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潘鹤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221000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在现代工业体系内,承担着基础但关键的人才培育作用。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又具备娴熟技能水平的高素质职业人,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题中之意。从学生到学徒再到工匠(企业职工),校企合作系统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延伸,也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职业精神和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管理

1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育管理问题

1.1职业院校参与市场化程度不足

职业教育与市场紧密联系,这要求职业院校师生必须了解并体验市场竞争,训练学生深入认识商业及市场规则,把握市场中有利机会,进而在求职就业中占有优势。这种理想预设并未实际展开,相反职业院校虽然借助产业企业维系了与市场的联系,但无论专业导向、师资队伍、教育理念都缺乏市场化机制下的优胜劣汰机能。通过产业企业做中介,职业院校一方面引入企业导师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外派教师挂职企业,但由于制度上先天不足,激励效果不彰,导师或教师融入程度较低,职业院校教师甚至面临教学任务与兼职工作平衡的问题。此外,学生的求职预期建立在对“学历学位证”需求基础上,完成既定教学任务,方便毕业后求职就业。但当市场中出现类似网红、直播主等变现更快的工作机会时,漫长的专业技术学习时间成为学生“以为”的高成本投入,进而更容易放弃或搁置。

1.2校企合作下双导师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

职业学校原有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对于双导师教学模式进行评价时,存在明显的偏差,因此要建立符合双导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然而由于双导师教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此目前尚无明确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职业学校原有教学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成绩来进行初步评定,同时结合课堂教学成绩,做出客观的成绩评价。在双导师教学中,学生分属于两个导师进行培养,如何界定导师之间的教学界限就成为教学效果评价的难点,此外,由于学生学习具有连续性,如果某一阶段学习效果较差,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就会造成后一阶段学习的吃力,这对于导师的教学效果评估也不公平。双导师教育模式中,校外导师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更多,教学质量有时会受到校企合作的影响,在对教学效果评估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可预见因素。总之,当前针对双导师教学效果评估,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评估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双导师教学的持续发展。

1.3校企双方尚未构建双赢格局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技能型人才,初衷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培养更多既扎实地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娴熟的实践技能的创新型以及实用型人才,促进高校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并为企业人才供应提供保障,从而构建双赢格局。但实际上,很多高校在和企业加强校企合作过程中,合作各方都主要站在自身视角来考量并权衡利弊,尤其是企业,其主要目标就是最大化地扩大经营利润,若由于校企合作使自身经营利益受到影响,比如因实习生操作技能不熟练等影响生产进度等,将严重降低其校企合作参与积极性。另外,校企双方加强合作,需要各方长期持续性的投入,而在此过程中,容易使企业增加负担,很多企业都由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能在短期内获得经济收益选择撤资,由此造成校企双方以往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2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新型高职教育管理系统

2.1完善市场化旨向的职教育人机制

建设以市场为依归的职教育人机制,需要职业院校参与到市场竞争,在竞争与蜕变中扩大影响力;吸纳市场反馈,准确把握需求异动,进而完善教学计划要求和人才技能培养规划。如此一来,现代高职除为产业哺育人才外,更将引导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并提供前沿所需的先进技术。在此市场竞争机制下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为教师提供发挥个人能力的平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就业的机会。同时,以市场化为目标,通过引入产业发展意见的形式,建设应用型教师准入机制,在市场目标引导下,完善专业教学,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国务院及相关政府机构着力推动职教集团建设,其潜在动机恰是谋求职教系统与产业企业一体化协作,在职教集团的大平台上,实现资源的自由协作与流动,优势专业可以在市场化中吸引更多优秀学生,优秀导师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得到相应的丰厚回报,优秀学生得以快速找到与个人技能相适配的高价值职位。

2.2构建适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导师教学模式

由于双导师教学模式最早服务于研究生阶段培养,因此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下的双导师教学模式必须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进。校企合作下的双导师教学模式要调整导师与学生的教学比例,不同于研究生培养,职业学校无论是招生数量还是师资力量都无法和高等教育相比,因此导师可以适当增加所带学生的名额,这样确保双导师教学可行。校企合作下的双导师教学模式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职业学校学生自学能力普遍不足,在学习中的自制力也需要导师慢慢培养,因此相比于研究生阶段双导师教学,职业学校的双导师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监督性,避免学生缺乏有效监督。校企合作下的双导师教学模式要充分吸收企业的意见,不同于研究生阶段学生培养,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积极听取企业意见,构建更加适合职业学校的双导师教学十分重要。

2.3科学的建立产学研机制

其一,要积极营造优良的社会氛围,使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方都及时转变传统观念。尤其是高校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自觉肩负相关职责,呼吁社会各界立足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关注技能型人才,广泛宣传高技能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助力人才成长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高校有关部门要和校企合作相关方加强沟通、交流,打破彼此隔阂与界限,以构建工作合力。同时,政府相关部门,比如税务、教育、工商、科技等部门需加强密切合作,为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通道,并营造优良的社会氛围。其二,要在社会总资源分配过程中适当提升产学研相关资源分配比重。为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科学构建产学研机制,并获得预期效果,需要政府为校企合作提供财力、人力、物力等多方面支持,并合理增加支持力度,助力企业积极参与高校育人模式创新、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过程中,还要积极拓展校企合作资金来源渠道,为校企联合育人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其三,要围绕产学研完善的构建有关法律以及政策体系。因为产学研工程具有系统化特点,涉及多个环节、多个步骤,必须按照相关规则有序推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合作经验,国家有关部门也要结合相关经验不断完善法律以及政策体系,为企业参加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并免除其后顾之忧。

2.4持续更新优化教育管理支持资源

随着校企合作教育管理理念、方法方法及技术设备的转变、升级及优化,师生们对教育支持资源的需求将日益增加。为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校企合作团队需要提前谋划重点专业、科目配套教材资源、教学教法、培养计划等建设,构建符合校企合作、校企互融为目标的课程资源及实训环境。通过ppp模式、校企联合共建等形式合作,打造实训基地、职教中心及相关实践资源,确保师生课程实训、技能训练得到保障。从机械设备使用、团队合作环境建设、紧急情况处理到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建立起完善系统的支持资源库。同时,为保障各项资源开发、建设、使用的有效性,还需建立责任团队负责定期督促督导,准确把握各项支持资源的使用效率、频率和效用程度,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师生反馈更新支持资源,强化校企合作成效和影响力。

3结论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双导师教学在实践中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优势,认识到现代职业教育已经从单一技能型人才向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方向转变,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由于校企合作下的双导师教学模式引用自高等教育,因此有必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进行更改,同时要重视校外导师的培养,改进教学评价机制,保障校企合作的场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双导师教学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更好服务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林燚宁,黄小钊,张俊青.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困境及出路[J].教育与职业,2021(20):62-65.

[2]孔珊.多元共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成因与治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2):266-271+276.

[3]吴岩.合作教育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1(24):30-33.

[4]马永红,陈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基于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视角[J].高教探索,2021(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