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供水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式分析

王强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0

摘要:为有效把控市政给排水工程渗漏问题,论文探讨市政给排水管道渗漏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分析市政给排水工程渗漏原因,并从施工前期控制、中期控制和后期控制3方面阐述市政给排水工程防渗漏施工措施。总结市政给排水工程能耗和水资源浪费问题,并提出结合节能技术来改善给排水工程设计,有效提升市政工程的节能环保效果。

关键词:供水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资源作为城市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城市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政给排水工程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用水问题,提升居民用水质量,但同样伴随着能耗问题日益突出的现象。在分析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技术、投资成本以及建造周期的施工组织编制内容基础上,研究数字化建造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1市政给排水工程渗漏问题

1.1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市政给排水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给排水管道一般被深埋地下,因此,对其进行维修十分困难。若地面或触及地下的其他工程施工造成的明显振动、碰撞或挤压等,都会对给排水管道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导致管道出现渗漏问题。除此之外,城市路面地基沉降也会对给排水管道造成影响。若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穿越其他工程时,均会预留孔道或随主体工程同步施工。而在此情况下,极容易出现管道渗漏问题,主要是由管道与被穿越体间隙引起:两者间没有留足一定缝隙,导致管道发生变形、挤压,出现漏水。

1.2管道应用和自身问题

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往往会出现管道开口处封堵处理不严谨、封堵材料老化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管道渗漏。如果管道封堵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解决,管道渗漏严重时甚至会影响附近道路和建筑物。目前,我国给排水管道材料刚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且管道支架未能很好地按照规定进行设计,造成管道支架不结实,稳定性较差,导致管道出现局部弯扭,应力集中,管道会受到挤压,出现裂缝渗漏。

2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分析

2.1前期施工控制分析

(1)组织控制作为最基础的施工控制,是对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可通过建立一支由项目经理、资料员、质量员等多种人员的组成的队伍来进行施工管控。在此过程中,需科学合理地制定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防渗漏施工“三检”制度,同时确保其可行性,使其能够对施工全过程工序进行严格把控。(2)审批控制是工程监理单位对市政给排水防渗漏的编制措施和设计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施工器械、材料、人员等与合同记录内容一致。(3)选材控制。不仅对材料供应商进行选择,还要在施工材料选择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安全第一,对于施工材料进行严格选择;材料进场时进行实验,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施工标准。(4)管材控制是为保证管道材料接口质量,对施工现场所需管道材料的放置和运输进行有效控制管理。管道材料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碰撞挤压,在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卸放时,要借助结实的挂钩和麻绳将其稳住,缓慢放下。在对其堆放时严格根据厂家、规格、型号进行对应码放,同时报告监理单位,对管道材料验收,有效把控管道材料质量。(5)子母口质量控制作为管道材料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需确保套管和管道材料的施工、生产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具体表现在同一范围内所使用管道为同一批次、同一厂家材料;需避免型材和管材出现变形、气泡、裂缝等问题;对其尺寸进行精确计算设计,保证子母口的防脱性与气密性。

2.2新型技术运用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设计人员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不断合理运用新型节能技术进行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作业。节能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各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充分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有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给排水工程设计人员还通过运用先进的新型能源,不断调整和优化给排水工程设计。主要运用太阳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从而充分发挥新型能源和节能技术的作用。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通过运用新型太阳能技术,充分发挥节能技术的价值,为城市未来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单位还应当分析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建设需求,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型太阳能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确保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可以使水资源实现循环再利用的目标,并且节约废水排放,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2.3加强施工质量监督

市政污水管道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是促进市政污水管道工程顺利开展的主要根本,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有效避免城市内涝等问题对城市建设造成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以及施工功能提出了更高的基准,为实现市政道路污水管道工程的实用价值,首先需根据相关技术人员所提供的科学发展规划制定完善的控制监督管理方案。定期对污水管道工程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查验和审核,在确保现有污水管道工程顺利运转的过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污水管道工程进行妥善的管理。由于市政排水管道的基础施工条件相对较差,在地下土壤条件勘测不准确的过程中极容易导致管道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进而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的情况。在此过程中需加强对工程质量的严格监督力度,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为保证管道基础强度符合国家的既定标准,建议使用砂石等柔软性的材质作为基础,以300m以下管径管道或柔性管道为主要应用材料,采取改良土壤的措施使基底底槽可以承载管道的长期运转,避免造成沉降的问题。对应用材料进行不定期的抽检,运用力学报告检查的方式检测材料的应用情况,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按照事业配合比例进行安全施工。在检查井闭和与其接连管的结合处,特别注意检查井砌筑砂浆需要保持饱满的状态,连接处墙体需进行卷拱砌筑,保证勾缝全面不遗漏与表面的清洁和湿润,在抹面时及时进行压光收浆和养护处理,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进行湿润的均匀水泥涂浆,有效避免渗漏问题的出现。市政道路工程污水管道建设过程中,即使检查管道的位移和变形情况,导致管道位移和变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进而出现管道的上浮和下沉问题。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监察管理的工作,进行详细的实地测量并将精准的数据反馈给工程的设计人员,在反复检查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污水管道建设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施工防漏技术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在施工现场树立安全警示标志,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改正。尤其是市政道路管道施工过程中质量不过关就会出现渗漏的现象,通过闭水试验检查污水管道问题的产生原因,采取界面底部处理的方式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4积极实施分区计量管理,对管网运行压力进行有效控制

实施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可逐步实现城市供水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有效控制管网漏损,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根据《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工作指南》,结合供水实际,制定适用的分区计量实施规划,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分区管理实施路线,逐步开展三级分区计量管理工作。1、计量仪表选型及三级分区。根据公司多年对不同流量计的使用和技术评估,结合施工安装对供水运行的影响,确定分区计量仪表以电磁流量计为主,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为辅。针对分区计量的数据采集点多且分散,以及户外环境条件差的特点,主要采用无线通讯和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远传、储存和分析。按水源不同划分区域作为一级分区;在第一级供水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根据管网分布特点对每个大区域再进行划分,可将加压站独立供水区域、道路片区供水区域等作为划分范围;为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对每个二级区域再进行划分。通过在一些次配水管上加装流量计或水表,在新建抄表到户小区设置总校核表等方式实现三级分区。2、分区计量数据的分析应用是漏损控制管理的关键。利用现状分区,持续对一、二级、三级供水区域开展夜间小流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结合各区域供水量和售水量产销差率的动态分析,制定区域管网漏损控制措施。3、 平衡管网压力,保持供水管网均衡有效运行。由于地处不同的高差区域,造成供水管网压力偏高,部分区域管网爆管多发,供水设施故障率较高。针对这一不利点,一是利用调度系统对管网各监测点的压力、流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区域供水特点,合理调整供水阀门,优化管网供水区域,或安装区域减压调压设备,平衡区域管网压力,部分区域夜间压力平均下降0.1~0.2MPa。通过降压措施,自2018年以来,供水管网爆管次数明显减少,供水设施故障率大幅下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给排水工程对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市政给排水工程防渗漏性能的提高对生活用水和废水排放具有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质量,很大程度上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对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中涉及到的质量控制、进度安排以及成本管理等相关内容进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施工组织管理效果。在运维过程中加大水务管理力度,确保给排水工程能够充分发挥节约水资源的性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帆.市政工程给排水项目管理措施研究[C]//.2021工程技术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99-103.DOI:10.26914/c.cnkihy.2021.061824.

[2]刘向藜.市政工程中给排水施工安全管理及分析[C]//.2021工程技术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109-111.DOI:10.26914/c.cnkihy.2021.06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