胞产生HSPs,表达 HSPs 的肿瘤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更加敏感,能够出现溶解破坏。随着肿瘤细胞的死亡,释放出的HSPs能够进一步刺激机体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免疫因子,提升机体免疫功能[3],从而保护机体。大量文献表明,表明了热休克蛋白有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作用。

3 肿瘤热疗的研究现状

肿瘤热疗发展逐渐趋于成熟,热疗在临床上应用分为:局部热疗(包括浅表热疗、腔内加热和插植热疗技术),区域热疗(主要指深部肿瘤加热及各种灌注技术)和全身热疗。根据温度不同热疗又可分为常规高温热疗(41℃~45℃),固化热疗(50℃~100℃),气化热疗(>200℃),以及近年来提出的亚高温热疗(39.5℃~41.5℃)

[5]。此外,肿瘤热疗的相关设备种类也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微波肿瘤热疗机,超声波肿瘤热疗机,射频肿瘤热疗机,体外循环热疗机或热灌注机。

目前,肿瘤热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上已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良好效果。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症综合治疗方案,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中药汤剂联合热疗、中药外用联合热疗、中药注射液联合热疗可大幅度增加热疗的作用,且中药可缓解热疗副作用。但在我国肿瘤热疗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加温设备、测温方法、热剂量学、热疗生物学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肿瘤热疗肯定会在肿瘤的姑息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6

4 姑息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对姑息治疗定义为[7]:“姑息治疗医学是针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不反应的患者进行积极、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相关临床症状,并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和疏导”。姑息治疗(PC)用于患者临终期治疗,国际发展迅速,中国台湾地区、日本等地又称为“舒缓医学”。

5 临床研究数据

安玉贞等[9]将49例晚期胃癌合并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其中 A 组采用口服+腹腔化疗及腹腔灌注香菇多糖+热疗的方法,B 组较 A 组腹腔灌注少用香菇多糖,仅用顺铂(DDP),而C组不采用热疗、仅采用口服+腹腔化疗的方法。A组中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肿瘤控制率(DCR)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热疗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优于单纯腹腔化疗,能够明显提高生存时间。邹金金等[10]将96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有无联合热疗进行放化疗治疗分为试验组、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77.08%,而对照组仅为 5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案可大幅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综合治疗方案是提高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的重要方面。

6 总结

目前热疗已广泛应用于中晚期恶性肿瘤姑息性治疗的临床实践,在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许多研究者倾向于探索热疗与其他疗法的联合治疗。未来热疗与其他疗法相结合时,应加强对疾病的认识、热疗温度、持续时间的认知,从而发挥更多抗癌治疗的交叉协同作用,以获得新的多模态治疗组合,使热疗得到最佳利用[2]

参考文献

[1]曹毛毛,陈万青.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及防控现状[J].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3):145-149.

[2]尹竺晟,梁新军.肿瘤热疗与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2022,49(08):827-831.

[3]赵妍妍,许雅思,吴琼,等.肿瘤热疗研究进展[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1,30(8):862-866.

[4]石凡,孙巧珍,周学筱,等. 热疗与肿瘤细胞乏氧微环境下能量代谢的研究现状[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1,30(1):102-106.

[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热疗专家委员会,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热疗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放疗分会热疗学组. 肿瘤热疗中国专家共识[J]. 实用肿瘤杂志,2020,35(1):1-10.

[6]郭晓斐,喻达.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对癌症防控策略的思考与探究[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1,13(04):339-343.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Definition of Palliative Care [EB/OL]. [2015-08-26].

[8]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 年)[EB/OL](2019⁃09⁃20)[2021 ⁃06 ⁃23].

[9]安贞兰,章岳山,张叶萍,等. 替吉奥联合腹腔灌注顺铂、香菇多糖及热疗对晚期胃癌合并癌性腹水的疗效观察[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9):8951-8953.

[10]邹金金,刘定义,刘鸿,等.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热疗对进展期直肠癌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