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语言授课中初中语文高质量教学路径——以蒙古族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4

民族语言授课中初中语文高质量教学路径——以蒙古族为例

王玉霞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也在不断优化完善中。为了切实缩小各民族间教育差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师,在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时,要深刻意识到语文在铸魂工程中的核心作用,要把握民族语言授课期间语文教学现状,并着眼于其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打造高质量授课活动,进而达到凝心铸魂目标,切实奠定各族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根基。对此,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围绕“民族语言授课中初中语文高质量教学路径”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民族语言授课;初中语文;高质量教学

育人先育心,在深化民族教育活动期间,要切实发挥语文学科培根铸魂的效能。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多样德育元素,不仅能够在语言层面拉近各民族同胞间距离,还能够奠定青年学子思想基础,促使各族浸润在优良的文化氛围下,逐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但是从现阶段少数民族语文教学活动来看,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要想逐步攻克问题,打造优质语文课堂,需要广大教师能够肩负起育人重担,并积极制定创新策略,以便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一、民族语言授课中语文教学现状探析

(一)学生基础薄弱,存在文化断层现象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内涵丰厚、文化多元,集“听、说、读、写”于一体,教学体系庞大且深厚。要想学好语文,这对于长期处于汉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都并非易事。要想实现高质量教学,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稳定的语言环境、学生长期的积累和科学的方法。然而在以往,蒙古族把语文当做第二语言,语文课程课时安排较少,整体教学不具备引导学生高效开展语文学习的条件,很多学生由于长期缺乏汉语学习环境,语文基础非常薄弱。在统编版教材投入课堂后,文化断层现象尤为明显,学习成绩一时很难追赶上来,从而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对语文学习的抗拒心理。

(二)教学模式单一,知识体系不够牢固

要想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水平、认知情况、发展需要等要素,制定创新且多元的教学模式和科学引导方法。但从现阶段蒙古族初中语文课堂实况来看,可以发现,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授课模式仍比较单一固定,“填鸭式”、“满堂灌”等方法还未真正被改善,教师也未能真正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难点和阻碍。长此以往,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精彩有趣,也会逐渐失去主动探索、不断求知的热情和动力,这对于夯实少数民族学生语文知识基础、构建完善知识体系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三)文化差异明显,课堂存在语言障碍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要想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扎实成效,需要师生共同浸润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只有如此,才能慢慢帮助学生形成语感,提升学习水平。但蒙古族地区学生存在语言差异,城镇地区形成了良好的汉语氛围,但农村牧区,尤其一些偏远闭塞地区汉语氛围不足。在进行语文学习时,一些学生常常需要先把汉语和母语进行转换再去思考问题,由此会大大降低对教学信息的处理效率,让语文学习活动存在较大阻碍。同时,在课余,蒙古族学生也多以当地语言进行交流互动,对汉语的使用相对较少,难以构成完善的语用环境。这对蒙古族语文教学工作的推进带来了一定难度,也使得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更加艰难。

(四)教育观念陈旧,课堂创新活力不足

在蒙古族地区开展语文教学并打造高质量活动,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存在一定挑战性。尤其是对于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内心对语文学习存在抗拒感和压力感,由此更需要教师有与时俱进的心态,巧用创新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活动,以此为学生构筑轻松愉悦、创新多彩的学习氛围。但蒙古族地区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育人方法还略带陈旧色彩,没能与时代相同步,还保有浓厚的应试教育思想,未能真正贯彻落实“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等要求,由此会导致语文课程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活力色彩,也会在无形之中拉远少数民族学生和语文之间的距离。

(五)教育资源不足,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随着时代发展,语文教学活动不仅限于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尤其是在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语文授课时,科学运用教材、教案、多媒体、课外读物、实践活动等多样资源,对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完善学生认知体系都有积极意义。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蒙古族地区语文课堂中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使用率相对较低,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整体难以构成浓厚的语文教学氛围,久而久之,语文学科难以受到学生重视,其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究其根本,是由于教育部门及学校对语文的重视度还不足,没有认识到语文在铸魂工程中的显著地位,因此导致教学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有限。

二、民族语言授课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打开视野天窗,丰富学生认知

随着时代发展,语文学科的内涵也日益凸显,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以及学习交流、表达都需要使用这个工具。学好语文,能够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对于蒙古族初中学生而言,由于所处文化环境不同,认知领域也会有所差异,积极开展语文教学,将语文学科中蕴含的诗词典籍、现代文化、历史元素、红色基因等进行充分挖掘,都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天窗,促使学生不断走进新的文化领域,感受和体验语文学科中展现出的文学美、人文美等多元美学元素,以此可以有效助力学生丰富自身认知,增长文化见识。

(二)有助于增强德育引导,培养优良品质

新时期下,对语文教学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授课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材中基础文化知识,还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素养,这也在“培根铸魂”工程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初中语文学科知识涵盖面甚广,其中不乏德育要素,如理想信念、团结互助、热爱祖国等。在教学中,当教师能够着眼于授课内容中蕴含的各项德育内涵,并有效将其渗透于蒙古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堂中,促使学生深刻感知,能够形成优质的育人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正面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在优良道德观念的洗礼中获得个人品质的发展。

(三)有助于优化教学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语文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体现着人类进步、科学发展及现代意识,同时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世界及想象世界密切相连。将语文作为重点课程,不断进行优化,并着力打造高质量活动,能够进一步完善蒙古族地区育人体系。从文化认知层面来说,能够为少数民族学生构建以“现代文、文化常识、文言文”为主的知识体系,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从发展应用角度来说,语文课程可以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综合应用”等发展体系,可以帮助学生从认知、思想、观念、综合能力等方面不断获取源源不断的力量,进而实现蒙古族地区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的协同发展。

(四)有助于多元文化融合,促进民族团结

由于生长环境略有不同,各民族衍生出的文化鲜明特色,新时期下,通过“文化教育”纽带,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推手。为充分发挥教育培根铸魂效能,蒙古族教育系统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并把语文放在了重要位置,同时着力提高学生、老师、家长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语文学科蕴含丰富文化要素,可以成为文化传输的有效渠道,并能从语言、思想、文化理解等多层面帮助学生加强民族共同体意识。当语文在蒙古族地区的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多元文化融合效果会越好,民族团结这根绳也会拧的越紧。

(五)有助于推进铸魂工程,深化教育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基础层面,要使学生正确书写汉字、加强语句理解、品味词句感情色彩,再深一层,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等训练活动。将其投入到蒙古族学生初中课堂中,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大工程,需要教师层层递进,加强引导。在此期间,少数民族学生会不断提升对汉语的理解,体会到汉语交际的乐趣,并感受到我国多元文化的魅力,以此能够进一步牢筑学生中华魂,让“铸魂育人”工程得以顺利开展实施。

三、民族语言授课中初中语文高质量教学路径

(一)夯实文化基础,修复知识断层

对于汉语基础不牢固的蒙古族初中学生而言,要想使其真正获得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要注重从基础层面入手,助力学生修复知识断层。只有稳扎稳打,夯实语文之基,才能不断减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抗拒感,进而促使课堂绽放活力色彩。

比如在开展《背影》等课内阅读学习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模式,引领学生提前自主预习文内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扫清汉字、词句认读问题,并根据老师要求和进度通读、熟读文章内容,以此便于高效投入到之后的阅读理解活动中来。在课堂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课前学习中的障碍,加以针对性指导,还要准确把握学生汉语水平,并结合阅读篇目学习目标制定系列思考问题,使学生获得更多运用汉语交流对话的机会,以此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使其加深对阅读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在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整体表现及学习效果,制定针对性练习,比如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要使其加强对阅读内容中重难点字词、句子的认读与背记,对于汉语语感不强的学生,则要使其多读、多听,以此帮助学生在针对性训练中夯实语文基础,逐步修复知识断层。

(二)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课堂变得乏味,也不利于学生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教师要着眼于蒙古族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及现代化教育理念,适时变化调整授课方案,丰富教学指导模式,加强引导训练,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精彩有趣、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氛围。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教学为例,授课期间,教师要改善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转而运用“以生为本”理念,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对阅读篇目的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具体任务,如:①分角色读一读文章;②说一说文章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③写一写第2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在明确任务带领下,促使学生多频率使用汉语进行沟通交流,以此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考能力得到训练发展。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大致了解,并依照其语文素养,制定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互动活动,以此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一点点建立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并获得“听说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加强阅读训练,营造汉语环境

良好的汉语环境对蒙古族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而言具有积极作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内外阅读指导训练,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比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依照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口语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共同说一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父亲的性格?还可以从文章中的父亲角色,延伸到学生各自的父亲身上,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的父亲。这样贴近生活的话题,能够点燃学生的交流表达热情。同时,还可以穿插趣味游戏活动、精彩实践活动,以此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趣味十足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良好语言环境中为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要根据2020年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要注重传授学生科学有效阅读方法,如:提高阅读速度、进行阅读摘抄、进行阅读批注、带着问题阅读等等。还可以立足课外阅读读本,构建多样语言主题活动,如:演讲活动、诵读活动、知识竞赛活动,以此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丰富汉语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充实课堂资源,树立文化自信

积极开展铸魂育人工程,是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团结相融合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期间,除了要从基础层面对学生展开训练指导,还要借助多样化教学资源,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参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使其逐渐在内心牢筑共同体意识。

对此,蒙古族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前,要充分运用好教案、导学案等资源,以便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课堂中,教师还可以立足教材进行延展,并借助电子白板、PPT等现代化设备,以图文、视频、文字等形式,为学生引入多元文化资源。比如在学习《黄鹤楼》、《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时,可以扩充与之相关的诗词文化,在学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时,可以引入更多优质文言文,在学习《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壶口瀑布》时,可以通过图文、视频为学生介绍更多祖国传统建筑文化,带领大家领略更多祖国大美风光。在多元文化资源熏陶下,学生的认知会逐渐丰富,文化自信心会得到提升,同时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五)加强德育引导,推进铸魂工程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了教学关键词。民族语言授课语文教学期间,对学生积极展开德育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也曾说过:“铸魂和育人的核心其实是爱国主义。”因而蒙古族初中语文教师在制定授课方案时,更要注重深化落实各项要求,并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做好对学生的德育引导,帮助蒙古族学生进一步点燃爱国之心,促使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便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

比如在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沁园春·雪》等诗歌时,教师可以加强对诗歌创作者、创作背景的介绍,并引入更多同主题的爱国诗歌,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感知其中的红色文化力量及爱国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定期组织开展与“爱国”主题相关的朗诵活动、演讲活动、写作活动,系列举措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还可以使学生浸润在爱国文化中获得正面熏陶,进而有效推进铸魂育人工程,切实助推民族融合。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铸魂育人工程中,语文课程占据着核心地位。然而民族语言授课中初中语文活动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要想达到高质量教学目标,蒙古族地区初中学校及老师任重而道远,只有保持与时俱进心态,不断探索前进、开辟创新教育之路,才能更好地为蒙古族学生营造良好语文学习环境,进而实现高质量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汪玉秀, 汪生福.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J]. 读写算, 2020(24).

[2]杨云斌. 新课改理念下少数民族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  2019.

[3]俞晓丽.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J]. 内蒙古教育, 2019(21):2.

[4]呼延昞.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版, 2021, 000(009):P.1-2.

[5]阿库比则. 关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综合素质的实践探索[J]. 文学少年, 2020, 000(021):P.1-1.

[6]呼延昞.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 爱情婚姻家庭:教育观察, 2021(9):2.

作者信息:

王玉霞,(1978.08)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儿童文学、基础教育

课题 :

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小升初语文教材知识断层问题及教学对策研究”编号:NGHZX2021101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民族中小学教学研究》基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