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不同血管通路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不同血管通路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裴亚斌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人民医院 四川 屏山 645350

摘要:目的:分析动静脉瘘(AVF)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两种血管通路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本院收治的肾功能衰竭病例,时间范围介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就AVF(观察组,n=42)与CTC(对照组,n=42)Hb、TP、BUN、Scr、Kt/V、URR以及并发症率展开对比。结果:2组透析前后Hb、TP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BUN、Scr、CRP检测数据与透析前相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数据仅CRP有显著差异(P<0.05);2组肾功能衰竭病患计算所得Kt/V、URR值相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例并发症率为4.76%,相较对照组19.05%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F和CVC均可为血液净化治疗提供稳定血管通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AVF组操作更易实现且并发症更少,因而是血液净化治疗首选血管通路。

关键词:血管通路;血液净化;肾功能衰竭

肾脏疾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都一直居高不下,随着肾脏疾病不断进展,后期逐渐出现肾功能衰竭,使患者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从而导致身体各脏器的损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为血液净化,其可快速清除血液中蓄积的有害成分和潴留的水分,使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恢复正常。而在施行血液净化治疗前首先需要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不同血管通路治疗效果不同,也可能出现不同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常用血管通路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和动静脉内瘘,相对而言动静脉内瘘具有更优的效果,但是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分析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不同血管通路血液净化治疗的有效性及对减少并发症的意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84例本院收治的肾功能衰竭病例,时间范围介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均为符合肾功能衰竭标准的确诊初治血液净化患者,遵医嘱行规律净化治疗>6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并患者知情同意。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精神障碍、严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管条件差及血液净化耐受性差者。结合患者病情、血管情况以及自我意愿进行分组,观察组(n=42)中27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区间49—68岁,计算均值(54.8±2.6)岁;透析时间均值(12.3±4.8)月;病种:21例糖尿病肾病,13例多囊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对照组(n=42)中26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区间48—70岁,计算均值(55.1±2.9)岁;透析时间均值(12.9±5.2)月;病种:20例糖尿病肾病,14例多囊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2组组间资料完整,差异均衡(P>0.05)。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施行带袖套隧道导管通路(CTC)血液净化,选择右侧颈内静脉予以插管,Seldinger技术进行操作:使用含针芯穿刺针将血管前后壁穿透,针芯退出,并向外徐徐拔针,血液自针尾喷出之际迅速将导丝插入,针拔出后经导丝将导管引入。通过撕脱型扩张导管予以皮下隧道建立,导管涤纶套与皮下组织的粘连特性,使皮肤入口与中心静脉缝隙处封闭。采用带袖套隧道导管妥善固定,袖套与导管皮肤出口处的距离予以2—3cm保持,出口处予3M敷贴,回抽血流量充足,肝素水封管备用。观察组肾衰竭病患选择自体动静脉瘘(AVF)作为血液净化通路,操作时患者或仰卧或坐,穿刺侧肢外展,先对其动静脉血管走形进行标记,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利多卡因),选择头静脉与桡动脉间做纵行切口3—4cm,予以组织分离,寻找头静脉、游离,探寻桡动脉搏动,实施皮下组织游离,桡动脉游离1-1.5cm后予以分支结扎,实现头静脉近心端夹闭、远心端结扎。以5mL1∶1肝素与生理盐水对术野部分进行反复冲洗,不能满足要求者作液性扩张。2组血液透析频率为3次/w,4—5h/次,透析流量为500mL/min。

1.3观察项目

①比较2组肾功能衰竭病患空腹静脉血抽取后检测所得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②比较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分析

经由SPSS21.0统计软件予数据分析,各指标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述,开展t检验;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则予(n,%)表述,采用卡方比较。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各检查指标对比情况

2组透析前Hb,TP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BUN,Scr,CRP检测数据与透析前相较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数据仅CRP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实验室各检查指标对比情况 (x±s,n=42)

注:组内透析前后相较*P<0.05,组间透析后相较#P<0.05。

2.2透析充分性比较

观察组42例Kt/V为1.35±0.13,URR(%)是69.23±7.38,对照组42例Kt/V为1.31±0.28,URR(%)是66.27±8.01,2组肾功能衰竭病患Kt/V、URR值相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42例,1例感染,1例栓塞,并发症2(4.76%),对照组42例,3例感染,5例栓塞,并发症8(19.05%),观察组病例并发症率为4.76%,相较对照组19.05%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脏功能逐步丧失的过程,肾小球滤过率会慢慢降低,最终会成为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情况,需要经血液净化、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治疗。血液净化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血液净化治疗来替代肾脏的代谢功能,从而有效排出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前,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一条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保障,临床上常用血管通路有半永久性皮下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和动静脉内瘘两种。动静脉内瘘常选用患者非惯用侧前臂腕关节附近动静脉进行离断吻合形成血管通路,而半永久性皮下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是将双腔导管置入颈内静脉等深静脉下从而为血液净化治疗提供通路。

血液透析即通过引流患者体内血液至体外,经透析机辅助将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者无法进行正常排泄的有害代谢废物及过多水分清除,后将净化过的血液回输,以起到替代原肾功能之用。同时,血管通路的长期、稳定、可靠使用渐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并在保障血液透析的顺利开展方面作用突出。现阶段下临床常选血管通路主要有AVF、CTC,二者各有特点与优势。前者具感染机会少、血流量充分、使用时间长、安全性高、易于穿刺等优势,临床接受度普遍较高。后者通常用于血管条件较差的老年患者,一经建立则可马上投入使用,透析时无需再行穿刺,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但较易出现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Kt/V及URR等反映透析充分性数据相较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血管通路均可维持有效透析,治疗效果良好。但CRP指标检测数据及并发症率显示出AVF相较CTC低。可见,AVF相对来说于患者健康更为有利。此结果与前人研究相似。

综上,在临床予以肾功能衰竭病患维持性血液净化过程中,AVF或CTC均为稳定、有效的血管通路,对透析效果无较大差异化影响,但AVF血管通路相对更易实现,且并发症率更低,故可为首选。

参考文献:

[1]杨建平。肾功能功衰竭患者建立不同血管通路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20):88-89.

[2]李素彦。不同血管通路血液净化治疗146例肾功能衰竭效果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9,29(1):38-40.

[3]向远湘,徐少欢,陆建嫦。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