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协同化数据获取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协同化数据获取技术研究

赵有芳

湖南地科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410000

摘要:为解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环节存在的信息共享滞后、数据整合不足问题,规避由此引发的数据应用效能下降困境,保障自然资源配置管理质量的提升,文章展开了系统深入探究。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协同数据获取需求及特征,然后介绍了协同数据获取平台设计环节需要用到的几类关键技术,最后梳理了平台架构及功能配置,从多元卫星数据协同获取板块、航空数据协同观测板块等归纳要点,希望能为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协同化;数据获取技术

引言:近年来我国高度关注自然资源管理、应用问题,依托现代化技术展开调查监测,对象覆盖了山水湖林草沙冰等诸多类别,落实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生态资源修复、国土用途管制等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新时期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多样,亟需引进现代化、协同化技术进行优化完善。

1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协同化数据获取需求及特征分析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是一项动态化、综合化工作,既包含基础调查、常规监测,也包括针对于湿地、草原等的专项调查,以及用于灾害预警、防范的应急监测等。现阶段自然资源调查范围扩大、规模增大,数据获取特征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涉及要素更多,增添了诸多新型监测要素,比如违建信息、耕地非粮化信息等。(2)监测频次提升,单一年度监测模式逐渐减少,月清、季核模式增多。(3)转向定量定性综合分析,改变了单一化的定量分析模式,采用定量+定性思路,力图客观准确评价植被长势、水体污染程度等[1],需要的信息体量更大。(4)转向三维立体监测,二维化监测方式逐渐被淘汰,海、陆、空集成立体化监测取而代之,需要借助协同化数据获取模式强化支撑。

2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协同化数据获取关键技术探究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协同化进程中,所涉及的数据类型、内容是非常多样的,获取环节对技术先进性、可靠性要求极高,需要在当前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整合和优化,为协同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可用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立体化遥感监测技术,要打破传统遥感技术功能单一、使用领域受限的困境,积极搭建天空、地面、海洋一体化遥感网络,其中融合Lidar(脉冲激光器)技术、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技术、无人机大幅面、多光谱遥感技术等,获取数据的速度、质量均能得到显著提升。(2)高精尖监测装备整合技术,调查监测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各种高性能装备仪器,协同化环节要积极推进装备整合技术的研发,以卫星通讯、网络通讯技术为依托,整合轻小型SAR装置、无人机高光谱仪装置等,达成厘米级识别精度要求。(3)众源数据协同获取技术,主要解决不同源头、格式数据的提取和分析难题,包含网络拓扑分析技术、地理建模分析技术、统计物理学分析技术等。

3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协同化数据获取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

协同化数据获取理念的引进、落实目标主要在于提高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效率,满足自然资源多要素、高精度的调查监测目标,全方位挖掘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数据信息,因此协同化平台设计环节,务必要采用多维度、集成化理念,在遥感卫星网、地面实时采集网的基础上,融合海洋信息获取系统、航空多源感知网络等,确保数据获取效能。

3.1多元卫星数据协同获取功能设计

人造卫星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监测功能,平台设计环节主要秉持星群协同理念,采用虚拟组网模式在卫星之间建立联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环节,具体的数据获取要求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比如常规调查业务中,要求数据采集达到2m级精度,更新周期以月度为准,重点监测区域中,采集工作还需要达到1m级精度。再比如森林、湿地等调查环节,不仅要关注覆盖面积、覆盖属性信息,还需要收集森林土壤厚度、固碳量、固土量等信息。因此可以根据用途、场景等调整卫星数据获取周期,优化信息解译精度等,军民商卫星联合调度,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信息协同获取安全性和可靠性。

3.2航空数据协同观测功能设计

航空数据协同获取过程中,面对的技术性难题是非常多样的,比如精度不足、时效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有效性。基于此,协同化平台设计过程中,融合了诸多新兴技术手段,比如平流层飞机驻留观测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等,前端数据采集装置融合了高光谱遥感技术、Lidar、SAR技术等,可以较好地保障监测精度和效率。在耕地调查项目中,主要借助系留气球平台获取影像,借助无人机设备等获取地形、坡度、边界信息。在湿地、森林等的调查项目中,主要借助航空+无人机组网模式进行数据获取,识别精度可以达到10~50cm[2],获取对象包含景观信息、树木生长信息、地貌信息等。

3.3地面实时观测功能设计

在协同化数据获取平台之中,地面实时观测功能模块主要负责地表、地下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任务,采用车载测量、手持仪器调查等方式,对资源覆盖类型、属性,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梳理普查,借助互联网+技术、5G NR技术等,动态化传回数据内容,便捷化、全面化特征显著。耕地调查业务板块,还开通了图斑边界自动化调绘功能,秉持灵活化、实用化原则设计了地物补测功能,可以在车载+手持移动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图斑地类确认、信息标注等功能。对于湿地、水资源等调查任务来说,则要重点借助RTK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及精准测高仪等装备进行监测。此外该模块还可以配置地下结构观测功能,借助高密度电阻力技术、电磁法技术等,对岩石、土质,甚至是微生物群落等进行详细分析。

3.4海洋信息协同获取功能设计

除航空、地面维度外,海洋信息同样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重要对象,调查信息与数据可以用于海洋权益维护,促成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海洋资源的配置应用。设计环节需要采用多元化、多维度的设计理念,借助卫星、无人机等现代化技术,搭建起功能更加完善和强大的立体化、动态化协同交互系统。其中海洋流域采用水下探测技术,搭配原位在线观测技术、水下视频技术形成实时画面数据收集平台,融合高精度地层剖面技术等,充实理论数据模型。海岸线、海岛,以及与海洋距离较近的滨海湿地等区域,则重点借助海洋监视卫星达成数据获取目标,搭配无人机获取技术消除监视盲区。对于海洋生态问题,则可以借助水色反演产品、原位监测技术等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船装备的配置,还能够对海洋矿产资源进行调查监测。

结论:综上所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复杂性、艰巨性显著,现有的数据获取功能共享效率较为低下,很难为调查监测工作提供支撑。实践环节务必要给予充分重视,积极从协同化视角出发审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问题,引入立体化遥感网络、高精尖装备整合平台、众源数据协同获取技术等,提高协同获取能力和效率,逐步完善多元卫星数据协同获取功能、航空数据协同观测功能、地面实时观测功能等,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蒲冠宇.浅谈人工智能时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发展与挑战[J].科技与创新,2023(01):90-92+97.

[2]舒文强,肖邓,段松江.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管理平台设计及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22,20(12):130-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