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借会还 筑文明心墙—基于价值观主题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会借会还 筑文明心墙—基于价值观主题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余煦姿

乐清市柳市镇第二小学 325600

摘要“文明借还”不仅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文明的体现。在班级中,借还物品是频繁发生的一件事情。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疏忽行为,经常引发许多矛盾,从而影响学生之间的和谐氛围以及班级的凝聚力。解决借还物品中疏忽的问题,从细节中根植“文明”的行为品质,从小事中体现“文明”这一核心价值观,无论于个人还是集体,甚至于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价值观;主题活动;行为品质;个人文明;借还物品

教学设计

1、认知与理解:借助问卷调查、情景探析等学习活动,发现借还物品时发生的文明问题。

2、情感与体验:通过小组讨论、情境表演、案例辨析、情境火车等学习活动,养成文明借还的行为习惯, 并懂得在借还物时尊重他人。

3、意愿与行动:借助借物歌、《班级文明借还公约》和文明“筑垒”卡,强化文明借还的意愿。

教学重点:发现借还物品时存在的问题,探究文明借物和还物的方法,并懂得在借物过程中要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将文明借还物品的方法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个人的文明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 敲响“文明”警钟

核心问题:为什么要做到文明借还?

具体过程

1、重温故事,引出主题。

播放《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视频,引出“借”的烦恼。

2、班级调查,共情烦恼。

联系生活,回忆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烦恼。展示课前调查:有 xx 位小朋友有过借东西失败的经历,其中 xx 位小朋友并不知道别人为什么不借他东西。

【设计思考】

《小壁虎借尾巴》是孩子们熟知且十分喜爱的故事。本环节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故事导入“借”的话题,更具有可接受性和趣味性。同时,德育问题源自于生活,通过班级调查,学生能够发现共性问题,从而激发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

环节一:探寻“借”物妙招

核心问题:如何做到文明借物?

具体过程

(一)倾听烦恼,同理心情

1、人物创设,串联主题。

学校二年级的乐乐同学也遇到了借物的烦恼,请大家帮帮忙。

2、播放音频,创设情境。

乐乐:大家好,我叫乐乐,是某某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小学生。我有一个大烦恼,我的同学们都不愿意把东西借给我,我好难过。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借给我? 是不喜欢我吗?

(二)情景 AB 剧,学会“借”

1、发现借物中出现的问题:播放视频 A 剧,寻找乐乐借马克笔失败的原因。

视频内容:乐乐向同桌借马克笔,语气差且没有礼貌。同桌拒绝后,乐乐伸手去抢马克笔。

2、思考正确的借物妙招:小组讨论,帮助乐乐出主意,把正确借物的妙招写到卡纸上与大家交流。

(预设:有礼貌、经允许、约定时间)

3、用上借物妙招,实践操练。

(1)请各组员向组长借一只马克笔。

(2)同学评价,课随生走,纠正借物习惯。

(三)案例辨析,尊重“借”

案例辨析一:《这个东西我也要用》

1、视频播放案例一,引发思考:已经用上借东西的小妙招,为什么他还是不  愿意把东西借给我呢?

视频内容:乐乐用上借物妙招,礼貌地向同桌借彩笔,且约定了时间。但是同桌正在使用彩笔,便拒绝了乐乐。

2、交流讨论,猜想“不借”的原因。

3、教师总结借物经验:借东西时,别人有用,我们可以先等别人用完再借。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想一些其他方法,解决借物时遇到的困难。

案例辨析二:《这个东西我很爱惜》

1、展示班级调查表,“曝光”普遍烦恼:他有蜡笔(或其他物品),他没用,就是不借!

2、辩一辩:有蜡笔却不借,是什么原因呢?

3、展示调查报告:班级里有 X 位小朋友曾经拒绝过别人借东西的请求,他们也有自己的原因。

4、教师总结借物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借不借主人说了算。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决定。(妙招:尊重他人)

案例辨析三:《我太着急了,我该怎么做》

1、播放微信语音,表达借物的忧虑:上厕所太急,未经允许拿了卫生纸,害怕同桌生气。

2、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乐乐的同桌,你会生气吗?

3、教师总结借物经验:借物时,如果情况十分紧急,我们可以事后告知主人,如果需要,我们还要买一份还给他。

【设计思考】

“乐乐”这一人物贴合实际,其创设来源于学生。由借物失败的经验来看,他可能是课堂上的学生本人,也可能是学生身边的某一个人。因此帮助乐乐解决烦恼,也是帮助学生自己解决烦恼。

本环节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发现借物中存在的文明问题,在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寻找文明的借物方法。知其意,守其则,践其行。学生在了解文明的借物方法后,通过情境操练,能帮助其巩固良好的文明习惯。

环节二:破除“还”物难题

核心问题:如何做到文明还物?

具体过程

(一)看连环画,发现还物小妙招

1、判断一:约定了放学前把书还给同桌,可是我没看完,要不明天还吧。(妙招:及时还)

2、判断二:归还物品时主人不在,直接放在桌子上可以吗?(妙招:亲手还)

3、判断三:借给你的玩具被你弄坏了,我再也不要借你东西了。(妙招:要爱惜、要赔偿)

(二)搭上文明还物小列车,实践文明归还物品

1、承接情境,文明还物:帮助乐乐归还马克笔。

2、启动文明还物小列车,邀请文明还物的孩子搭乘列车。

第一站:教师办公室。这是早上向老师借的红领巾,怎么还?

第二站:班级公共书吧。书看完了,怎么还?

第三站:科学教室。科学器材散落在桌面上,怎么还?

第四站:体育器材室。早上借来的乒乓球不小心被我弄坏了,怎么还?

第五站:操场。放学了,咦,怎么还有一个球呀,一定是哪个小迷糊忘记还了,怎么办?

【设计思考】

借物过程中的“借”和“还”相辅相成,拥有良好的归还物品的习惯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本环节学生通过观看连环画判断对错这一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发现归还物品时所要注意的事项,习得还物小妙招。

归还物品不仅是在教室里会发生的互动,班级的公共书吧、校园走廊的书架、校图书馆、体育器材室等处,都会有归还物品的事发生。从连环画中找到归还物品的妙招,再将妙招从个人用至群体中去,正是学生文明的成长之处。

环节三:共享文明“借还”

核心问题:社会上的文明借还现象

具体过程

(一)唱《借物歌》,牢记“借还”小妙招

(二)看视频,发现生活中的“借”与“还”

播放视频:公共图书、公共自行车、毛毯,充电宝,电影院 3D 眼镜等物品的借还现象

(三)看新闻,感受“借”与“还”的温暖

新闻一则:公交司机下雨天主动借给孕妇一把伞,孕妇为感恩,送还 100 把爱心伞供需要的人使用。

(四)定公约,遵守文明“借”“还”礼仪

生活中,借和还的故事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出示《班级文明借还公约》, 全班按下指印,一起约定,一同坚守。

【设计思考】

通过观看社会上文明借还的视频以及一则温暖人心的新闻,使学生明白“借” 与“还”不仅发生在校园里,还发生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养成文明的借还习惯不仅可以享受到社会给予的温暖,而且还会变成帮助他人的内驱力,使社会更加和谐。通过学唱《借物歌》和签订《班级文明借物公约》,巩固本节课所习得的借还物品的妙招,并坚定文明借物的决心,提高文明和谐的氛围。

五、拓展活动

1、文明“心墙”卡:在文明砖上写下文明借还小使者的名字,垒起“文明心墙”。

2、文明表彰台登上表彰台,说一说文明借还的感受,夸一夸文明借还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