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以“蓝天何时存在,何时不在受大气污染的困扰” 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以“蓝天何时存在,何时不在受大气污染的困扰” 为例

林仕丽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 本文以“京津冀及其周围地区环境污染”的真实情景为例,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搜集、筛选资料,以此解决各子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即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也培养了学生对人地协调观,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 地理研究性学习 情境教学

一、相关概念

(一)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要旨,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呈现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生上课的痛苦[1]

(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地理研究性学生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现实生活的情景中发现与地理有关的问题,主动获取知识,运用地理思维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2]

二、地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地理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实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3]

三、基于STEM教育理论地理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运用的融合模式[4]

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这一环节可以是老师发现,或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或学生自己发现,发现的问题最好来自于真实的情景。

2、搜集资料:发现问题后,下一步就需要为解决这个为解决这个问题努力,这就需要学生搜集和筛查资料,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支架式”的知识。

3、解决问题:运用所搜集到的资料以及教师所给资料,依次解决子问题。

4、结果展示:最后会形成讨论结果,小组派代表展示,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

四、案例

(一)教学目标

1、解决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学生学习与大气污染相关的知识且能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

2、通过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通过问题链逐级递进,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4、通过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通过参考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提出京津冀及其周围地区的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学生能认识到从国际视角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6、探讨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

(二)教学过程

1、发现问题

2023年3月7日 财新新闻发布要闻:目前北京大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这则报道引发人们深思:蓝天何时存在,人们何时不在受到大气污染的困扰?同学们能为北京提出解决方案吗?

2、搜集资料

【资料一】大气污染及其危害资料

【资料二】据北京环境监测3月7日12时的实时空气质量指数,北京目前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污染级别达到5级,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此前,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美联合中心3月6日发布消息称,近期生产活动和污染排放水平回升,不利气象条件维持,京津翼及周边地区污染过程将持续至10日左右。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测预报,3月6 – 7日,地面低压转均压场控制,中部由弱东风转偏南风,南部以南风为主。温度逐渐升高,地面升温明显,扩散条件较差:区域北邮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京津冀中部可能出现短时重度污染。8-10日, 地面持续低压控制且逆温层较厚,中北部辐合较前期增强,南部近地面出现较强西风;区域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轻至中度污染,局地可能出现重度污染。11-14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区域扩散条件由北至南逐步改善,预计大部空气质量转为优良。

3、解决问题

【环节一】: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自主思考

老师提问:(1)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有什么特点和危害?

          (2)京津冀及周围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1)大气污染概念。

(2)京津冀及其周围地区大气污染原因:生产活动和污染排放回升等。

老师追问:(3)这些原因中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

学生回答:(3)人为原因有:生产活动和污染排放回升;冬季为了取暖燃烧一些煤炭, 产业结构偏重偏旧偏粗放,交通物流仍以公路为主;自然原因有:地面低压转均压场控制、中部由弱东风偏南风 、风力弱,南部以南风为主,湿度上升,地面升温,扩散条件差等。

【过渡】:以上都是根据我国京津冀及其周围地区讨论大气污染的问题,那么国外发达国家有哪些大气污染?国外是如何治理这些大气污染的?

【环节二】:根据【资料三】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合作探究。

老师提问:(4)发达国家有哪些大气污染?污染的原因?并从不同角度讨论发达国家是如何治理大气污染的?

          (5)结合发达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案例,讨论解决北京大气污染的措施?

学生回答:(4)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美国主要是发生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原因:自然原因:洛杉矶三面环山,污染物不易扩散;受逆温影响,空气层稳定,使污染物聚集在洛杉矶;人为原因:汽车多,每天消耗大量汽油,排除大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

治理措施:政府:立法、技术革新和宣传教育。

伦敦烟雾事件的原因:自然原因:伦敦上空受反气旋的影响,大量工产和居民燃烧的煤炭没有办法快速排出,从而聚集在城市的上空;人为原因:工产排放物和居民燃耗煤炭。 措施:政府:颁布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 技术:通过改进技术提高汽车排放的尾气;媒体:媒体宣传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正确价值观;居民:使用干净清洁的能源。

(5)小组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京津冀地区的治理措施。

环保局:我们认为要解决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的污染问题时,区域内每个城市在解决当地的问题时也应该关注周边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然后制定防控措施。

技术组:改进汽车技术,投入资金研发新能源汽车。

新闻工作者:新闻宣传正确价值观,提倡居民少开私家车,多座公共交通

居民:响应国家号召,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4、得出结论

老师总结:大家资料搜集的很到位,总结的都不错。现在我们回到上课前提到的问题,你能为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提出治理措施吗?想必大家学到这都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了。

五、结语

问题链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有前进的动力,在学生动力驱动下,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伍枝婷,赵媛.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设计——以“海绵城市的建设”为例[J].地理教学,2019(13):24-27.

[3]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J]. 中小学管理,2001(7):4-9.

[4]熊小菊,廖春贵,胡宝清.STEM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0(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