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在“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VR技术在“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朱衍珅,刘凯璇,郑嘉莹,赵心月,王媛媛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杨家埠木版年画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扎实做好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活化利用已成为社会共识。将VR技术和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相结合,打造“活起来”的VR展馆,构建VR互动的沉浸式体验,创建VR互动的趣味虚拟游戏,开辟基于VR技术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应用的新天地让杨家埠木版年画更好地走进寻常百姓家”,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字:焕新非遗;VR技术;杨家埠木版年画

一、VR技术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中的必要性

1.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创新现状

时过境迁,年画不再是春节的必备物品,杨家埠木版年画也面临着新时代如何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一是创作题材需要革新。传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大多是供神明祭祀、依附于传统节庆的主题,已不能适应社会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逐步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变为艺术怀旧、收藏的目标,市场地位愈来愈边缘化,面临着束之高阁的窘境;二是专业人才的传承。目前大多数老艺人门下传承人寥寥无几。因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世代相传,工序繁复精细,教学需要手把手,学习时间久,学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木版年画技艺和精髓。三是多措并举地推动。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近几年来政府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建设年画博物馆、年画作坊等实物展厅,展示年画的古朴韵味,与时俱进创建网站、公众号把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送达更多人群,关注支持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的广泛参与及手艺人的坚守等多方不懈努力让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又重回大众视野。但是,这些措施本身的生命力并不是很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展厅现场陈列常常受到地域的制约,不利于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二是传统的纸质媒介由于语言的单调,缺乏视觉感受,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VR技术在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优势

(1)节约原材料,创新了文化传承方式,降低了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的门槛。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生产工艺复杂,在传统工艺的继承上,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统套色多版印刷,其刻版工艺和印刷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线条不齐,就会造成色彩的串色,而不能一次完成。通常一幅色彩丰富的木版年画作品有3到6种颜色,每一种颜色都需要单独雕刻一块色版,个别年画甚至需要多达二十来个色版才能完成。因为 VR技术的前期投入很少,而且是完全虚拟的,所以可以无限制、多样化地教学,既保证了印刷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又避免了原材料的消耗,解决了材料和经费的问题。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既可以像传统的木版年画一样进行体验,又能从角度上调节和设计杨家埠木版年画图案,形象生动地展示木版年画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让更多的人方便快捷身临其境感受到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非物质文化魅力,让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非遗技艺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2)提高交互性,弘扬传统手工艺文化,改善杨家埠木版年画工艺受众面窄的难题。

VR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它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交互性,可以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营造出一种类似于真实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亲身体验,并加入互动的设计,让使用者在“真实”的五感中,体会到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强大魅力与精华。基于VR技术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体验形式灵活、互动高效,能够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学习、传承这一非遗文化,守护珍贵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传统制作技艺,为“活态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同时,把 VR技术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非遗文化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降低时空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使杨家埠木版年画“活起来”“火起来”成为一种可能,加快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二、VR技术在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

1.营造"活起来"VR展馆

杨家埠木版年画工艺高超,传统比较常规的陈列方法很难体现出它的深厚文化底蕴。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设置“交互热点”来构建多场景切换、单一场景详细浏览的 VR展厅。围绕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作品、制作工艺、制作工具、文化传承等方面,将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全面展示。采用传统照相和全景照相技术,实现了对杨家埠木版年画 VR视频制作、制作场景、作品展示现场等数字化资源采集。采用全景拍摄软件,可在一个场景内360度地前后、左右、上下旋转,设置镜头推拉功能,自动拉近、推远镜头,可根据需求,从各个角度观察细节和全景。同时,在杨家埠木版年画工坊的 VR场景设计中,只要在模型上按下制作的工具和成品,系统就会给出详细的说明,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直观地了解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非遗内容。通过沉浸式虚拟现实的展现方式,将“活起来”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展示空间,通过“真实”的现场体验,使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非遗体验者从“在线”向“到场”的感官重构,让观者从更加亲切、多元的角度去体会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给更多的年轻人近距离的关注、了解和参与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让古老民间艺术焕发新生机。

2.构建VR交互的沉浸式体验

互动体验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一大特色。利用 VR技术,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互动,实现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互动体验,形成了一种“教+练”的体系,让观众更轻松地融入到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之中。首先,要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充分考虑用户的不同学习习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交互体验及更加容易上手的界面操作流程,比传统 VR交互软件更加流畅丰富的交互体验,充分保证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化爱好者和体验者在木版年画制作的学习过程中更方便、更智能、更高效,从而丰富使用者的学习体验并充分调动使用者的兴趣。其次,应注意互动体验的多元化,以经验为中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认知需要,让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木版年画的制作技术;最后,通过情景模拟,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并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年画制作的过程中,让使用者在沉浸式的木版年画制作体验中,达到一种人、机共通共融的状态,提高使用者的沉浸感和专注感,也有助于使用者、年画爱好者、传承人更快地掌握与理解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工艺与艺术意蕴。既增进了人们对传统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的了解,又丰富了人们对杨家埠木版年画工艺新时代的认知和见解,激发公众的非遗保护认同感与责任感。

3.打造VR交互的趣味虚拟游戏

采用Unity3D等软件,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主线,开发了一款有趣的“杨家埠木版年画”虚拟游戏,让传承者佩戴带有智能识别功能的互动手套,收集传承人木版年画手工制作的非遗技术,并在 VR场景中进行互动。借助非遗与游戏的碰撞,将传统传承者要反复练习的技能学习过程演变成形式新颖、更具吸引力的趣味游戏挑战。同时,可以实现手工制作木版年画的虚拟互动,提高用户的参与性、获得感、趣味性,让游戏玩家、青年群体有更多机会领略非遗的魅力,让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技艺有人传、愿意传,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总结

VR技术开创了“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应用的新天地,实现了在传承中创新非遗文化展现形式,在创新中展现非遗文化的时代气息和活力,将杨家埠木版年画打造成为现代生活中的精神产品,推动了杨家埠木版年画在新时代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了文化自信,坚定了传统工艺的现代传承。

参考文献

[1]隋慧笛.“非遗”视角下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创产品开发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2(10): 116-119.DOI:10.16129/j.cnki.mysds.2022.10.032.

[2]杨露.基于用户体验的杨家埠木版年画APP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22. DOI:10.27272/d.cnki.gshdu.2022.002842.

基金项目:2022年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焕新非遗”——基于VR技术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编号:S20221332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