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医务人员心理状况及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浅谈青年医务人员心理状况及干预措施

鲍炬远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 要:青年医务人员是医院生力军,是医院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根据我国医疗行业现状及医疗行业本身特点,分析青年医务人员的思想状况,从医院角度出发提出干预措施,做好青年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改变医务人员的思想认知凝聚共识,维护医疗行业的健康运行。

关 键 字: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干预;措施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依靠先进的诊疗技术和名医专家,更重要是靠医院青年医务人员的储备和培养。当前,各级医院普遍重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从招聘待遇、编制、福利、职务、住房等方面努力吸引高素质优秀的年轻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对年轻医务人员能力素质培养和技能培训也不遗余力然而社会和医院更多的关注年轻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却很少关注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1.当前青年医务人员心理状况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高负荷、高风险、高压力的行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疾病诊疗、健康甚至是生命,医务人员背负着更大的责任和精神压力。在2008年期间,相关机构对我国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有过一次大规模抽样调查,共有3665医务工作者参与。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显示:医务人员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不容乐观,一直和经常感觉到身体不适的已经占整个调研人群的65.6%,而一直和经常处于精神应急状态的抑郁、强迫以及焦虑、烦躁等现象的个体,至少占总调查人群的1/3以上。

《2020年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我国2466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7.7%被调查者可能存在抑郁倾向,19.8%的医务工作者有焦虑倾向,而且相比于其他岗位,医务人员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倦怠。其中,工作不足1年的和工作1-5年的医务工作者的抑郁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分组的医务人员,青年医务者心理状况不容忽视。

2、当前青年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成因

2.1社会角色的转变

青年医务人员,特别是刚走向医疗岗位的青年人,面临着急剧的环境和心理认知变化,需要完成从学生到医务人员,从依靠别人到独立的社会人,快速的社会角色转变对青年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学校时,年轻医学生只要按时上课学成学业即可。可走向工作岗位后,要自己独立承担社会责任,要自己赚钱、买房、工作、处理感情人际关系等等。在这转变过程中,年轻医务人员会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他们来说,特别是刚走出学校的,会有极大的心理压力。

2.2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长期高强度的工作

医疗行业是高技术、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年轻工作者不得不在完成本职工作后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理论和技术。患者病情的复杂、持续工作的劳累和学习新知识的压力,严重影响医务工作者的情绪和工作效率,也加剧着工作倦怠

2.3 患者的过高期望和固有偏见

对于医疗知识,医患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地位。由于不了解医疗知识,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过高的期望值,认为医院和医生可以包治百病甚至可以起死回生,但疾病有很多不确定性,没有哪个医生敢说可以治疗一切疾病。过高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往往会导致患者心理的不平衡,有些患者甚至会做出过激行为,给医务人员的造成躯体和心理的伤害。

2.4 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现行医疗管理制度下,医务工作者既要坚持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公益性;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些致使医务人员背负着道德和经济的双重压力。特殊是青年医务人员,因工作经验有限,不可避免的会在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挑战,但医疗纠纷中举证倒置制度,使年轻医务人员处在更加不利的地位,致使青年医护人员在面临病患时,会更加紧张,压力更大,防御性医疗的出现就不可避免。部分不良新闻媒体也在医患关系紧张中推波助澜,以报道医疗行业的不实新闻来吸引观众眼球误导部分群众,加剧社会对医务人员的偏见,不利于医患关系的缓和。医务人员需要学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除患者的不信任,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的职业自尊和荣誉感

青年医务人员在家庭、单位和社会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心理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家庭生活和睦,也影响这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作为工作单位的医院应该更加重视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职业荣誉感。

3医院制定切合实际干预措施

3.1 坚持医疗行业公益性,发挥思政人员的作用。

坚持医疗行业的公益性。效率和公平一直是医疗卫生改革的中心,重视效率的市场化机制推动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提高和医疗行业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文本的服务宗旨,坚持把回归公益性作为新医改的改革目标。在广大青年医务人员中医疗行业公平性和公益性,把个人发展同患者诊疗和医疗行业向结合,把基本医疗资源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有研究表明,与领导沟通频率和心理干预都对医务人员产生焦虑感有显著影响。因此,思想政治专业工作人员应多于青年医务人员交流,观察、了解和掌握青年职工思想、行动和心理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及时与青年医务人员给予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心理疏导。

3.2 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020年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指出,医疗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好于其他岗位,但实际的调节情绪的技能和方法掌握上差于其他岗位。岗前培训是新职工进入工作岗位开端,我们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加强思想引导,选择有经验的医务人员给青年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自我调节情绪

青年医务人员刚走出校门,很多都不善于跟人沟通,特别是与患者的沟通。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可以适当增加沟通技巧的培训。通过实践与教学相结合,请专业人士教授沟通的知识和技能。

3.3 树立行业服务理念增强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

医疗行业关系着患者的健康,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医务人员是人民群众生命的守护神。当前,医疗行业是存在部分医务机构和人员趋利性强和对待患者冷漠粗暴,少量医务人员缺乏医德修养,以医谋私,把个人利益置于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至上,忘记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医疗行业在从小事入手,帮助青年医务人员树立救死扶伤和为人民服务的行业理念。医院可以建立有效的监督或投诉机构,主动地接受患者投诉,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找到问题,防止医患问题进一步恶化,同时也督促医务人员改善工作,特别是为青年医务人员树立榜样,增强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

3.4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增加年轻职工业余活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文化,要明确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而医院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既要以患者为本,也要以职工为基础,在建设医院文化时要融入职工理想,把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落到实处,调动青年医务人员建设医院、文化建设和为患者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制定预防措施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年轻职工的业余活动,比如说体育比赛、晚会等等让青年职工在业余活动中释放心理压力。

青年医务人员是医院的后继接班人,是整个社会未来的健康守门人。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找出问题,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这样可以保证他们的健康也是在维系医院的正常发展和老百姓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奕璋存龙.医院文化建设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院.2022:54-56.

[2]孟莛.青年医生心理环境调查[J].中国卫生人才.2013:24-25.

[3]张亮,许睛鹤,肖锦铖.当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危害[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836-838.

[4]傅娟,粟明亮,罗世友.医院年轻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9(2):110-112.

[5]李英,张磊晶,王冬梅.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校医.2011:60-61.

[6]马欣荣,江洪,郭雨墨,常高峰,张月兰,周永玲.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2,32(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