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采模式下建筑企业基层项目的采购管理

/ 1

联采模式下建筑企业基层项目的采购管理

游金锋  ,毛建新  ,刘帅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0

随着国家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供应链理论的不断发展,为保证物资供应的及时性、物资采购的经济性,规模企业普遍对通用物资采取了联合采购的采购模式,联合采购涵盖了工程需用物资的方方面面,联采物资的占比达到了物资采购总额的80-95%,联合采购是规模企业整合资源合规采购的不二选择。大联采模式下,企业一般由总部采购部门分物资品种分别进行招标采购,按报价从低至高选择既定数量的中标供应商,中标后企业分别与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基层项目使用物料时,与中标供应商以框架协议为基础再行签订采购合同。它有效解决了采购过程中,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为企业节省了可观的采购资金,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益。但联采结果也就是框架协议一般是最高限价,中标供应商的中标单价也略有差异,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如何做好联采模式下基层项目的采购管理,成为了摆在基层项目物资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联采模式下项目需直面的问题   

  1. 中标供应商中有生产商有经销商,两者如何选择。
  2. 同一种物资中标供应商少则三五家,多则十几家二十家,甚至更多,并且不同供应商报价不同,价格有高有低,如何取舍。
  3. 个别中标供应商不常用物资报价低于市场价,一旦有项目使用以各种理由拖延,这种情况如何避免。

二、联采模式下,基层项目的采购管理

   1总原则:平等自愿、优中选优。对基层项目来讲,与传统招标比较,采购联采模式下采购管理是由逛自由市场变成了了逛精品店,仍需根据自身状况及目标要求来讨价还价、决定取舍,本着“平等自愿”原则,在中标单位中优中选优。

  2 精准分析,科学定位:框架协议是最高限价,引用合同时应根据综合分析确定合理价格。管理过程中,应做好中标价格分析、供应商分析、自身情况分析三方面的综合分析,为下一步筛选拟定供应商提供依据。。

项目自身情况分析:通过本项目材料用量、供应时间、用料集中度、周边供应商等方面的分析,确定项目物料质量品牌参数、单位时间区间内最大应确保供应量,运距对产品价格影响,以及周边供应商数量。

中标价格分析:通过对中标供应商各自报价的分析,在满足工程需求、理清品牌参数的前提下,确定清单中各个物料的拟定价,根据项目自身确定的拟定价,确定拟选供应商清单。拟定价的确定,宜按中位数或平均数划定,价格在拟定价格线以下的基本可以入围拟选供应商。<而对于中标供应商3家及以下的情况本步骤可以忽略。>

中标供应商综合分析:供应商类型(生产商、经销商)、合作情况(通过约谈供应商、云筑网查询、社会了解等途径对供应商供应能力、服务信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生产能力、生产工艺、产品特点、在供项目(特别是预制构件)。联采供应商经过企业各级部门的考察、审核,信誉不良、恶意断供问题一般不会出现,其中应重点对供应能力进行详细了解,判断供应商其供货能力能否满足项目生产需求。预制构建类物资具有生产周期较长,受设备限制较强的特点,此类物资对供应商生产能力的分析判断尤为必要。

  3 优中选优,确定意向:按半数原则、主次分明、门当户对原则确定拟定供应商数量。

a)数量确定:按照半数原则、主次分明,结合项目最大单位时间需用量确定拟定供应商数量。除规模特别小的项目外,应尽量避免一家独供的情况。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各种自然条件、设备状况影响,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企业生产中断,供应出现问题,势必影响项目的施工生产甚至造成停产待料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半数原则:所选供应商的供货数量最高不能超过其生产能力的50%。半数原则对构件类、定制类等需要加工周期物料的数量确定尤为重要。

主次分明:这主要是考虑出现意外风险(自然、环境、质量)时,具有可控的回旋余地,另一方面也是保留适当的竞争,如果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被供应商反向制约的危险比较大。

b)范围确定:按照门当户对原则参照需用供应商数量,结合价格分析确定初步拟选供应商名单。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门当户对是指供应商的类型应与项目情况相符,能满足项目需求,有着较强的合作欲望。

4价格谈判,价值创造:项目商务部门应向供应商讲明,所需物资参数、目前市场行情、项目优势,并与拟定供应商逐一谈判协商价格,以期供应商在自愿基础上价格有所合理让步。在此必须强调的是供应商中标价格低于拟定价的一定以投标报价作为最终确定价。 

5承诺协定,善始善终:在价格谈判基础上,本着互利互惠、双方自愿原则,由供应商做出价格及服务承诺。承诺应包括价格承诺、时间执行区间服务从始而终等几方面的内容。

联采大环境下,建筑企业项目采购管理人员,应根据采购物料类型及其特点,充分分析项目自身情况、各个中标供应商的特点及报价情况,确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拟定价,以拟定价为目标,充分发挥采购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供应商进行逐一谈判,争取取得较为理想的签约价格,创造采购价值。最终供需双方都实现了最大节约,真正实现了“双赢”。这对于基层项目来说,在获得稳定货源的同时,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争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