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浅谈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韩宏江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二小学

  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发展受到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且就不同的学生而言,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也不尽相同:

(1)交流意识

   交流意识对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直接关系到合作交流学习能否顺利完成。学生个体的交流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合作目标的认知程度及对交流的需求程度,最终导致能否促成自我主动地参与到交流活动过程当中,能否控制自我行为,能否对交流活动中的自我表现产生积极的评价。

   (2)交流角色

交流角色指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中,积极扮演好“倾听者”和“表诉者”两个角色,并适时主动地进行角色转换。“倾听者”,要集中注意他人转达的信息,并进行自我理解,权衡评价,主动地选择和组织信息,纳入到自我认知的体系中;“表诉者”,要敢于、善于运用数学语音表达自己的理解认识,借助图示等工具,注意数学语言的规范,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准确、明了、易懂。更该学会在他人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见解,并有所突破,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3)交流方式

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和途径,促成课堂教学中多种交流方式的开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和学生与书本的交流。

(4)交流情感

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包括学生个体对数学知识及交流活动的认知水平,关系到学生交流情感的发挥,师生、生生的民主平等关系及感情程度,关系到交流活动的和谐氛围,更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否最大限度地得以展现。

(5)交流环境

     课堂教学中交流活动的开展需要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交流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硬环境包括教室空间、课堂形式、小组设置等;软环境包括心理氛围、交流氛围等。有些因素教师无法控制,但教师可以在可行的前提下,积极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

基于对上述影响学生交流情况的分析,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首先,交流意识到培养

1、提高认识。教师应注重以疑激趣,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交流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不同的角度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合作激智,起到扬长补短的作用;采用“捆绑评价”等方式促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学习目标,即利己又利他。

2、积极评价。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活动做出积极的评价,而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活动的积极响应。

3、成功体验。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交流空间和交流时间,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其次,交流角色的定位

   为了使学生在交流中能做到正确的角色定位,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1、善于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学生要善于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不仅对别人发言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还要有

自己的见解。

2、敢于表达。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晰,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3、适时转化。培养学生适时转换的能力,“善于听取”和“敢于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在交流活动中,即不能成为旁听者,更不能只注重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忽略了别人有益的建议。要善于在别人的见解上完善自己的见解,在自己的发言之后,收集有益的反馈信息。要将说与听有机结合起来,有所倾听,才能有所表达,有了听与说,才有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第三,交流方式的掌握

     1、阅读课本——和书本的交流。创设自学情境,明确自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借助相关资料和书本知识的理解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阅读目的以及阅读方向性的培养,并且要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指导,促成学生自学方法的获得。通过与书本的交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解课本的能力,获得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交流。“组长轮流制”,将学生按照异质分成4人小组,设组长一人,4人轮流担任组长。组长的责任是分配合作任务,组织调解交流活动,保证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进行交流内容的归结,做好集体交流的汇报准备。

     “合作意识”即小组成员要平等相处,做到耐心和虚心,坚持“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小组成功”的原则,把小组目标和个人责任心联系起来。一方面,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确保每位成员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合作交流中,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4、集中汇报——师生交流。教师在师生的汇报交流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突出知识的重点,完成知识的归结,另一方面要用心听取学生的汇报,挖掘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促成交流的顺利进行,一般采用“捆绑评价”的方式,教师在学生学习成功的评价可以分成两个维度综合考查:其一,评价小组成功,进行组际竞争,把小组成员的利益统合成集体利益;其二,同时评价个体的成功,并把这两种评价按照一定的权重综合,定为学生的个体成绩。使全体学生感到小组合作活动,即利己,又利他。

交流情感的体验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使学生体验交流的情感:

1、成功体验。学生在交流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不定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交流成果予以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对交流活动的认知水平,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交流需求情感,并予以维护和支持。

2、平等互助。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树立平等互助的师生、生生的关系,要充分确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的地位下放到学生的水平线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成果,师生共同研讨、交流,在平等的氛围中增进师生、生生的交流情感。

交流情感的创设

设置合作交流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交流模式,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交流层面,提高学生的交流频率。设置合作学习小组,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交流环境,形成宽松的交流氛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交流的可能。

教师在学生小组交流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调节小组的交流氛围,关注学生的交流心态,并适当调节不同层次学生的交流心理,特别是要鼓励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交流活动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是可行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多向交流的动态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多向交流的机会,拓展了多向交流层面,提高了交流频率,并且使学生学会了用数学语音、符合进行表达,通过反馈和评价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策略的能力。通过研究,总结出影响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因素包括交流意识、交流角色、交流方式、交流情感和交流环境五个方面,并相应的总结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策略。但是,在研究中,对学生交流环境以及交流情感的相关认识还是尙显浅薄,有待于继续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