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翻译中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蒙汉翻译中的问题与对策

巴德玛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内蒙古 鄂尔多斯,016100)

摘要:蒙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且丰富的文化。为此,加强蒙汉翻译工作对于保护和传承蒙族文化极为重要。而现阶段蒙汉翻译质量有待提升,亟需从打造蒙汉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规范化田野调查流程、形成统一的蒙汉翻译标准着手,提高蒙汉翻译水平。

关键词:蒙汉翻译;转译模式;翻译质量;田野调查

一、引言

蒙族有很多神话、歌谣、故事等来源于生活的信息,长期流传于蒙族人民生活中,逐渐成为蒙族民俗[1]。伴随我国对蒙族文化的保护与重视,许多蒙族作品通过翻译,并传播到海外。但蒙族文化资料具有一定特殊性,导致翻译质量普遍不高,不利于民族文化保护。因此,深度研究蒙汉翻译模式与阶段,剖析蒙汉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至关重要。

二、蒙汉翻译的有关理论

(一)翻译模式

现阶段,蒙汉翻译主要有直译、转译、无原文翻译三种模式。第一,直译模式是将蒙语文本或口传内容直接翻译为汉语。这种翻译模式要求蒙语文本或口传内容完成,满足蒙汉翻译规范。第二,转译模式是以汉语为中介语言,先将蒙语翻译成汉语文本,再依据翻译目标,进一步润色语句。由于汉语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着中介角色,故转译模式又称为“汉译中介模式”。转译是蒙汉翻译中的常用翻译模式,这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可以直接将蒙语翻译为合格汉语的人才较为匮乏,多数蒙语资料存储不够规范,暂不满足翻译要求,不能通过直译模式进行翻译[2]。第三,无原文翻译模式是因为部分蒙语内容已没有文字记录,且蒙语口传资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留存于少数年长老人的记忆中,难以依据蒙语文本进行翻译。由此,翻译者必须采取田野调查方法获取较为全面的蒙语口传内容,再经过梳理、整合等步骤后进行翻译。无原文翻译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略有区别,通常用于少数民族口传内容翻译中。

(二)翻译阶段

蒙汉翻译阶段主要可分为田野调查和文本化两阶段。其一,田野调查阶段。针对部分蒙语口传内容,翻译者需要深层次了解蒙族文化,再进行翻译与润色。而田野调查是获取蒙语口传内容及蒙族文化较为有效的方式,故翻译者需先开展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指翻译者到蒙族人民生活聚集区进行实地采访与观察,获取有助于翻译的相关信息。为获取较为有用的关键信息,翻译者通常会驻扎在蒙族生活集聚区一段时间,通过与多位蒙族人员交流进一步了解蒙语口传的内容表达的意思。田野调查在很多学科中均有应用,用于翻译工作可帮助翻译者搭建和丰富翻译所需的基本信息。

其二,文本化阶段。文本化阶段要求翻译者把获得的信息汇总为文化语篇,再转化为文本形式。特别说明的是,此处所指文本并非仅仅是书面文本,而是泛指一切能储存信息的存储设备。经过上述操作后,蒙语口传内容将转变为音像、文字资料,把原有直接语境变为间接语境。蒙语内容涉及多种形式,如声音、动作和语境文本,展现出不同的表达含义。翻译者在开始翻译前,需要根据翻译目标谨慎选择翻译方法。而多数蒙汉译本通常会添加大量注释,为读者提供辅助资料以体会、领悟原始蒙语语境。

三、蒙汉翻译中面临的问题

蒙汉翻译属于一项重要且艰难的工作,故翻译人员素质、操作步骤、翻译标准均需要有较为明确的标准。然后,从实际蒙汉翻译工作过程与结果来看,上述三方面均有待加强。具言之,第一,译者是蒙汉翻译的发起者与实现者,其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蒙汉翻译质量。现阶段,多数蒙汉翻译者为各民族高校的专业研究团队。尽管蒙汉翻译人员整体水平较高,但规模较小,难以实施流程化运营模式。同时,随着媒介生态变化,诸多高水平的蒙汉翻译民间爱好者加入不同泛娱乐化影视作品字幕组,导致蒙汉翻译专业团队无法持续、大量吸收人才,阻碍蒙汉翻译团队补充和壮大队伍[3]。虽然蒙汉翻译人员不足问题已日益突出,但仍未建立起专项人才培养体系。加之,蒙汉翻译工作回报少,增加蒙汉翻译团队可持续发展建设难度。第二,开展蒙汉翻译工作需要译者具备足够的蒙族传统文化知识,但多数翻译者不具备相关背景,故需精准落实田野调查工作。然而,部分田野调查工作过程并不严谨,导致后续翻译成品质量不高,难以为后续文化创作者提供更真实可靠的资料。第三,蒙汉翻译工作需要有统一、专业的翻译标准约束,但起步较晚在暂未完全形成蒙汉翻译标准体系时遭遇媒介环境巨变,导致蒙汉翻译尚无较为统一的标准[4]。故如何界定蒙汉翻译的具体标准,是当前蒙汉翻译的一大难点。每位翻译者难以会有自己翻译的习惯与偏好,以致最终的翻译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质量或含义,影响读者全面理解原蒙语的意思。

四、蒙汉翻译质量提升的对策

(一)打造蒙汉翻译人才培养机制

近几年,蒙汉翻译团队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政策与政府扶持,进而为蒙族文化传承和保护贡献力量。在此情况下,高校与其他培训机构可依据国家政策设置专项专业或丰富相关课程体系,扩大蒙汉翻译人才规模。同时,培训机构可为蒙汉翻译学生提供出国学习、实地调研和实际操作等机会,增强学生的蒙汉翻译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学生能尽快开始蒙汉翻译工作,加强对蒙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已成立的蒙汉翻译团队可与科研机构或其他团队建立联系,经常交流翻译经验,以提升整体蒙汉翻译质量。

(二)建设规范化田野调查流程

田野调查工作是蒙汉翻译的基础,故调查步骤与流程极为重要。翻译者在开始田野调查前,最好是先在图书馆、互联网途径搜索蒙族文化的相关资料,再对蒙族集聚地区人员展开调查。由于部分蒙语口传内容可能涉及蒙族群体秘密,翻译者需先向蒙族地区人民表明意图,获取蒙族集聚区人员的信任,进而充分了解蒙语口传内容表达的含义。同时,翻译者开展田野调查时,需要对不同背景、年龄的蒙族民众进行调查,全面了解蒙族文化,充分了解蒙族文化。田野调查时,翻译者最好采用开放式访谈模式开展调查,而不是结构化访谈、调查问卷模式,且在调查和记录过程中尽量不掺杂个人主观想法,尽可能客观获取、记录与分析调查的内容。

(三)形成统一的蒙汉翻译标准

翻译者需深层次了解翻译内容的意思,再用恰当的方式转化语言,如汉译蒙、蒙译汉。具体来看,翻译者之间应具备妥协合作精神,坚定不移地支持一种解读方式,并尊重原文意思。当遇到语义含糊、翻译难度大的语句时,翻译者需沉住气进行深度琢磨,具有专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同时,翻译者应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逐渐提升自己使用蒙语和汉语的能力,强化文字表达力。

参考文献:

[1]何乌云,秀芝,包晶晶,等.结合BERT数据增强的基于词切分的蒙汉神经机器翻译系统[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667-674.

[2]王宇飞,苏依拉,赵亚平,等.基于参数迁移的蒙汉神经机器翻译模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0(9):81-87.

[3]侯宏旭,孙硕,乌尼尔.蒙汉神经机器翻译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22(1):31-40.

[4]张振,苏依拉,牛向华,等.域信息共享的方法在蒙汉机器翻译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0(10):106-114.

作者简介:巴德玛,1979.11.22 ,女,蒙古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本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人民政府  助力翻译(初级)   研究方向:汉蒙翻译