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问题与防治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问题与防治对策分析

杨梅 ,赵雪艳 ,张金东

云南乾峰地质勘查有限公司

摘要:水工环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将会引发剧烈的自然环境变化,并且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展开研究,分析常见地质灾害问题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然后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议。通过研究帮助优化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灾害;问题;防治

引言:我国的领土面积很大,但是地形十分复杂,使得地质灾害比较常见,包括地震、地面裂缝等等都会严重破坏环境,并威胁公共安全。很多地质灾害和人为因素关系密切,通过使用合理的防治手段可以较好地进行地质灾害的控制,因此需要加强对水工环地质灾害问题的研究,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的特点制定防治对策,有效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1水工环地质灾害问题

1.1 地震灾害

地震是最为常见的水工环地质灾害问题,超过90%的地震都是自然因素所致,包括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等等,而人为因素也会导致地质构造的转变,比如开展工业爆破,会造成活动断裂部位出现复杂的力学变化,也会引发地震问题[1]。目前的研究中发现,页岩气开采时也有可能引发地震。地震一般出现在断裂带的端部、曲折部位,以及多条断裂带交叉的位置,地震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还会伴随比较强烈的地面震动。地震发生之后,会破坏建筑和有关设施,由于会产生强烈的震动,会导致水利工程、航道、港口、码头等设施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水库等设施遭受破坏后,将引发泄洪和水位变化等问题,严重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地震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地质结构变化,所以还会导致其他地质灾害出现,比如造成地址塌陷、出现地裂缝、产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等。

1.2 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地表发生的断裂或裂缝现象,常常出现在地震或地质运动等自然因素作用下,产生原因包括地震、地壳运动、岩石变形、构造变动等。地震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导致地表产生瞬间的变形和应力状态的变化,使地下岩石的应力集中到一个点或几个点,从而产生裂缝或者断层,最后会造成地裂缝出现。近年来,人为因素也成为地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比如煤矿开采过程中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压力下降,松散土层差异增加,在土层的张拉活动下导致地面出现裂缝问题[2]。地裂缝比较宽、长度较长,沿地形的方向延伸,有时可见于建筑物或路面上,其宽度和深度与地震强度、地下岩层的性质、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有关。地裂缝出现后,会破坏道路、桥梁等建筑物受到损坏,在地下将会导致地下水系统受到破坏,并造成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水位下降等问题,地裂缝出现也会造成地面沉降,还会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

1.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溶洞、岩溶、煤矿开采等因素引起的地面下沉或坍塌现象,表现为地表凹陷或塌陷,出现后可能伴随着地表水位的下降、地下水位的上升、建筑物倾斜等问题。在岩溶地区可能由于地下水侵蚀导致地面塌陷出现,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大量的洞穴和空洞,降低地面的承载能力,当承载能力过低就会发生地面塌陷[3]。人类的很多活动也是造成地面塌陷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煤矿开采会对地下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地下空洞形成。由于地面塌陷会改变地面的结构,建筑物的基础也会受到破坏,甚至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倒塌,将会对城市居民的安全造成威胁。地面塌陷后,地下水会开始淤积,同时水位的上升,会让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带来极大的困难。

2水工环地质灾害应对策略

2.1 地震

地震是难以预测的,并且地震的能量巨大,人类目前难以进行控制,为此一般从减灾、应急两个方面进行应对。减灾在于采取措施从而减轻灾害发生的影响,降低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为此需要建立地震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地震信息,实现提前预警,方便相关人员做好准备,以及为逃生争取宝贵的时间,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筑物、桥梁、隧道、堤坝等重要工程建设时,应采取抗震措施,增强其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对这些工程造成的破坏。城市也要做好规划布局,减少高楼大厦和人口密集区的建设,降低地震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和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公众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应急措施是指地震发生后,为了尽快抢救人命,减轻财产损失,采取的紧急措施。各地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救援队伍的组织和建设,保证地震发生后,救援队伍建制的完整性,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抢险救援。地震发生后,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比如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为他们渡过难关提供必要的帮助[4]。最后,也要做好震后社会秩序的维护,防止出现社会混乱和抢劫等恶性事件。

2.2 地裂缝

地裂缝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有关,也与人类的活动关系密切,因此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并合理控制对环境的开发,降低地裂缝发现的可能性。对于地裂缝的防治,应当采取综合措施,从预防为主,加强监测,加强维护,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入手,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针对高风险区域应当加强地质勘探和调查,以便提前预测和预防地裂缝的发生。土地规划中,应当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和开发方式,避免在高风险区域开展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例如可以根据对当地地质环境的分析结果进行土地规划。并且,由于地裂缝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也要加强对地裂缝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裂缝问题,提前采取控制措施。一旦发现地裂缝出现,需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地裂缝继续扩大和蔓延,例如可以及时开展对已经形成的地裂缝,需要采取维护措施,防止其继续扩大和威胁周围环境的安全,比如使用包括加固、填充、拦截等方法,以及迁移危险地区的人员。政府应该加强对周围居民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避免地裂缝出现后发生恐慌。

2.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和人类活动关系比较密切,为了控制地面塌陷,应该做好容易造成地面塌陷活动的管理。比如加强地下水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开采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并且要合理利用土地,避免不必要的开发导致地下结构改变。针对地面塌陷问题,应该做好勘察工作,对于可能存在地下空洞或地下水流的地区,要加强地质调查和监测,同时要做好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预测地面塌陷的可能性,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5]。对于已经发生的地面塌陷,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填充土石、注浆固结、加固桩等,以恢复地面稳定。城市应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排水系统、护坡、护岸等工程等等,防止地面塌陷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结束语:地质灾害的影响力很大,破坏性很强,为了保证公共的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人员伤亡,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针对各类地质灾害、水工环研究人员需要加强对灾害控制的重视,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使用有关技术,分析地质灾害的出现原因,尤其加强对人为因素的控制,加强对地下水、矿石开采的管理,合理使用各类工程建设技术,减少工程建设中对地质环境的损害,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朱玉倩.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问题与防治对策分析[J].西部资源,2023(01):139-141.

[2]赵子萱.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防治对策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1(04):169-170.

[3]孙迪.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防治对策分析[J].华北自然资源,2020(06):48-49.

[4]张瑞.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问题与防治对策研究[J].冶金管理,2020(07):136-137.

[5]徐国翔.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防治对策分析[J].冶金管理,2020(07):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