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中学生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符学良 ,江正军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3

摘要: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在文化方面的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密切。多元文化的形成对中学生素养的形成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022年5月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中的儿童形象怪异身穿美国国旗,引起广泛讨论。同时,文化认同是个体归属群体的方式,也是个体基于族群文化之上自我身份的塑造和构建。中学生正处于人格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本文通过探索中学生浸润黄河文化精神的方式方法,促进中学生整合黄河文化精神与自身的思维、情感、价值和行为,形成以爱国精神为基调,创新精神为指引的中华精神。

关键词:中学生;黄河文化;途径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多元文化涌入,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被包容接纳,在中学生群体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地位不显。本研究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认同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重现黄河精神,探索黄河精神培育体系。

一、黄河文化精神在中学中的育人导向研究

(一)黄河文化教育为中国特色文化

建设奠定人才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三千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20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习主席主席的讲话将黄河文化提升到新高度,不仅关系文化自信而且关乎民族复兴,凸显了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了当前黄河文化工作的建设。

(二)黄河文化传播是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新契机

美国克拉克洪等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综合探究了文化的内涵,提出宏观上文化分为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并对价值观进行了具体阐述包括道德、信仰、规范、世界观等;微观里文化分为内隐和外显的思维、行为模式。文化的核心为传统文化以及其包含的价值观,文化延续和存在的基础在于身份认同。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水文化对文化认同的构建有重要作用,加强黄河文化认同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

二、黄河文化精神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黄河文化认同感不足

中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知不足,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热衷微博、微信、抖音等互联网热门软件。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明显不足,其更习惯碎片化的阅读,对黄河文化更是缺乏系统认知。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同弱化。大部分学生很愿意了解黄河文化,也具有深厚的感情,但谈到传承和创新,学生的意识则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二)校园人文环境薄弱

由于课程、教学环境等客观条件,传统文化教学还处在章节割裂、分散的状态。通过传承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达到育人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化传承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文化标注的文化身份是人身份的核心,是构建自我认知的基础。文化认同处于各类型认同的核心地位,是形成其他认同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创新理念,避免零散渗透的局限。

三、黄河文化精神在中学的具体传播策略

(一)发掘本地黄河文化资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洛河是潼关以下黄河最大支流,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洛文化,实际上是整个黄河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河洛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洛地区,不仅是黄河文明的核心地区,是三皇五帝及夏商周文明的中心地区,作为我国长期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之一,也是文化荟萃之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河路地区有河图洛书、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入周问礼、……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都与黄河文化密切相关。充分发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历史研学活动,结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实施的计划,带领部分学生走出校园,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黄河文化,在领略自然、人文环境的同时,感悟黄河文化,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挖掘学科优势,提高培养质量

黄河主题走进课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讲好“黄河故事”,激发学生感悟和理解黄河文化中所折射出的国家、民族发展进步以及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思想、优秀文化因子。追求学生内化黄河文化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黄河文化精神的实践能力。建设黄河主题文明校园、文化校园,班级文化墙,文化连廊,形成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借助学校的宣传阵地,营造“黄河精神”的浓厚氛围。

(三)完善综合实践活动,健全文化创新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成为优秀文化的关注者和探索者,让学生不仅能感知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能增强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提升文化素养。开展相关主题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花馍、河灯的方式体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风俗民情。看风情、做手工、体人文、悟精神,突出活动亮点,探索在活动中黄河文化精神的落实途径。重点打造“传承文化、文化创新”,积极实施黄河文化精神发展特色教育。努力将黄河文化精神培育与文化节、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通过综合性实践、发明创新展示、文体展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四)优化评价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以学历为支点,建立黄河文化精神教学评定量表。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评价理念为构建教育评价指标的方向,促进黄河精神文化培养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黄河文化精神的动态科学评价体系。建立学业成绩立体化评定,在学业试题的命制中加大黄河文化、黄河精神的考察,以黄河文化承载的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的考核和评估,评价学生的黄河文化意识、黄河精神的发展水平。

(五)加大家校合作,辐射文化精神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弘扬合作、包容、创新的黄河精神。学校将从舆论宣传、环境布置、实践条件几方面入手,为黄河文化精神研究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多渠道多层次调动家长积极性,利用山东梆子、传统节日、重大活动,开展课内课程和课后服务的自主灵活安排,基于家校合育,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黄河文化精神社会实践活动。黄河文化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黄河文化的传播也需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黄河文化精神的传播过程中。

结语

从创新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出发,从理论领路到实践落地,多方位创新推广方式落实黄河文化精神。整合师生资源,推动课程项目化,实践文化精神。调动师生积极性,吸引家长视线,共建黄河文化氛围。牢牢抓住文化传播主旋律,厚植实践精神,为弘扬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探索特色道路。此外,黄河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及其超越时空的特点,不仅对我国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重大国际问题贡献智慧。

参考文献:

[1]李超.保护黄河文化  赓续黄河文脉[N]. 兰州日报,2023-02-22(006).

[2]纳紫璇.讲好“黄河故事”  弘扬黄河文化[N]. 华兴时报,2023-01-15(007).

[3]金立红,杨子葶.聚焦非遗传承  弘扬黄河文化[N]. 山东商报,2023-01-14(010).

[4]李香振. 弘扬黄河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C]//中国水利学会.2022中国水利学术大会论文集(第五分册).黄河水利出版社,2022:4.


(本论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学生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