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应对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应对策略研究

徐瑞妮

海丰县海城镇城北小学

摘要: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想实现其数学综合素养的持续发展目的,夯实发展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低段位小学生的常见学习问题,数学审题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学生的前进步伐。要想针对性解决此类问题,实现“对症下药”,从问题根本入手,结合审题障碍成因,制定针对性解决计划,是提升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有效路径。本文对数学障碍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行之有效对应策略的进一步探究,提供了几点建议,旨在推动教、学质量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应对策略

引言

作为综合评定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数学素养的持续发展,对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分析能力的逐步强化,提供了强劲助推。要想在未来发展中,充分凸显数学素养价值,实现上层建筑的高质量建设,在低年级阶段,夯实小学生基础,针对性解决审题障碍,成为了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想辅助小学生顺利“过关”,并将审题障碍转化为能力提升垫脚石,教师要从问题成因入手,借助“量身定制”式应对策略,强化小学生数学思维。

一、数学审题障碍的原因分析

在阻碍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关键问题分析中,审题障碍对低段位小学生,影响力较大、危害较强。为了突破这一不利因素束缚,教师对审题障碍的主要形成原因,进行了立体化分析,经过多方论证,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数量关系认识能力不足

处于初级教育低段位的小学生,字词积累量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审题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是时有发生,此类问题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小学生的审题速度,还弱化了其对题干的理解力。阅读过程的磕磕绊绊,理解能力的不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解题质量。对关键信息把握能力、分析能力的不足,势必会降低其解题准确性,导致错误“频发”。另外,生活、学习经验不丰富的小学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数量认知体系,对数与数之间的隐藏关系,掌握、分析的并不准确,数学思维的不足,导致其无法从题干中,准确提炼有效信息,不能明确知晓问题的主要考核方向。数量关系、认知能力的不足,都是造成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

(二)认真审题意识不够强烈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能力定位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常规测试中,考核成绩与小学生预估成绩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也时有发生。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过于自信,思想上的轻视,导致其认真审题意识较弱。在常规练习中,部分小学生舍本逐末,过于强调解答过程,而忽视了对题干的认真阅读与分析。在“轻敌”错误思想的指引下,小学生时常还没有准确理解题干要求,就开始进行盲目性解答,这就导致整个解题过程,缺少针对性与计划性,这势必会影响最终的解题质量。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是阅读了一半题目,就开始预测问题,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思路。殊不知此种错误的学习习惯,会严重影响其数学素养的持续提升,对其综合能力稳步发展,较为不利。

二、有效的数学审题障碍应对策略初探

审题障碍问题的优质高效解决,离不开丰富教学经验与深入分析的科学支撑,所以要想实现“对症下药”,并稳步提升低段位小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从小学生阶段性成长特点入手,探究行之有效的审题障碍应对策略,具有极高的必要性。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为了针对性纠正“粗心大意”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要从日常教学入手,运用“指读法”,引导小学生从题干中,准确获取关键信息,在科学避免漏读问题时,科学防止“半途而废”问题的发生概率,并通过科学、准确的关键信息分析,辅助小学生快速厘清题目中出现的数量关系。在《认识人民币》一课课后练习中,为了辅助小学生快速走出审题障碍,教师可以组织其运用“指读法”,逐字逐句的朗读出题干内容,并在此过程中,要求小学生通过重点信息勾画与提炼,厘清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自身理解,进行正确解答。以此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快速走出审题障碍困境,实现自身数学素养的稳步提升目的。

(二)强化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实现对小学生思维方向的引导,还能通过教学反馈,分析其对核心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强化数学思维训练。在《长度单位》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准确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数学关系,教师可以根据重难点内容,以趣味性问题为引导,如“小猫的步距约15厘米,猎豹的步距大约为1米,当小猫和猎豹比赛,同样走出五步后,是谁先到达终点?他们之间又相差多远呢?”引发小学生思考。在逐个问题解决过程中,趣味性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注意力,这对降低数学练习枯燥性,具有明显的使用成效。为了更快、更准确的说出答案,小学生会进行独立思考,并结合题干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不仅完成了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训练,还实现了思维强化训练。

(三)充分结合实际生活

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如果遇到新问题,小学生很容易以定式思维,进行解题分析,套用模式的解题方法,不利于小学生快速走出审题障碍局限。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案例,梳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后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小学生,将题干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实际应用,并结合“买东西,找零钱”“花多少,剩多少”的计算过程,向小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并运用实际生活案例,转换小学生解题思维,这对其掌握更丰富的解题思路,以灵活多变的思维,解决、分析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其突破定式思维束缚,举一反三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在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而阻碍优势发展的“绊脚石”,审题障碍,不仅会减缓小学生的成长速度,还会挫败其成长自信,对数学教学工作的持续开展,较为不利。所以在教育教学新环境下,教师可以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强化数学思维训练,结合实际生活等方面入手,帮助小学生顺利迈过这道“坎”,在强化学生思维力同时,辅助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孙正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障碍及应对方法[J].小学生(下旬刊),2022(07):91-93.

[2]王岁阳.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及对策分析[J].家长,2020(3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